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经济】外资潮退长三角 经商成本高企促台商迁至珠三角 -- 西风陶陶

共:💬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国经济】外资潮退长三角 经商成本高企促台商迁至珠三角

外资潮退长三角 经商成本高企促台商迁至珠三角

2004年12月25日11:26 亚太经济时报

资本的逐利性再一次显现出来,这一次它逃离的是长三角。

一份在长三角各省市统计局数据基础上形成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9月,长三角合同FDI、实际FDI增幅分别同比下降1%、34.2%。记者调查发现,昂贵的土

地和稀缺的电力成为在长三角地区经营的企业的“心病”,由于经商成本上涨,部分外商和台商逐渐转移到机会更密集的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陈恩预计,明后年将出现台商北移的高峰期。而今年以来,温州商人到珠三角投资设厂的趋势也在持续增加。

今年年底,一份在长三角各省市统计局数据基础上形成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的统计数据出炉。这份数据显示,2004年1-9月,长三角合同FDI、实际FDI分别增长22.5%、2.76%,增幅分别同比下降1%、34.2%。其中,江苏的合同FDI、实际FDI为287.33、99.5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0.3%、12.7%,增幅分别下降23%、85%;浙江的合同FDI、实际FDI为99.63、42.33亿美元,分别增长22.7%、27.8%,增幅分别下降44%、34%。专家指出,长三角合同FDI增幅同比下降仅是1%,主要由于有高速发展的上海在支撑,否则将随江苏、浙江两个大省一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长三角土地成本飞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对人民币升值憧憬,长三角因平均房价偏低、经济活力最强而被国际热钱选作第一个落脚点。据媒体报道,在上海,仅仅在加息前后一个多月内,10多亿元境外资金涌入楼市,席卷均价过万元的高档房产。不仅仅在上海,整个长三角的大中城市都被炒房大军所扫荡,“长三角房产崩盘论”也由此引出。

所谓水涨船高,在这种热烈的炒作气氛中,在长三角做生意的外商开始觉得“日子难过”。事实上,难过的日子早已经开始。

由于前几年盲目性出让土地,长三角地区大量存在着限制土地,这促使近年来长三角各地的用地指标都出现很明显的削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用地紧张状况已经非常明显,由此也造成了新推土地成本的刚性上扬。目前,长三角几个大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仍居于全国前列。

而宏观调控更加剧了这个问题。今年年初中国经济出现投资过热迹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月同比增长高达53%,中国政府通过紧缩信贷和土地供应,使投资增速降低到11月的24.9%。同时,今年国家对开发区和投资用地管理进行了清理和压缩。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共撤销各类开发区(园区)524个,县级及以下开发区(园区)已全部撤销,并从2月开始暂停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的审批。这项措施使得用地紧张得矛盾更加激化。苏州每年需要新增项目的用地在6万亩左右,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需要消耗4000亩土地,到2020年苏州将无地可批。在无锡,2003年一年用地10多万亩,可是2004年国家所批的建设用地指标一共才2.5万亩。无锡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不到10年,进区企业已差不多达到饱和。

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指出,防止投资过快增长是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工作不能放松,明年将继续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继续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在明年继续严控土地信贷的政策背景下,长三角的土地成本仍将高企。目前,对长三角的不少领域来说,资金撤离的迹象已经越发明显。

珠三角“低洼引水”

另一方面,今年夏天的酷暑也让长三角的外商叫苦不已。在今年暑夏电力紧缺的时期,浙江很多企业一周只能保证3-4天的用电,其余时间只能停产,不少企业因此损失惨重。

这些弊端直接折射到当前的招商数字上。

今年以来浙江省利用外资开局良好,但从3月份开始,合同利用外资增势逐月趋缓。全省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只完成全年目标的68.7%和65.1%。合同外资增幅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44.3和33.5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合同外资同比下降26.2%,为今年以来最低点。

记者调查发现,长三角资金的流向已成市场先觉者关注的焦点,他们认为,长三角资金的一个主要流向是珠三角。对于长三角资金的流出的原因,外撤的资本拥有者认为,长三角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其商务成本、资源成本都明显比珠三角高,一位携资本进入广州寻找开发机会的浙江房地产商对记者说,在广州的商务费用就是便宜,无论写字楼还是酒楼,花销的费用都比长三角不少城市明显偏低,一个顶级写字楼的车位月租也不过千元,这在上海、杭州等地都是不可想象的。“更重要的是,经过一轮高速发展,如今在长三角已经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但没想到来广东一看,机会确实比我们那边多。”这位浙商兴奋地说。

