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寻找巴金的黛莉》读后杂感 -- 大龙猫

共:💬4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寻找巴金的黛莉》读后杂感

能在美国的图书馆里读到中文期刊,是一件幸事。

能在黄昏时分,坐在图书馆里,静静望着校园,体会宛若阿尔罕布拉宫的红墙,也是一件幸事。

不过最幸运的是,今天读到了这篇《寻找巴金的黛莉》。

我读的是《新华文摘》上的删节版,约50000字,原文载于《中国作家》,90000字。

《寻找黛莉》的开头是商战片。山西太原坡子街20号拆迁,人们在天花板上发现了巴金写给一位叫赵黛莉的七封信。后来,这些信落到了古董商老赵的手上。他找到作者,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老赵说,“本来一封信1万就是7万,看在老主顾份上,你给5万拉倒”。

经过一系列的钩心斗角,最终作者用自己写的一本《牺牲者》打动了古董商老赵。老赵以1万元将7封信卖给了作者。

《牺牲者》是一部关于文革中山西武斗的书,还未正式出版。估计是让古董商老赵回忆起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诡异的是,卖完信后老赵就出了事,被害现场还放着展开的《牺牲者》。

《寻找黛莉》的中间部分是文艺片,有八卦。比如在第四封信,当时是1936年,巴金就把《春》(1938年完成)的结局剧透给了黛莉。巴金说:“淑英的结果你不必担心,她是《春》的主人公,她会得救的。春的结束当然在一个明媚的春天,那时正是淑英的幸福刚开始呢!”。

也有励志,在“信仰应是文学之根”这一节,巴金的第五封信(1936年11月)说:

“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轮着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为一个大的战斗来牺牲他的一切。”。

“你不过是十七岁的孩子,而中国还充满着三四十岁的壮年人。第一批献身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你。你不要那样苛酷地责备你自己”。

这时黛莉是十七岁,而巴金则是三十出头。全面抗战开始,上海与山西接近同时沦陷。

之后,作者通过各种方法寻找黛莉本人,随着黛莉渐渐浮出水面,我想起了一部电影:《活着》。

黛莉本名赵梅生,是山西宁武赵家老二赵廷雅的二女儿。宁武赵家,号称有“九进院”,当时兄弟九人,老二赵廷雅(剑桥毕业)与老六赵廷英(保定军校毕业),在山西沦陷后事敌,入了汪精卫一伙。老五赵廷玉(保定军校毕业),却是在宁武城破之时,弹尽殉国。

在山西沦陷之时,十七岁的黛莉愤然离家出走,离开了坡子街20号。走前把书、信藏到了天花板里。从此再不回沦陷区。

不幸的是,黛莉最终没能成为林道静。如巴金在第二封信中所言:“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那里有无数老鹰在等着啄你”。

其实,黛莉没能投奔她一直向往的光明,也是命中注定。她根本没法摆脱家庭的阴影,无论逃亡到哪儿,都有赵家的亲朋好友罩着。离家出走了,身上带了3000法币,相当于150两黄金。闺密文彩霞参加了抗日队伍,却不敢告诉她,因为她家的背景。

因为家庭的问题,解放后的黛莉更是场场落不下的运动员,她自己知道的“宁武外调”就有20次。文革就更不用说了。

但幸运的是,黛莉一直保持了工作身份,也保留了她和女儿赖以生存的工资来源。最重要的,当作者找到黛莉的时候,年近90的她,还身体键康的活着。真的是奇迹啊!

---------------------------------------------------------

我花了两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然后才注意到,作者是赵瑜。有些印象,好象关于马家军的事儿。

之后,上网开搜。发现此文拿了今年的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10万大奖。这下赵瑜赚了,当初他花了1万就把信买回来了。

然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单行本,首印5万册,已经售罄。

最后,找到了黛莉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黛莉通宝推:酥油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