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精彩的透不过气---《我在黑暗中》读后感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97 🌺14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精彩的透不过气---《我在黑暗中》读后感

精彩的透不过气---《我在黑暗中》读后感

先放上小说链接:

感谢易水萧萧人去也河友提供下载,我附上原帖地址,如果喜欢不妨给易水萧萧人去也 河友献花一朵:

第一部《我在黑暗中》

第二部《新生代》

第三部《决战台海》1-43

链接出处

感谢楼下无明火友情提供《决战台海》的44-46

44

45

46

很少有小说让我忍不住为之写评论的。《i am in darkness》只看到一半,就感觉精彩得透不过气。

首先纠正一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我本来以为这是一篇间谍小说。直到看到第一部的一半,看到男主角逮捕刘海州,我才发现这是一部政治小说。

所谓文以载道,作者其实是要用这篇小说直率而又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而之前间谍戏是为了吸引读者,为了隐藏主题,为后来的剧情做铺垫,为了让塑造主要人物。

真正的故事直到与刘海洲辩论那一刻才开始。

首先介绍一下前情(剧透,超剧透):

男主角是一位特工,他加入中国安全部以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升迁,并且在军政以及安全界发展出自己的人脉。在一次外出调查中,他无意间发现一位中国高官与CIA联系,打算在中国变天。

以下这段话是中国高官派出的联络人员刘海洲与美国高层的对话内容,有点长,大家可以一会儿回来再看,而这段话的录音也在后期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中一个说话的人是CIA的局长汤纳德·吉尔摩,我轻而易举地分辨出他的声音,这个家伙总改不了他的南方口音。另一个听起来像是个发音纯正的大学教授(后来我知道他是白宫的幕僚长乔·辛克莱)。当然对方是刘海洲,他的中国式英语更容易辨析。

  汤纳德·吉尔摩:刘先生,你曾经告诉我将会有人推翻中国的共产党政府,时间是在2011年的暑期,可是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刘:局长先生,我只能告诉你,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力量不够强大或者是我们的行动败露。只是因为,你知道,去年中国的南方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我们的领袖认为当时向共产党发难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自己让计划延期了一段时间。

  汤纳德·吉尔摩:您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高层人员?

  刘:是的,他是政治局委员,我们得到了军队的支持。

  乔·辛克莱:这让人难以置信,刘先生,我知道你不希望对你们的详细计划透露很多,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您会来美国向我们通报这些事情?

  刘:我们希望你们明白新的政权将致力于改善中国的民主状况,它将尊重美国在世界格局当中的领导地位,我们希望在局势还不明了的时候,美国政府能够支持我们的政权,劝阻美国资本离开中国大陆,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国内冲突的情况下。

  汤纳德·吉尔摩:事情什么时候发生?很快吗?

  刘:是的,很快,你们知道很快将会发生一系列很重大的事情,它们将为我们创造时机。我会在这里呆到事情发生,到时候,我会第一个通知你们。

于是男主角逮捕了这位中国高官派往美国的联系人刘海洲。但是为时已晚,中国的天已经变了。

  几个小时后,CNN在北京的记者发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北戴河的会场出现了怀疑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变种疫病,所有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全部被军队医院隔离,中央委员会作出决定,由健康上没有问题的政治局委员白克锐和其他几个中央委员主持中央工作。国内发生了政变!

这个时候男主角一边赶回中国,一边在回国的路上与刘海洲辩论:

这一段颇为精彩,虽然有点长,却是两个阵营的直接辩论。

我稍微概括一下前面部分:

刘海洲:中国很腐败

男主角:白克锐上台也无法阻止腐败。

刘海洲:民主可以阻止腐败,中国应实现民主。

男主角:民主?俄罗斯是个好例子,腐败而混乱。

刘海洲:白克锐将会先扫清腐败,然后实现民主。

男主角:即使白克锐能实现的他政治想法,那么他靠什么实现,军事政变?有哪个军变有好下场的。而且此例一开军变将不止。

刘海洲:目的决定手段,成王败寇。白克锐不会让军人干预政治,权利将完全属于人民。

男主角:政治清明和国家稳定,你要哪个?你打算让中国再遭遇一次文革吗?

