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议美国隐讳语(上)从“神兽”说起 -- 胡亦庄

共:💬71 🌺40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小议美国隐讳语(上)从“神兽”说起

大约两个月之前,美国主流媒体曾经集中报道过一次中国网络的“神兽文化”(周师傅:纽约时报评论“草泥马之歌”)。消息翻译成中文之后,有人为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怀”而惊喜,有人为中国不良文化被报道而惭愧或气愤,更多的人默默地打着酱油走人了。

这个事情上,中国人对美国人是有误解的:你想啊,用两三分钟的电视报道,解释一个绕弯的中国文化现象,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美国媒体有这个本事,美国观众的脑子也绕不过来——美国主流媒体之所以这样报道,其实是因为美国人民看得懂;美国人民看得懂,那是因为美国人民有生活。所以呢,CNN、纽约时报的报道本意是说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又多了一个共通之处。

当然,这个误解不能怪中国老百姓,完全是因为中国媒体太严肃、太高雅了。中国睁眼看世界的这近二百年里,跨国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靠自视风雅的文人主导。甚至有人看过欧美文学的中文译著之后,就产生了“外国人骂人都很文雅”的错觉——他们其实不知道中国翻译家在译脏话的时候,大都省略了“信、达、雅”里面的头一条。而中国现代媒体又讲究个“教育意义”,如果想从中国主流媒体上了解一下欧美的“三俗”,难度比看书还大。

有人要说了,现在能上网就好办了。的确,现在网上看电影很方便,年轻人也就看电影学英语——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奥运会、世博会当英语翻译,但简单的对骂还是能来几个回合的。

不过艺术毕竟高于生活,美国电影里的台词要是和美国老百姓过日子一个样,那谁还会去电影院?如果以为美国人都像电影里那么豪爽,那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日常生活里的美国人,既不想损害自己的形象,又要过嘴瘾。这就要求他们的口语既要委婉,又要有爆发力——

也就是胡某要介绍的“隐讳语”。

喝口水,土鳖康铁牛。

胡亦庄:【原创】小议美国隐讳语(中)“隐秽语”

胡亦庄:【原创】小议美国隐讳语(下)“讳教词”

胡亦庄:【原创】小议美国隐讳语(完)奥巴马与boy

关键词(Tags): #隐讳语(当生)#英语脏话(当生)#脏话(当生)#美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