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另一篇破文,敬请斧正 -- 五藤高庆

共:💬12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腾飞之路——佐贺近代化改革考 终

第四节:一代雄藩

精炼方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赔钱的项目。虽然说成立的目的本来是制造些化学品去给藩里挣钱,但是后来项目越加越多,倒变成了藩财政的窟窿。藩内舆论对于精炼方其实一直是有很大意见的。精炼方的存在要归功于直正的力挺。《直正公传》记载,1855年,保守派曾有人向直正进谏,请求裁撤精炼方以减少支出。而直正不同意,回答道:“余の道楽である” (这是我的取乐之道)以拒绝。因为直正的态度,保守派不得不把态度改为腹诽。但是到了1864年,由于诸多原因精炼方损失了数员主力大将。结果精炼方还是不得不撤销(中村奇辅因实验意外半身不遂,田中重仪因事故死亡,田中久重和石黑宽次均被他藩要回。长期给精炼方翻译洋书的秀岛藤之助因为发狂而受了处分。杉谷雍助和本岛藤太夫把精力也放回铸炮上,佐野常民被配给了造船所)。于是大铳方,兰学寮和好生馆开始负担起藩内的主要兰学研究任务。

事实上,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佐贺藩继续长期保留精炼方了。1860年,直正的盟友井伊直弼在樱田门外被刺,直正闻知非常紧张。一直以来,直正大做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贸易,靠得就是井伊的庇护。现如今井伊遇刺,幕府威信全失,善于见风使舵的直正明白藩内政策必须改变了。于是向幕府申请隐居,把藩主位子让给其子锅岛直大。已有外忧的同时,藩内也很不太平,1859年,江户城火灾。火灭后佐贺藩为表示对幕府的忠诚,献上二万两作为修缮费用。还献上了进口的造船机械和自制大炮等等(事实上,藩的造船事业长期赔钱,此时支出已超过预算的4倍,藩财政已感到压力。所以不得不借助献纳的借口转给幕府)到了次年4月,佐贺藩遭到洪水灾害,损失惨重。藩财政一时吃紧。而尊攘的争论也蔓延到了藩内。藩士脱藩上京者也已经出现。内战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了日本上空。作为幕末最强的藩国,佐贺藩对此不可能不无察觉,因此此时需要的是准备可能的内战。耗资甚大的兰学研究就只能暂告一段落了。 但是在直正的庇护下,精炼方仍然存在到了1864年,这期间精炼方下属的神野制药所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火药。后来被应用到了佐贺藩藩造的阿姆斯特朗炮上。

