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第七章 虽远必诛(五) -- 阳光不锈

共:💬36 🌺2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第八章允哉汉德(二)

允哉汉德之料胜千里

会宗的求救信使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以及文武百官对着段会宗的奏折研究了数日不得要领。不知道怎么办好。救,怕远水不解近渴;不救,又怕葬送了西域府一干人等。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大将军王凤推荐了一位熟悉西域事务的人物,或者可以咨询一下:那就是虽远必诛的英雄陈汤。

陈汤自西域回来以后一直处于风头浪尖上,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贪。虽然当年元帝已经有了定论,有功无过,并且小小的奖励了一下。成帝继位之后,又被拿出来说事,陈汤就被免了官。可是鬼使神差陈汤自己又上书奏称前来入侍的康居王子是假的,可是实际上是真王子。

这简直就是找死。也许是陈汤脑袋短路了,更有可能的是陈汤接受了康居王子的贿赂,谎称康居王子是假的,这样这位王子就可能不受严格的监督,有可能返回、或者潜回康居也未可知。陈汤这就有了欺君之罪。多亏谷永求情,才夺爵代死。

现在,君臣没有办法了,王凤才又想起了陈汤。于是汉成帝召见陈汤,看看他对此事的看法。昔日的英雄,现在已经成了残疾。大战郅支单于的时候,陈汤双臂受了风寒,如今两臂不能伸屈,但是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虽然陈汤对于久被闲置以及现在的处境有些怨言,但是皇帝亲自下问,陈汤还是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听了情况介绍之后,陈汤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不救,具体说是不必救。

这个回答自然不会使成帝满意。难道扫帚不扫灰尘也会跑掉吗?

正是这样,陈汤掐指一算禀告成帝,事情已经结束了,五日之内就会有好消息。陈汤并不是算命先生,掐指是为了算时间,不是算命。

陈汤这么认为是有道理的。无论从长安发兵,还是征调西域各国的兵马都需要时间。没有个把月,救兵根本不能到达战场。如果事情很危机,这些兵就是去报仇,根本起不到救援的作用。这也就是朝臣所担心的远水不解近渴。

在当今的西域,敢于公开向汉军挑战的根本没有。即使有人敢太岁头上动土,如果不是兵力远远大于段会宗所部,也无奈我何。汉军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士气上都比西域各国的兵强很多。一般来说,汉军可以以一抵五。即使西域各国现在改进了刀器、弓弩以后,汉军也可以以一抵三。兵法云:十则围之。围困段会宗的乌孙兵远远达不到这个数,日贰也就是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起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陈汤所料,日贰靠谣言聚集起的民众,随着真相大白也于瞬间瓦解。日贰也被迫流亡康居。

允哉汉德之初得汉巧

陈汤不经意之间透露了一个军事机密,汉朝在军事工业上是远远强于西域各国的。双方在作战能力上存在着1:5的巨大差距。即使西域各国在得到技术进步之后,也存在着1:3的差距。

这也同我们从历次战争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大致相同。第二次大宛之战是汉军与西域强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大宛军败在了汉军的强弩之下,之后的攻城战中双方打成了胶着战。大宛很幸运,碰上了贰师将军这样的选手,如果碰到稍强一点的,比如说赵破奴之类的,很可能野战中就全军覆没了。

在陈汤讨伐郅支单于的战斗中,万余康居骑兵冲击汉军阵营没有成功。随后战斗结束,康居兵也撤围而去,但是最终陈汤却带着康居质子回了长安。这也是 康居军在战斗中领略了汉军实力后的正确选择,而且与康居对阵的很可能不全是正牌的汉军主力,而是拼凑起来的多国部队。

这些都说明汉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按照陈汤的说法,这种优势最直接的就是兵器上的差距,西域的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那么西域的武士用什么兵器哪?没有更详细的历史记录,但是从大的分类上他们应该用刀、弓、弩。按照史书的记载有的西域国家本身具有制造兵器的特长,比如说楼兰,婼羌。 没有提到的不等于不会做,提到了的肯定就属于名牌产品。所谓名牌产品也就是区优、乡优,最多是市优产品。

在汉军的武器系列里最重要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弩, 有各种各样的系列产品,单从击发的力量就可以分为一石、两石,最多可以到十石。甚至还有以弩为名的官号,强弩将军、强弩都尉、强弩司马。弩兵的先进设计主要来源于长期战争的积累,这也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宝剑锋从磨砺出,好的设计也是在战争中不断改进出来的。