以下写的很好,我直接引原文了。

  刘海洲:你说什么,文化大革命。我们的行动只会让国家更民主,怎么会让国家回复到那种毛泽东式的帝王统治模式当中呢?

  我:你错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恰恰是中国吏治最清明、人民享有权力最多的时候,官员们都被打倒了,也就没有什么官场腐败,红卫兵就能抄副总理级官员的家,是不是人民的权力最大化?当年毛泽东看到大权旁落,准备斗倒刘少奇、邓小平,却遭到全国主要地方官员和众多中央官员的反对,所以他要依靠年幼无知、对领袖无限忠诚的红卫兵和底层人民组成的造反派打烂各级官僚系统,对权力重新洗牌。

  白克锐是一个靠政变上台的人,现在中国所有的省委书记、中央委员全都被他扣下了,他不可能指望地方诸侯们能听从他的指挥啊。特别是福建、浙江、辽宁等几个省,本来要接班的两位政治局委员在那里当过省委书记,那里的阻力更大。他要号令全国,他靠什么,他必须有自己的地方权力基础,而现在的所有地方官员都不是他的人,也都不会听从他的调遣,他怎么办,靠军队帮他打天下,统一全国?不可能,且不说他只有两个军区支持他,就算毛泽东当年执掌全国军队,他也不会出此下策。那他怎么办,他只有一条路,靠煽动群众,先打烂地方官僚系统,然后建立他自己的系统。当年毛主席可以以打倒走资派为名,掀起文化大革命,而白克锐手底下有的是好牌,他只要把自己平日积攒的各级官员的腐败记录抛出来,让因为腐败而群情激奋的老百姓围攻各级政府、党委,然后他再派人扇风点火,就能轻而易举地借老百姓之力铲除他的对手。这种手段在历史上用得数不胜数,屡试不爽啊!说好听了,是发动群众,不好听,把群众当枪使。

  刘海洲:也许克锐会用这种手段,尤其是他的手下,性子都比较急、脾气梗直,不懂政治、不懂手腕,难免采取极端手段。就算克锐用此方法,他也会控制住局面的。不经过革命的洗礼,你指望什么洗清吏治,不重新洗牌,你指望的了现在这些官员能作到亲民、民主?胡用了那么多年的时间,他让中国改变了多少?

  我:我尊重他的努力,我也尊重你们的努力。但在我看来,他的方式更科学,温和的改良也许不彻底,但是绝对不会引发国家动荡,老百姓要的首先是安居乐业,然后才是民主法制。

之后的事情如主角所预料的。

争论永远是争论,国内的事情正在按照中国政治特有的节拍运行着。我所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在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们突然听说企业要被低价卖给外商,而那家外商将解雇所有的中方职员(后来证明是编造出来的),几千名工人聚集在上海市委、政府大楼前群访,渐渐地大批不明身份的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加入了人群,在一些人的煽动下,群众突破警察的防线,冲入市委大楼,将大楼砸烂。冲突造成了上百人受伤,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在事件后失踪,北京派出的工作组接管了上海事务。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了浙江、福建、辽宁等省区。

  北京派的工作组在湖北、安徽等农业大省挑起了农民的群体上访,激奋的农民打伤了多位县市的官员、占领了多个县的公安、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组双规了一批贪官和阻挠农民上访的官员,受到鼓舞的群众冲击了省城的公检法机关和省委、省政府。除了华北地区,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受到了影响。

  西方国家政府奇怪地对中国的混乱保持了缄默,没有任何大型外资企业撤资,俄罗斯、印度对中国的局势表示出了关切。中共中央的对外发言人和国务院新闻办的副主任对外宣称中国没有发生政变,中国领导人有能力控制局势并且表示中国公民拥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同时新华社受权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放宽了对游行示威的限制。几天后,中央纪委宣布,两位政治局委员因为涉嫌腐败问题被双规,外界普遍认为就是那两位预计接班的党的高级干部。