1861年,锅岛直正宣布隐居,自号闲叟。锅岛直大任新的佐贺藩主。直正虽然隐居,但是仍然任藩政的指导。从而牢牢的掌控着藩政。面对可能即将来到的内战。佐贺藩开始新的军备更新事业。佐贺藩就已经开始淘汰旧式的戈贝尔燧石枪,购买米涅步枪以换装。自1859年戈贝尔来日,成为直正的御用军火商后,藩内大量购置英式恩菲尔德步枪(米涅步枪的英国改装版)和其生产机械。借助于大铳方反射炉提供的熟铁,佐贺藩很快掌握了恩菲尔德步枪的技术并予以生产以全面替代旧式戈贝尔枪。一边自产替换装备的同时,佐贺藩依然把目光继续放在更先进的武器上。1860年,佐贺藩彻底废除弓箭,并首先引进英制施奈德步枪。施奈德步枪是美国人施奈德发明的后装线膛(Jacob Snider)雷管枪,这是世界上第一代使用金属弹壳的步枪。由于子弹在后面装入。而且采用金属弹壳和雷管底火。在减少了走火率的同时威力大增。而且雷管式步枪受天气影响也小得多。更有一点好处是恩菲尔德步枪可以很容易的改成施奈德步枪(当初英国招标施奈德步枪的原因就是要改造恩菲尔德步枪)。以佐贺藩此时的技术实力完全可以做到。引进装备施奈德步枪让佐贺藩兵的实力大大提高。在装备施奈德步枪后,佐贺藩内也开始把军制由荷兰制改为英制。随后从英国尝试购入机器以仿造生产。(后来因为财政艰涩作罢,施奈德步枪很贵,早期约30两一挺,后来降到26两。米涅枪最贵时才18两)。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就导致了大量枪支的闲置。对世界情况相当敏感的佐贺藩马上抓住机会大量进口枪炮。当时北军的制式斯宾塞七连装骑枪以一次装填即可连发七枪的强大火力称雄于世。对此早有耳闻的佐贺藩马上大量进口斯宾塞骑枪和其生产设备并尝试自造生产(藩当时主要把精力放在弹药生产上,仿造斯宾塞枪虽然成功了,但产量不值一提)。最后佐贺藩兵装备约2000挺,是当时日本最先装备斯宾塞骑枪的藩国。(因为保持持续火力的代价就是花钱多。而且斯宾塞骑枪可靠性不如施奈德步枪。所以佐贺藩兵主力装备仍然是恩菲尔德+施奈德步枪。斯宾塞步枪的价钱是28两2分到35两之间.相当昂贵)。同时为了加强藩兵的火力,大铳方继续加强铸炮事业。得益于萨英战争时期的经验和自己对西洋的了解,直正认为线膛炮必将取代滑膛炮而成为火炮的主宰。于是组织人手开始仿制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线膛炮。

阿姆斯特朗炮当时是世界科技最先进的英国的最先进产品。即便是当时英国的工业力,也只能在全英最好的工厂中制造。而且产量问题还长期困扰英军。以一个落后农业国家的一小部分的力量,居然要尝试制造当时最先进的火炮。这看似是不可能的,佐贺藩士如今就要挑战这个不可能。佐贺藩对于线膛武器的最早认识是普嘉琴来访时。由藩士本岛藤太夫在船上发现的线膛枪。俄罗斯方向本岛等人解释了线膛武器的优势。比起滑膛武器来说,线膛武器的精度,射程都有很大提高。并说明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侦知线膛武器存在的直正对线膛枪炮发生了兴趣。随后直正便让精炼方和大铳方合作探寻线膛武器的原理。同时从外国输入线膛炮。1863年萨英战争,萨摩在英军线膛炮面前大败亏输。此事传到佐贺藩后成为了佐贺藩线膛武器研制的加速剂。实际认识到了线膛武器的先进后的佐贺藩大铳方马上加大了对线膛枪炮的研究。因为长期承担铸炮任务,大铳方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铸炮经验。实际已经可以生产6磅,9磅和40磅山炮。1862年,中牟田仓之助访问上海,在上海英军炮台处再次看见了阿姆斯特朗炮并绘制了草图。归藩后,大铳方用兰书上的理解和中牟田的草图为蓝本开始尝试制造阿姆斯特朗炮。在《佐贺藩枪炮沿革史》中,记载了大铳方的努力(注:此书是目前证实佐贺藩制造阿姆斯特朗炮最主要的文献,但是该书对具体过程仍然语焉不详。)根据书中记载,在失败了许多次后(不知道怎么刻膛线)。1864年8月。大铳方终于拿出来3门阿姆斯特朗炮。并且试射取得了成功。其中一门炮(模型)现在保存在佐贺县县立反射炉博物馆里。

现代研究对于佐贺藩产出的阿姆斯特朗炮是否能跟西方货相提并论抱有质疑,虽然佐贺藩有进口阿姆斯特朗炮,而且在幕末战绩卓越。但是即便有进口的样炮,而且还做了充分的论证,绘制了具体草图以标明数据。并且有当时日本最好的技师和专家给予技术支持。但是因为缺乏大型成套工业设备。即便能提供充足的炼铁,但仅凭手工艺人的灵巧双手,制造出来的火炮能否和西方火炮相提并论还是不好说的事情。但是,这些仿造的阿姆斯特朗炮仍然不失为佐贺藩的一件成就。虽然比原品差的很多,但是这些火炮还是可以发射的线膛炮,而且是仅凭手工艺人的灵巧双手做出来的。虽然完成的并不完美,但是佐贺藩仍然挑战了当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获得了成功。其表现无愧于幕末最强工业藩国的称号。

