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棍子、黑寡妇、超蜂给筷子的一个启示 -- TopGun

共:💬101 🌺1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既然TOPGUN点名了,我也回几句

首先说明DSI鼓包不是一个单纯的球体,是多个连续变化曲面组成的。在F35上,其鼓包正前面有类似椎体的结构,这个椎体的轴心与进气中心偏离,并且该椎体很短,与后面的曲面变化连续,所以很不容易看出来。在亚音速情况下,鼓包的曲面对附面层产生挤压和推动,促使其向两边分离,这时的分离效果不如超音速时好。在超音速情况下,椎体产生了斜激波,但是由于后面曲面曲率较大,在不大的速度范围内,该斜激波就与鼓包曲面相交,这时产生了最佳的附面层横向压力梯度,这时附面层分离效果最好。由于椎体产生的激波作用在鼓包表面,因此鼓包表面产生了多个激波,我上次说的鼓包产生的近似正激波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说从鼓包椎体到外侧产生了接近鼓包表面曲率变化的正激波,正如TOPGUN所说,速度越快,激波组就越倾斜。其中作为内侧唇口的鼓包最外表面也产生了斜激波。注意看,鼓包与进气道唇口距离很近,也是啊,如果不近,那么部分已经被分离的附面层空气又流进了进气道了。因为距离近,所以鼓包外侧的斜激波与外唇口相交的斜激波不能太倾斜,这就是它的最佳进气条件的速度。速度太快这个激波就进入了进气道内部了。

再说一下轴对称进气道的调节椎,首先要说的是轴对称进气道的调节椎是可调的,一般可调都是调节椎体的前后缩进,很少见调节椎体的椎角,这样减少结构复杂性。幻影的调节椎的结构大家都可以看到,是一个比较长而且尖锐的椎体,后面是曲率较大的曲面,再往后就是圆柱体了。在亚音速时,椎体一般缩进进气道内。在超音速时,椎体根据速度不同调节伸出长度,保证椎尖产生的激波与进气道外唇口相交。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任何进气道形制都只适应于一定的速度条件,因此速度范围大的飞机的进气道都是可调的,通过调节进气道唇口形制,来适应不同的速度范围,DSI进气道是不可调的,它适应的速度范围是亚音速和跨音速范围,如果说我之前强调DSI进气道超音速范围进气效率差,不如说任何不可调进气道都只适应一定的速度范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