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共:💬478 🌺154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陈兄确实很牛,不过一贯不严谨,说着说着就扯远了

硬生生的把科学和技术割裂开了,这个实在不妥。科学和技术各自的定义,他们的区别,自有一堆干哲学的去争论。要是很直白,就不存在那些洋洋洒洒、晦涩的语句了。

对于大陆人,由于长期被灌输:马列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两个玩意也是“科学”,就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科学了。

不同行业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差别很大的。像IT就很大,计算机科学说白了就是数学。除开图像处理等对数学要求很高外,其他一般的代码民工、做网站,就可以说和数学没关系,所以流氓无产者也可以做出熊猫烧香,或者用现成的CMS系统去骗政府网站的钱。

而像有机合成、制药,技术和科学就应该联系很大了。那些奇妙的分子,都是科班出身的在实验室捣鼓出的。

其他的行业,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有大有小。

那种学历不高的混的不错的,大多是在小山寨厂,除开大厂的学历歧视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做到楼主说的know-how,没科学基础还是不行啊。

听某博士说的某小锑矿,总工是个中专生,他在上一个厂学会了炼锑的全套工序。博士(这个博士学的杂,但都和炼锑没关系)是二把手,跟中专生学。这个厂应该也不怎么样,锑价一下降,居然入不敷出只好停产。

对于数码相机,这个例子实在不好。没了CCD,这还是个数码相机吗,我们早就能造胶片相机了啊。CCD由BellLab发明好几十年了,现在我们还得买日本人的,这反倒说明了我们技术不行啊。

FPGA这东西不懂,但感觉就是一个可以再次改造的芯片,所谓“FPGA玩得顺溜”就是说用的熟,归根结底还是人家造的。

陈总应该不是真正在技术圈的吧。

说在吃饭时完成了交流,这个想当然,谁在吃饭时说这个,说说收入,房子等才是。国内做技术的也就是为了饭碗,真正视为一项事业和成就的是凤毛麟角。

技术的交流应该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中国超高的人才流动,不光是企业间流动,学校、研究所与企业间的流动也很大。很多行业的企业数量,都是多于牛毛,有本事的能跳来跳去。这些在欧美日韩都是不可想象的,也间接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同质化。

技术人员跳槽比例高,就是因为技术人员工资低,地位低。很奇怪,很多公司对那不干事只挂名的CTO、总工程师一波人极为慷慨,对下面做事的人苛刻的要命。工程师们看着趾高气昂的销售怒火中烧,走,集体跑了。

做技术的考虑和已经改行做销售的也很多,公司也明白,销售光有嘴皮子是不行的。

外企招的工科生,很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销售工程师。

那些技术论坛,主要的作用在于扩散相关资料,真在上面交流的,占得比例不大,套用句别人的话,“牛人自己都忙的很,谁有功夫和你瞎扯”

“60后、70后为主的几百万哥们”,“中国的技术圈,30、40多岁的是主力”。

这个应该改成70和80后为主才对,真正做事的就是他们,60后的虽然头衔上是,但主要是指挥别人干。

国内真正技术人员大爆发,是靠理工科学校出来的世界第一数量的工科生。虽然应试教育使很多人对科学技术毫无兴趣,也没天赋,国内也没气氛。但能通过高考上正规本科的,先天智力不会太差,思维不会太差,能熬过高考,意志力也不会太差。这些人和理科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至少不会一无所知了。

放眼世界,哪里还有这么一群数量庞大、年轻、聪明、肯干、着急挣钱的工科生。

“靠国家经费申请课题,那不容易有啥真正的技术成果”

由于非国企的现状,很多能上台面的成果还是来自于国家队啊。很多学校和研究所,都是一手向国家要钱,一手握着企业。

虽然这些地方效率不高,但很多东西就这些地方做。这些地方真正做事的,就是年轻的硕士和博士,有时人不够,本科生也来以毕业设计或者学习科研的名义帮忙。这些年轻的硕士和博士,种种原因,为了一个垃圾头衔,忍受着没钱、枯燥和发论文的压力,做着国家XX基金项目。只要老板每周请顿饭,这些人干活的动力都会大大提高。

不要怀疑,很多军工项目是拆开后一部分给本科生做毕业设计的,当年就有同学就是拿着写着“X号工程 保密”的到处乱放。那次回校,踢到一块板子,留校同学笑道:“知道不,这是国产XXX的板子,你差点毁了中国XXX事业。”

最逗的是某老板的话,他对学生说:我对你们太失望了,远不如你们师兄,搞的我成了现在系里唯一一个自己亲自做实验的老板。

说下某人的事,本科四年,全在泡妞玩耍,但快毕业时奋战了段,居然稀里糊涂、有惊无险的被运气砸中,成了国家某学科委员会主任的挂名弟子,现在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带着师弟师妹们做着XX3项目。

也就是这些人,虽然他们离大师,大牛有很远,但就是他们做的东西,上了天,还卖给了洋人。

不要以为现在的工科生比以前差了多少,是的,确实不能称好,但早先毕业的,也不怎么样。那时条件差、信息闭塞,除了留洋的,就接触不到什么新东西、好东西。某人偶尔看到其老板的博士论文(文革后第一批),惊呼,kao,还没现在篇本科毕设做的好。

某XX学者回忆时说,那时真不方便,市里就一个地方能科技查新,跑来跑去真累。

但中国搞科学的还不行,搞科学的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大师,不能靠人海战术拼凑萝卜白菜。

这里头说的技术是萝卜白菜,我可不同意。当然,这和我们对技术的定义不同有关。

做技术一样要大师,没大师,就永远是山寨。

中村修二就是个工程师中的大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