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由几个例子再看史料对“张献忠屠蜀”的记载 -- numzero

共:💬188 🌺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转贴的文章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清十五年才平川,是因为

张献忠在四川制造了无人区.张献忠杀害士人,也杀害普通百姓,史书上是有记载的.怎么叫只是我的感觉,我写的时候用感觉两字,是为了显得客气些.没想到你却乘机了.

开门迎贼正是张献忠用屠杀恐吓百姓的后果,老百姓怕抵抗会被屠杀,就开门迎贼了,当然他们不知道张献忠杀人成性,投降了还是一样会被杀.

当时的明军对张献忠不构成实质上的威胁,清军的进展之快,不仅在当时信息闭塞的年代不会有人料到,就是现在也是让人惊奇的。杀到最后四川已不能呆,张献忠当时的进兵意图应是舍四川,进陕西。不想一触即溃,因四川不可养其兵,遂昼夜急行数百里从重庆附近在前面明朝大军拦其过江之时,强行过江(当时李定国部已经断粮),退入云贵等地,四川几乎不剩张献忠部。清兵不可能在四川全境驻兵,因为无法就地解决粮饷问题,再者全国到处用兵,豪格的精兵只能撤出四川。如果清军有了四川这个战略要地,完全可以通过四川出兵云南,消灭南明,就不会有李定国有恃无恐的驻兵贵州,但当时的四川存在广阔的无人区,通过广阔的无人区,进云南,一是运粮困难,二是属于孤军深入,一旦被劫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1656年刘文秀由云南进入四川在破坏较小的地方缓慢发展,就当时实际情况而言,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屡经战乱和张献忠破坏后业已渺无人烟,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在清军控制下的川北保宁地区和明军控制的川南、川东地区之间早已形成一片广阔的无人区,解决不了粮饷问题,双方都无法推进。官兵粮饷更是全靠陕西挽运。正因为粮饷困难,顺治九年吴三桂、李国翰部在保宁战役中大败刘文秀军后无力乘胜南下。尽管当时清四川巡按郝浴就曾经主张收取成都平原垦荒屯田,以蜀粮养蜀兵,可是垦荒屯田除了需要足够的兵力保障地方安定,还需要先投入大量粮食、种子和耕牛、农具作屯田之本。没有这种兵力和财力无异是画饼充饥。满清吴三桂、李国翰部军队是在孙可望降清以后,才在顺治十五年(1658)由陕西汉中再度入川,会合李国英部南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