  随后,江苏、浙江和辽宁、黑龙江几省区的群众游行被南京、沈阳军区所属的武警部队和平平息,中央军委宣布解除南京军区副司令杨俊哲和沈阳军区副司令何培民的职务(各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都作为中央委员被扣,各个军区的日常事务都交由副司令负责,由于两位接班人曾长期担任东北、闽浙地区的封疆大吏,南京、沈阳两大军区在政治上倾向于他们)。

  

于是乎民主政变变成了文革。主角也由情报人员变成了挽救中国的组织者。

两个政治集团开始抗衡。

其中一个集团是白克锐,集团内的主要成员是对中国政治腐败强烈不满的军界政界干部,以及被抓住把柄的贪污高官,军事势力包括北京军区。

另一个集团则是主角所在的集团,集团内部成员主要是忠于中央的军,政,国安各级干部,军事势力包括其他军区,而且不断有军队势力加入该集团。

故事的结局大家基本都能猜到。

简单点说,就是一群盲目崇拜民主自由的中共高级官员决定搞颜色革命,然后被人民群众扼杀在童用自行车里。

而这其中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就是男主角,一位忠于祖国的优秀特工。

老实说文章写得稍微有点yy,尤其是到两大集团决战的时候。男主角的能量太大,基本上是太祖的眼界 + 总理的人脉 = 全无敌。

很多时候,他人皆醉,只有主角醒,只有主角有大局观,其他人基本吵架盲从的角色,我感觉这是作者能力局限,可能他塑造一个男主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塑造一堆各有特点,又才华横溢,目光如炬的人物估计就笔力不济了。事实上,只有历史老人写下的小说,才能既塑造出太祖,又塑造出周总理,还有武圣,军神,市长等人。。。也只有历史老人笔下的中共会议才会成为各种思想交锋的战场。

但是文章又不是很yy。

首先男主角用来团结各级人员的东西,不是所谓虎躯一震王霸之气,而是靠民心所向,靠实打实的证据,以及各种势力的利益。最团结人心的杀手锏就是刘海洲与美国高层的联络内容。基本上是必杀技,放给任何一个人听都能让这个人立即反对白克瑞。按照剧中人物的说法:

天亡白克锐啊,他干了最让中国人忌讳的事情,这真是完美的把柄。

按照文中兰州军区司令所说的话:

搞民主,要是大家搞民主,把新疆给自治出去了,都吃不了兜着走。

也就说白克瑞所做的事情,正好能让大多数中国人反对他,尽管原因不同。(此刻大家可以翻回去看看前面的联络内容)

有了这个前提,男主角在斗争过程中起联系组织的功能,他本人一直不算真正的领袖,而是依仗自己特殊的背景(中国安全部),以及与军政打交道的经验,成为各个势力的协调人。

第二个原因就是男主角一直以来的平民思维,让人觉得非常平实。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只是一个载体,而政治斗争才是核心。每个人包括男主都是在特定政治框架下行动,无法突出个人。

ps:当读到文中各大军区对政变态度不明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以前小金教员上课时候说到的:“8*8时候,各大军区都不表态。。。”当时听课的时候不觉得,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状况何其凶险。

不过文章也是有局限的,也可能是暂时没表现的部分。(俺还没看完)

首先就是白方政治斗争的人员构成,我不太相信一群莫名其妙,很傻很天真,反腐倡廉的自由民主斗士就能把中国变天了,不管他们多么位高权重。如果一个集团能够与中央抗衡,那么它依靠的力量必然有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个集团也必然代表中国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说这个集团应该扎根于土壤,而不是孤悬半空。

其次是拘禁中央所有领导人以及所有省级领导的可行性。有没有可能以这种宫廷政变的方式发动变天,是不是太勉强了?

当然瑕不掩瑜,这是值得一读的好文。这里纯粹谈文章,它所映射的东西,甚至它被禁的真正原因,以及它所预言的一种可能还是留给更有才的河友评价吧。这只是一篇小说。

关键词(Tags): #谍战小说#读后感#我在黑暗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