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式危机”正是改革所需要的动力 -- 陈经

共:💬402 🌺132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地方与中央在融资问题上将矛盾空前

外链出处

近期,国内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争论趋于白热化。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国内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很高,风险很大,已对金融体系形成威胁。另一种则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虽然值得重视,但目前还没有现实的风险。前者以银监会和一些独立研究机构为主,后者以地方政府和国家发改委为主。

  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关键要看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数据。据中国银监会公布,截至2009年末,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已达7.38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中国GDP的22%。由于地方政府融资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风险,今年4月20日,银监会内部已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问题列为要务,要求各银行将此类贷款“解包还原、逐个排查”,并要求银行6月底以前完成对融资平台贷款的自查、整改和保全,7月上报结果。据称,有决策高层表示,“不管问题有多严重,就是用车拖也要拖过来!”

  地方政府的看法大相径庭。据称,对于银监会的步步紧逼,地方政府普遍表示反对。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银监会的政策,在全国34个省级政府中,就有30个反对,反对比例高达88%!其中,中西部地区反对意见最大,因为东部地区城镇化已经完成,而中西部的城镇化才刚刚展开。

  最能显示国内对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矛盾的是,中央部委的意见也不一致。据报道,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近日在首届中国金融安全高级人才开发论坛上表示,虽然全球不少国家都面临主权债务危机,但中国中央政府加上地方政府的债务并不算高,他估计中国政府债务占GDP之比大约在40%-50%。他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没有现实爆发的可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徐林表示,中国政府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政府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即中国政府的资产非常多,除了土地,还有很多可变现的国有资产,一旦需要可以变现,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政府理论上具有支配国内所有公共资源的权力。只要运用资源的权力还在,中国就永远不会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政府破产。不过,正如我们过去所强调的,卖地卖家当来避免政府破产,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如果真像国家发改委官员所说的那样大量卖地还债,以中国社会现在已经累积的社会经济矛盾,一旦政府的资源控制力下降,只要碰到大事,中国政府将无力应对,这甚至会使政府政权稳定的基础都将大受损害。

  因此,讨论政府负债的风险问题,必须在常态之下来进行。所谓常态,就是地方政府不要出现普遍的债务危机,不要大规模地把银行拖下水,不要疯狂透支本地区未来的资源,不要破坏已经开始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些前提之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的确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了。去年以来,安邦研究人员在多个地方调研时都了解到,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已到了十分饥渴的程度,还本付息再加上投资扩张的压力,已经使得地方政府为融资问题绞尽脑汁。

  其实,国家发改委官员并非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就连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也承认,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现在“千万不要去挤这个泡沫!”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也是各级地方对未来融资的谋划之年。完全可以说,哪些地方政府在融资问题上解决得好,腾挪得开,哪些地方政府就会十分主动。对中央的一项政策,有88%的地方政府表示反对,这个比例是空前的。这也意味着,今年中央与地方在地方融资平台的调控上,将会产生空前激烈的公开分歧!(安邦咨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