佐贺藩自1843年起进行大规模的铸炮事业,到维新之时,总共铸造了近400余门各式火炮,包括从小型的6磅炮,9磅炮和到大型的臼炮和海岸炮。还有最后仿制的阿姆斯特朗炮。这些火炮半数为铁制半数为青铜制。幕末时期对外销售150余门。有力的支持了幕末的海防建设乃至后来的维新战争。佐贺藩兵普遍装备恩菲尔德和施奈德步枪,比起幕末许多藩国还装备火绳枪和万国枪的情况来说(萨长装备的就是万国牌,包括老式戈贝尔枪,米涅枪,恩菲尔德枪,猎兵枪,施奈德枪,斯宾塞七连枪,德雷赛击针枪,夏斯波击针枪等等等等。佐贺藩兵相对的就只有恩菲尔德和施奈德枪和少量的斯宾塞枪。制式统一为补给带来了很大方便。),佐贺藩兵的单兵火力名列前茅。而且佐贺藩兵拥有其他藩少有的各种火力支持设备。小型的6磅炮和9磅炮与大型的臼炮和线膛炮给了佐贺藩兵强而有力的梯次火力支援。而进口的橡胶制雨合保证了佐贺藩兵在复杂气候环境下的持续作战能力。在幕末诸藩中,佐贺藩士拥有最熟练的精锐炮兵(萨长的炮兵相对就不怎么熟练。幕府的炮兵跟萨长是半斤对八两。毕竟从茂义时代开始佐贺藩就在训练炮兵了,所以佐贺藩兵较为擅长炮兵也是可以理解的)。藩还下辖一只实力不俗的舰队。而且凭借制造蒸汽机车和大炮,藩的实力也为世公认。昔日的残破不堪,以至于债主打上门来的大穷藩,已经焕然一新,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腾飞。正是因为佐贺藩的不俗实力,虽然外交上屡遭挫折。但是佐贺藩仍然能屹立于时代洪流中不倒。其实力让各方忌惮而不敢下手。最后佐贺藩终于在幕末加入了倒幕军的行列,凭借其雄厚实力四处拼杀。首战即用手里的重炮粉碎了彰义队。随后佐贺藩兵出任先锋,藩主直大任总野镇抚使,指挥佐贺藩兵进攻佐幕军的核心藩会津藩。接到命令后的直大马上动员藩内的船只,还自费租赁了洋船,运送大批藩兵登陆关东地区以支援政府军。随后直大率队突破了藤原口。接下来佐贺藩兵负责突破势至堂口和日光口。在此战中佐贺藩犯了地形不熟轻兵冒进的错误,结果火炮威力发挥不出来。遭到佐幕军的痛击,但是佐贺藩兵仍然凭借火力优势让战局成为拉锯战。最后佐幕军不得不放弃防御撤退。随后佐贺藩兵推进到会津若松城下后,攻取了城下的小田山高地。这下佐贺藩的重炮有了施展空间,于是佐贺藩部署重炮猛轰若松城。佐贺藩的重炮交替使用开花弹和实心弹,打得若松城内死伤惨重的同时,这座号称东北第一名城的城郭也伤痕累累。最后若松城在凶狠的炮击下士气崩溃,开城投降。佐贺藩另外一位指挥官锅岛茂昌率领大炮部队参加了对北陆地区的进攻,负责攻击佐幕军另一主要藩国庄内藩。庄内藩此时气焰十分嚣张,特别是连续击败了维新方的秋田藩和天童藩的联军后,更是不可一世。士气极高。为了能维持住羽州战线。锅岛茂昌率领佐贺藩兵走海路赶到羽州,配合盛冈,秋田等藩抵抗庄内藩的攻击。茂昌的部队装备清一色的斯宾塞枪,还带有30余门火炮。是羽州地区火力最强的维新军部队。战斗于1868年8月5日开始,本日,佐贺藩兵在平泽地区遭遇庄内藩兵并展开激战,最开始佐贺藩兵处于绝对优势,以七连发步枪和葡萄弹的猛烈火力打得庄内藩不敢攻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战场突降暴雨,庄内藩借助大雨的掩护冲入佐贺藩阵地展开肉搏,人数处于劣势的佐贺藩兵不得不撤退。在随后得到了盛冈藩的增援后,总算得以重整。但是人数仍然居于下风的维新军在庄内藩的压迫下不得不继续后退。闻知此事的茂昌紧急从藩内海运部队过来。在得到了增援后,佐贺藩兵继续展开攻击。凭借手中的优势火力打得庄内藩连连后退。9月8日。佐贺藩兵成功击退庄内藩部队并配合友军完成了对庄内藩主力的包围。损失惨重的庄内藩兵不得不撤离秋田藩属地。羽州战线得以稳定。在这场激战中,庄内藩兵损失近700余人,而维新军主力的佐贺藩兵仅损失十四人,在整场戊辰内战中,佐贺藩参战藩士5000余人。因善于凭借强大火力支援来克敌。死伤不到200人.这便是幕末最强藩国的实力。维新后废藩置县,佐贺藩被划为佐贺县和长崎县。锅岛直正出任县知事,划为华族。其子,末代藩主锅岛直大。维新后任元老院议官,正二位侯爵。

