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楚梅的故事 母亲的老师 上 -- 阿辉1

共:💬51 🌺1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楚梅的故事 母亲的老师 上

楚梅的故事 母亲的老师

(我在“楚梅的故事 身世篇”见链接: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006549里讲了楚梅的母亲,董文隽的故事。接着再说说文隽的老师)

生活在偏远封闭的A市,十一岁丧父,小学毕业即失学的小油漆匠董文隽,后来能够成为知名的画家,除了跟她自己不懈地揣测临摹父亲的藏品自学有关外,她还极其幸运地得到过一位,在中国画坛颇有名气的画家无私的指点。

这位画家,名叫刘航。

文隽结识刘航的时候,还没有结婚,在油漆社上班。

刷油漆这份工作,不比从前绞草绳,可以蹲在作坊里不出门。

文隽经常需要出外勤,到需要刷油漆的人家里去干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文隽被派到一个省里下放来的高级干部家里,去刷油漆。

要不说文隽幸运呢,这位高级干部,早年是刘海粟创立的中国画界最高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

但他并没有单一从事画画,而是很早就出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了。

革命之余,他不曾丢下画笔,有许多优秀的画作问世。算是一位科班出身的画家,画国画儿。

八十年代初期,他的画作到东南亚展出,曾赚取美金过百万,这在当时绝对是个令人乍舌的数目。

但他,刘航,将这过百万美金,如数捐献给了国家。国家当时给他的,则是提高离休待遇,从稍偏远的,相对也较小的老干部别墅,搬到了更方便,风景更好,也更大的老干部别墅里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批军队干部进城,他们中的一些人,跟家里那个或者是从前包办的糟糠之妻,或者是战争年代结合的粗糙战友离婚,再娶城里年轻漂亮的女学生。

据说,那个时期,干部离婚,可是比现在要容易。

作家赵东苓说,她看到过一份当年最高法院下达的文件,文件的精神,是要求各级法院,简化南下干部的离婚程序,为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离婚提供方便。他们离婚,甚至不需要征求原配妻子的同意,只需寄一张离婚证明回家就行了。

这些干部惯常的做法,就是把农村老家的全部财产留给农村的老婆,当然,和所谓的财产一起留下的,还有他们生在农村的孩子和他们年迈的爹娘。

画家刘航就是在这个时期,不能免俗地,离了农村那个不识字的小脚发妻,迎娶了城里小自己十八岁的漂亮女学生。

当然,这也是人家的自由。就如某作家指出的:“你总不能说,五四的时候,鲁迅们换老婆就是反封建,而共产党进城的干部换老婆,就一定是道德败坏吧?”

六十年代中后期,干部下放,当时已近六十岁的这位高级领导,画家刘航,便被下放到A 市。

那时,一般老百姓的住房极为简陋,尤其是A 市这种小地方,到处都是低矮的灰不撸秃的泥巴房。

A 市民政局,为了刘航的到来,专门给他盖了一处院落,一水儿的青砖大瓦房,高大,气派,漂亮。

那处房子,除了有卧室,客厅,厨房,办公室,卫生间外,还有专门的大画室,有成套的家具,还有特制的巨大画案。

专门配有保姆,连保姆住的厢房,都是宽敞明亮令人眼馋的瓦房。

院子里,一水儿青砖铺地,植有果树,筑有花坛,花坛里种着各式的花草。

刘航虽被下放到A 市了,但他年轻的妻子,当时还在省城工作,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在省城上学。

于是,在这所气派的大院子里,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样的戏码,年轻的妻子,每个月会在固定的日子里,从省城到A市来住几天,妻子走了,一个来自北方农村的小脚女子就出现了。

刘航这样告诉保姆:“她,是从乡下老家来探亲的‘婶子’。”

既然是乡下来的“婶子”,照道理,就应该住客房,那客房跟保姆的房间是连在一起的。

但刘航又告诉保姆:“婶子身体不好,怕冷,还是住在我的的画室里比较好。”所以,婶子每次来的时候,就住在画室里,而那间画室却是跟刘航的卧室连在一起的。

一个人被下放到A市的刘航,日子也不算寂寞,妻子不在的时候,婶子是在的,婶子不在了呢,妻子就一定是在的。时间掌握得很是精妙。

但是,就算你是诸葛亮再世,也会有掐算不准的时候吧?

有一次,妻子没打招呼,提前两天来了A市,于是,婶子和妻子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碰面了,年轻的妻子,自然是不依不饶大哭大闹,年长的婶子倒表现得不惊不怒,雍容大度。并且还不知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地问刘航:“她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我不就来玩玩么?值得她这么个闹法?”那潜台词无非就是,我把老公,名份都给她了,她怎么还这么小气,计较……

关键词(Tags): #楚梅 文隽 老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