而兵刃上的差距主要则是体现在器材、和锻造工艺上。汉军的刀、剑都是铁制的。吕后当权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高科技禁令,任何铁器以及铁器制品都在清单上。当时是向南越国发出的禁令,最后就成为了一道法律,任何铁器与兵器是不许出关的。当年两王归汉的时候,由于同归降的匈奴人交易铁器,有几百个商人差点被砍掉了脑袋。这条禁令想必是被认真执行的。

自从汉军进入西域以后,禁令基本上就很难遵守了。双方人员接触多了,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得到汉军的秘密。铁器、兵器输出的本身是一方面,人员大量交流之后,锻造技术、冶炼技术、设计技术的输出也都一拥而上,令人是防不胜防。

西域各国经常作为盟军同汉军一道作战,有时也不得不帮助他们提高战斗力。这也是不得不为之。当然战争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泄密的渠道,在打扫战场的过程中对方也可能捡到阵亡汉军的武器。聪明人就可以借此做出仿制品,现代人也有能自制武器的聪明人。文化就这样一步一步传播出去了。

文化的传播也是双方面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有的时候对方的来使也让你哭笑不得,郁闷异常。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长安就接待了一批这样的使者:罽宾使者。

允哉汉德之古国罽宾 (一)商人使者

罽宾是中亚古国,具体位置应该在现在印度河上游的克什米尔一带,甚至向西北延伸到现在阿富汗境内的一部分。西汉的时候具体有多大已经不可考,边境线本来就是运动的。我们也没必知道的那么详细,那是考古学家的事。

这个地方却是一个战略要地,是连通中亚、南亚、以及西亚的战略要道。就是现在也是军事热点,打开报纸这方面的消息不用特别留意也少不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连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置身事外,毕竟是利益相关者。

所谓塞种人据说是原先居住在现在伊犁河一带的游牧民族,也就是现在乌孙国的领地。赶跑他们的可不是乌孙人,而是更早的大月氏人。当年大月氏受到匈奴的攻击,一路西迁,首先就把居住在这里的塞种人赶走了。被赶走的塞种人一路南下就来到了克什米尔地区。

在塞种人来到克什米尔一带之前,这里据说是在希腊人的控制之下,隶属于希腊人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塞种人来了之后,一路征战在这一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太平洋小岛上的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就可以引起一场热带风暴。冒顿单于的一个军事行动就导致许多民族的大迁移,等到匈奴人自己被迫迁移的时候更是惊天动地。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曾经派副使到过罽宾,双方的联系就是那是建立起来的。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罽宾成为西域南路去印度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在西域南路从现在新疆皮山县转向西南,穿过中间的大石山县度就到达了难兜,再往西南就是罽宾了。这一路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主要是路不好走。就是一个字:难。不用说走,想一想头皮就发麻。翻开地图可以看到,从中国到克什米尔没什么好路,真的竟是山路。那里是登山者的乐园,而不是旅行者的天地。就是这样也没有断了双方商人的往来。

罽宾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距离西域都护府也有六七千里。人说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安全感。汉朝在西域呼风唤雨,可是罽宾由于距离遥远、山路难行对此并不感冒。当时统治罽宾是塞种人建立的王朝,国王叫乌头劳,在昭帝、宣帝年间经常袭杀汉使。乌头劳之所以斩杀汉使丧心病狂是一方面,使节携带的各种汉朝物品也是一个诱惑。

对此汉朝也没什么办法,太远了,远征万里实在没有什么胜算,而且打下来也不能永远占有,只是聊以出气而已。这种远征真叫劳民伤财。

乌头劳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就派使节向汉朝谢罪。说是使者,其实就是商人。说谢罪,其实是为了取得好感以便于通商,免得这次白来,能多骗点就骗点。目的很单纯,想一想这些商人也不容易。礼尚往来,虽然汉朝恨罽宾恨得牙根都痒痒,还是派出以关都尉文忠为首的使节护送罽宾使者回国。说是迂腐也好,说是以德报怨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派了人了,我们的文明还不允许我们把这些商人怎么样。

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当机会出现之后,也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敢做。

关键词(Tags): #西域#不只是传说#初开玉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