优惠减少促台商再迁

苏州一位台商算过一笔账:一般规模的制造厂,如果从广东深圳等地整体搬移到江苏苏州,因为原本的厂房是租用的,其搬迁成本主要是设备的运费,可估算为700万元。但这一成本完全可以从广东与江苏的厂房差价上补回来。这位台商解释称:“只要你将时间拉到3年左右,这个差价就完全可以将搬迁成本抵消。还有呢,地税费方面,江苏一些城市比广东更灵活,这样算下来,你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现在,这个算术仍旧适用。只不过搬离的对象可能已经转换为苏州。

可以为此作为注脚的是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2003年该公会的报告显示,2002年位居榜首的苏州,在此次调查中落到第7名,尤其是一向有“台商投资乐土”之称的台资集聚地――苏州昆山骤跌到24位。而在两年前,珠三角台资重镇东莞跌入投资“暂不推荐”行列。但今年8月,局势逆转,“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认为,在整体投资环境上,华东地区继续像前几年一样获得台商好评,仍是他们的“最爱”;但在整体竞争力上,接受调查的台商认为,华北地区“首次”超过了华东地区。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调查报告通常能反映出台商的投资倾向。而这群有聚集习惯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被誉为“侯鸟迁徙”。从东南亚到珠三角,再到长三角,台商留下了候鸟般的迁徙轨迹。这群投资触角敏锐的人,总是能发现营商成本低并适合生存的地方,而当这些地方度过了自己的成长期,商务成本逐渐提高,台商又会开始迁徙。有专家分析,长三角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珠三角之后的第二个台商聚集地,一个重要原因是广东营商成本的提高。相对于欧美企业,甚至与香港企业相比,多数台商更看重地价和优惠政策,他们的策略就是“打带跑”。一旦优惠期满,成本压力增加,台商就会再度迁徙,寻找新的“贴本招商”的地区。

而目前,由于各种资源的稀缺,长三角的种种优惠政策正在减少。

为了争夺外资,长三角地区十几个城市经常在招商引资政策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在土地价格方面,长三角10个城市一直都在较劲――看谁能忍受地价在成本价以下的压力。苏州的地价原来是每亩20万元左右,昆山的是15万元左右,但与之紧邻的吴江市及浙江的宁波和杭州则将地价直接压到了每亩5万元,无锡甚至降到每亩2-3万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些地方甚至提出免收土地转让费。当地价压低到10万元以下,就意味着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各种优惠政策早已突破国家允许的底线。在中央抓紧纠正一些超过底线的地方优惠政策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感觉到地价过低造成的压力难以承受,所以长三角的种种优惠政策正在减少,这也是部分台商撤离长三角的原因。

明年将现台商迁移高峰

“资本的本性是趋利的,不可能在一个成本日益增长的地区一直驻留。”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袁志刚分析说,长三角引资数据的下降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能源供应愈加紧张等商务成本的上涨有密切的关系。袁志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区域GDP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则FDI的下降对经济没有太大的影响;反之,则说明房地产上涨过快,商务成本无法被消化。

一些台湾学者认为,从“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的调查结果来看,从此次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看,台商在内地的布局已经向环渤海地区北移。事实上,台商企业正在低调进行流动。越来越多的台商北上考察和投资,原先台商一度很少涉足的环渤海地区成为其新的关注地。在台湾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鸿海集团投资烟台,就被看成台商北上的一个标杆。

一位投资长三角的台商抱怨说,今年以来,长三角是开工的缺电、签约的缺地、投产的缺钱。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台湾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盛九元指出,从他们到环渤海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台商此次北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在环渤海地区有不少知名大公司,台商过去能够找到配套空间。

广东佛山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陆恩友说,整个佛山估计只有两三家台商企业到华北去投资,主要生产家具和陶瓷。而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陈恩预计,明后年将出现一个台商北移的高峰期。另外,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温州商人到珠三角投资设厂的趋势增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