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等上的果子”――张作霖佚事 -- 履虎尾

共:💬51 🌺1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古狗了一篇文章,你和辽宁电视台的观点得到的证实,

沈 水 辨 析

姜克升

沈阳意为“沈水之阳”,即沈阳以地处沈水之北得名。可是沈水究竟实指今日哪条河流,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已掌握的史料,对沈水做简要考辨,以明真伪。

一、关于“沈水”诸说

一说五里河为沈水。1979年新版《辞海》沈水条称:“在辽宁沈阳市南,俗名五里河,源出市东,下流入浑河,旧名小沈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新版《辞源》等典志亦同此说。此说最初源于《明史?地理志》“沈阳中卫……南有浑河,又东有沈水入焉。”《清一统志》也指出:“沈水,在承德县南四里,俗名五里河。”

一说浑河与五里河都称沈水。此说见于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内云:“小辽水,即浑河,亦名沈水。”又云:“沈水……俗名五里河,在辽宁省沈阳县南,县以水名。”

一说浑河即为“沈水”,五里河为“小沈水”。民国6年《沈阳县志?古迹》:“沈水,在县城南十里……即今浑河也。”《沈阳县志?地理》:“小沈水,城南四里,发源于东关观音阁之涌泉,一名万泉河(万泉河即五里河,是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的不同称呼。),东南流至骡子圈村南入浑河。”《清史稿?地理二》:“浑河在南,即沈水……万泉亦称小沈水。”此说将“沈水”与“小沈水”明确分为两条河,一为浑河别名,一为五里河别名。

沈水一名最早见于《元一统志》:“旧称沈水,水势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浑河。”小沈水一名最早见于《辽东志》。明代出版的《辽东志》、《全辽志》并云:“浑河……即古沈水。”又云:“小沈水,东自浑河分流,至城东折流而南,傍城西流,复入浑河。”由此可知,先有沈水一名,即浑河古称;后有沈水的派生名称小沈水,即浑河分流五里河。笔者认为,以上三说中,第三说是近于正确的。

二、浑河改道是沈水谬传的根源

从《大元一统志》成书时(1286年)算起,至今已700余年。其间各说歧出,归纳起来却不外乎上述三说。虽然沈水名称在最早见到的史籍中已明确指出为浑河的旧称,但后来诸说却置最早的记载于不顾,致使以讹传讹,谬误蔓延。这种混乱的出现,不能不考虑到浑河几次改道与其名称变异的关系。浑河发源于清源县滚马岭,由原辽河口入海。全长415公里,沈阳市境内流长132公里。大伙房水库修成前,浑河常闹水患,多次改道。仅从浑河流经沈阳这段来看,大的改道最少有两次。沈阳一直有浑河改道的传说。《东三省古迹遗闻》谓:“省北八里二台子村,有一关帝庙,额曰观泉寺,传者谓唐时增修,考辽金时,浑河之水,曾由寺前东流,故此寺名为观泉寺云。”《沈阳县志》沈水条按语也说:“沈水故道本在今县治城北……其流域所经今不可考。”那么,浑河故道在哪里呢?《北陵志略》说:“陵前之河,原为浑河河身……于民国初年水利局为种稻田使用水利,又重新掘开此河,名为新开河。”查看新开河流经地域,有不少长条形高地,这就是浑河故道在洪水时,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河谷两岸,堆积而成的自然堤。新开河曾名水利河,是宣统三年(1911年)春沿古河道重新挑挖的人工河(《奉天通志》卷七十五辽河流域三?沈阳县。)。位于沈阳北部的新乐文化遗址发现后,专家们对遗址前沙河子沙土矿进行科学检验鉴定,证明“它是一条古河道,水域宽阔,流量很大”(于崇源:《新乐遗址概述》。)。这个古河道,就是浑河在沈阳境内早年的河道走向。

浑河在沈阳境内改道后的另一条古河道,就是前文所说的五里河,亦即《辽东志》中的小沈水。从《辽东志》中的文字记载及其图中标注可以看出,明代的小沈水是“东自浑河分流”。《光绪二十年奉天全省府州县地舆图志?承德县图》,仍标绘小沈水是浑河的分流。但《沈阳县志》却记载“小沈水,发源于东关观音阁东之涌泉”,说明小沈水最晚在《沈阳县志》成书(1917年)之前,“旧由浑河分流水道已阏”(《奉天通志》卷七十五辽河流域三?沈阳县。),不再是浑河分流,而只是它的支流。但万泉河发源处的涌泉,仍是浑河“分支伏流地下,至是涌出”。这条水道今已不复存在,它的走向与1952年人工挖掘的南运河走向大致相同。在南运河流经地,有万泉、万柳塘、青年公园、南湖等湖泊,这些湖泊在南运河开挖之前,都是些大水泡子。南运河沿线附近还有许多沙岗,俗称沙山。它们就是河流在废弃的河道上,留下的牛轭状河迹湖和河流夹带的大量沙砾堆积的沙丘。这些河迹湖和大量沙丘,只能是一条较大河流作用的结果。可见上文所说的小沈水(即万泉河),原先是一条大的河道,应是浑河从沈阳城北改向流经城南的河道。