佐贺藩历代藩主

第1代 锅岛胜茂 从四位下 信浓守 侍从

第2代 锅岛光茂 从四位下 丹后守 侍从

第3代 锅岛纲茂 从四位下 信浓守 侍从

第4代 锅岛吉茂 从四位下 丹后守 侍从

第5代 锅岛宗茂 从四位下 信浓守 侍从

第6代 锅岛宗教 从四位下 丹后守 侍从

第7代 锅岛重茂 从四位下 信浓守 侍从

第8代 锅岛治茂 从四位下 肥前守 侍从 左近卫权少将

第9代 锅岛齐直 从四位下 肥前守 侍从

第10代 锅岛直正 从四位下 肥前守 侍从

第11代 锅岛直大 从四位 信浓守

人物小史和引用材料:

杉谷雍助:(1820-1866)

佐贺藩下级藩士出身,家里是手明鑓。早年生活贫苦。因古贺殻堂在改革弘道馆时。要求藩内不分级别均需进入弘道馆学习。杉谷雍助才有机会进入弘道馆读书。毕业后由于藩内鼓励游学,杉谷选择了游学长崎。后来到江户就学于伊东玄朴的象先义塾。在义塾的学习中接触了荷兰的冶金铸造学书籍《铁汞全书》。对此发生兴趣。在返回佐贺后便加入到火术方中进行实践。由于他学识精湛,很快就在火术方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1846年火术方和石火矢方合并后。他出任副职。成为佐贺的兰学研究的核心人物。佐贺藩各项先进科学成果,他均有功劳。(题外话:在古贺殻堂改革弘道馆,让弘道馆藩校成为佐贺藩的主要组织系统时,有许许多多的像杉谷雍助这样出身低微的人凭借自己的勤奋而受到重用,成为改革派官僚。佐贺藩这种打破身份不问门第的政策为日后变为一代强藩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也为后世日本社会平等的发展开启了先河)

佐野常民:(1822-1902)