当浑河再次改道后,其走向与今相同,应是改道后的主河道;而原河道仍有水流,却变成了浑河的分流,水量减少,并与浑河主道一起成为浑河双支,西流至骡子圈村南(今罗士圈子),两支相汇,迨清朝末年,最晚于1917年之前,浑河这支分流的上源已与浑河主道脱离,从东关观音阁(旧址今为463医院)东之涌泉发源。约在民国30年后,此河便湮没无存了。

浑河改道的时间无史料记载。但从新乐遗址之南沙土矿的科学鉴定证明,7200年之前,浑河主道是流经沈阳城北的。改道城南的最晚时间,可推断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之前。《辽史》、《金史》、《元史》多有发水的记载。从元贞二年出现了“沈阳”名称这点来分析,在此之前,浑河已改道城南,因只有浑河改道城南,城处浑河(即沈水)之北,才出现了“沈阳”一名。而浑河主道从城南4里改向城南10里(即今浑河主道)的时间,应在元末明初。《辽东志》标绘的浑河主道与今大致相同,表明浑河最晚在《辽东志》始修前(明正统八年即1443年)已改走今道。

三、沈水只是浑河流经沈阳河段的别名

沈水作为浑河的旧称,始于何时?又为何称为沈水呢?《元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渤海建定理府,都督沈、定二州,领定理、平邱、岩城、慕美、安夷、沈水、安定、保山、能利九县,并废。”其中沈水县为沈州首县。根据地名命名规律分析,原渤海国内的沈州及沈水县(新、旧唐书误写为潘州(姜克升:《沈州刍议》,载于《沈阳市地方志丛刊》第六期。),约在吉林省之东),必定是以境内的河流得名,亦即它们的县境内有条河流名叫沈水。在契丹灭渤海国,并于天显三年十二月将渤海国(时已改名东丹)国民及诸州县南迁时,沈水县废掉了,而沈州却迁到今沈阳境地(姜克升:《沈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载于《辽东地名》,亦见本书第180页。)。迁徙过来的渤海人,习惯使用故土的地名,把他们故土上山的名称、河的名称搬到新居之地,于是“沈水”一名套用到浑河流经沈阳的河段上。浑河流经沈阳的这一河段旧称沈水,应始于辽代天显年间。这就是浑河“旧称沈水”的由来。考浑河名称,西汉之前名为辽水,东汉开始改名小辽水,辽代更名浑河。其浑河整个河段的名称沿革十分清楚,各类史籍中凡涉及浑河名称者,均如此记载。史籍中凡提到“沈水”,均与沈阳名称有关。这说明沈水只是浑河流经沈阳河段的称谓,并非整个浑河的古称、旧称或别名。

四、结论

沈水是浑河沈阳河段的别名。当浑河改道后,沈水这一别名也随着浑河改道,迁移到新的河道上。因此浑河流经沈阳境内的先后三条河道,都曾有沈水的别名。沈水名称出现后始终未离开浑河主河道,而不会保留在浑河故道上。沈水是迁徙性地名,浑河流经沈阳河段别称沈水的时间,始于辽代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这时的沈水在沈阳城北。当浑河改道城南4里之后,此段浑河别名仍为沈水,因城处沈水之北,才有沈阳一名的出现。沈阳名称出现之初并没有小沈水一名。当浑河再次改道城南10里(今河道)时,别名仍为沈水。此时城南4里的旧河道尚有水流,为别于沈水而称小沈水。小沈水名称出现在沈阳路设置的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之后。1296年浑河主道在城南4里,称为沈水而不称小沈水。当城南4里的浑河旧河道称小沈水时,沈水一名已随着浑河改道移于城南10里。

如此,沈阳得名于哪条河就清楚了。《辽东志》:“浑河……即古沈水,郡以此故名。”《奉天通志》:“俗谓沈阳以小沈水(即万泉河)名,失之远矣。”简言之,沈阳得名于浑河(即沈水),不是得名于五里河(即小沈水)。沈阳因地处沈水之北,故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