佐贺藩士,原名荣寿。家里为下级藩士,9岁时过继到佐野家。受藩医佐野常徽养育。古贺殻堂改革后就学于弘道馆,后游学京都,就学于兰学者广濑源恭的私塾时习堂,因不满所学而继续游学,先到江户就学于伊东玄朴的象先义塾。后来也曾到绪方洪庵,户冢静海等兰学大家处游学。精于物理,化学和医学。结束游学回藩后向直正举荐了中村奇辅,石黑宽次,田中久重等人。后任精炼方主任。1855年作为佐贺传习生代表加入幕府长崎传习团,学习机械制造和造船术。成绩斐然。1867年随幕府出访巴黎万博会。维新后,任博览会筹备方首席。率队出访维也纳博览会。提高了国威。西南战争时期,创立日本红十字会的前身博爱社。后因功受爵。死后追赠正二位勋一等伯爵。他是幕末的一位优秀的兰学者和维新志士。

中村奇辅(生卒年不详)

京都出身,早年生涯不详。就学于兰学者广濑源恭的私塾“时习堂”。精通化学和医药学。后为佐野常民发掘来到佐贺,受到锅岛直正的重用。先出仕于兰学寮。后转入精炼方。制作了日本最早的电信机。和他人合力制作了蒸汽机车模型。是精炼方的核心人物。后来于1863年不幸遭遇化学实验事故而半身不遂。后逝世于佐贺藩内。他是幕末时期最优秀的科学技术者之一。

石黑宽次:(1824-1886)

丹后田边藩出身。家里是下级藩士。就学于兰学者广濑源恭的私塾“时习堂”。精于物理,化学和医药学。而且尤其精通荷兰语。后游学于江户,长崎。1852年由佐野常民推荐加入佐贺精炼方。精研蒸汽机关制造等项目。奠定了佐贺藩蒸汽机研究的理论基础。长崎海军传习所成立后成为首期生,进修船舶工学。后跟随幕府访欧团队访欧。维新后任新政府海军省技术部门主管。

田中久重父子

田中久重(父)(1779-1881):

又名田中近江。久留米藩出身。职人身份(父为藩属龟甲加工师)。幼年即展现出机械制造的天赋,曾为久留米藩五谷神社制作出水力驱动的娃娃,在节日上表演而引起轰动。其作品为关白鹰司政通赏识,被赠名“仪右卫门”。后来来到京都,学习机械制造学和天文学。1851年制作了“万年自鸣钟”而闻名于京都。被佐野常民发掘,为锅岛直正聘请,作为藩士而出仕于佐贺藩精炼方。参与了蒸汽机械,船舶,枪炮的制造和研发。一举成名。后来为久留米藩要回,负责为藩内制作枪炮。维新后以75岁高龄上京,在东京创立芝浦电气工业会社(现在的东芝)他是幕末最优秀的机械技师。

田中重仪(子)(?-1864):

田中近江的养子,娶田中近江之女而入赘田中家,被近江收为养子,传授机械制造术。学习努力,且天赋异秉。在精炼方内负责协助养父制造蒸汽机。1864年在接手蒸汽船“甲子丸”时,随行藩士,藩主近臣秀岛藤之助突然狂性大发,胡乱挥刀斩杀同行者,结果重仪不幸遇害。后其事业为田中林三郎继承(田中林三郎为中村奇辅第二子)

本岛藤太夫:(1812-1888)

本姓坂井,号松阴。佐贺藩士,古贺殻堂改革后就学于弘道馆。成绩优秀。毕业后受直正命令,于1850年前往菲山藩师从江川英龙。学习炮台土工建设和大炮铸造法。与佐久间象山有深交。学成后归藩,先后任火术方和精炼方的师范和大铳制造方的主任。负责为长崎炮台提供火炮。长崎海军传习所成立后成为首期生,学习操船术和海军学。1855年作为佐贺藩留学生加入幕府观光丸留学团赴美留学。学习数学和枪炮术。成绩斐然。维新后,锅岛家转行成立国立第160银行.他出任指导一职。他是幕末最优秀的铁工技术者和兵器制造家。是佐贺藩自造阿姆斯特朗炮的主要设计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