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下一) -- 月色溶溶

共:💬174 🌺80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几点

文中第一个似乎是装修市场的门面问题。这个和市场租赁店面合同有关。不清楚你朋友的合同执行情况。市场方面装修提高档次,出面疏通金融物流环节,整体负责市场广告和税收管理,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至于店面分配一般是竞价的吧,价高者得,这对所有经营户来说也是公平之举。

合同时强制解除的,给每个店面一定补偿金。整个过程,如同拆迁。店面的第一承包人,都是装修市场一把手的妻子。如果你想要,要从她那里转包。装修市场一把手每年膀不动身不摇,几百万也许近千万入手,他剥夺了小资本的利润,也不消费,炒房子或者给他澳大利亚的儿子。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对所有经营者来说是公平,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呢?每年的利润要承担这样的开支,一般的小资本怎么活下去?

后面说到了竞争中浙江资本优势,只能说,浙江人普遍起步早,完成了原始积累,取得了资金的优势。细考之下,这不恰恰说明,是观念的领先为浙江人取得了第一桶金么?

这个不是其他地区人的观念问题,是官僚插手太多。动不动整你一把,打断再生产过程。最典型的是苏南,有时企业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官僚政绩。明明是亏损,还要空转运营,靠各种政策支撑。反过来,其他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发展不起来。把小企业当成自己的钱袋子,需要钱的时候,就向里面伸手。过去的乡镇企业,还经常要安排土地爷的亲戚。这些人吃什么什么不够,干什么什么不行,还总要伸手插手企业经营。有些企业干得还不错,随便找个理由不让你干了。

其次是市场划分。本来市场就有限,还要被划走很大一部分。其他地区许多产品竞争不是物美价廉,而是靠关系。像我两个朋友一样,通过关系占有一部分市场。人要活下去,生意还要干,所以他们必须这样。无限忙的文章里面不是也有某黑道老大垄断市场的事情吗?想获得稳固的市场,不是靠权力,就是靠暴力。

这些东西,浙江企业可以说,自己也要承担。但是承担的幅度不同,决定生或死。如同我说的那个浙江朋友的例子,如果去年那一把搜刮的不是四十万,而是八十万,他今年会怎样?掌权的人不管你的企业销路不好,成本上升,只要他缺钱了,就要折腾折腾你。

外地资本最大的困难在于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亲胜疏败。

经过去年的经济危机和下半年那么一折腾,我那位浙江朋友今年生意还可以。因为资本量比较小的企业完蛋了,一部分生意归他了。这就是资本优势。但是从市场总体来看,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市场总量下降了,第二其他人想进这个行业,入门资金量就更高了。对创业者的而言,环境无疑更恶劣了。

至于你后面两段,说得是大环境恶劣情况下,个人如何提高生存率。灾难来临的时候,跑得快的人幸存,这个是必然的。这个话题应该更侧重于已经有一定经验和资金的人。我这几位朋友都有自己方式,不想倒闭,就要想办法。

不过,大环境恶劣的时候,也注定有人牺牲。初出茅庐的新手,由于资金和经验有限,往往不会成为幸存者,而是牺牲品。这个也是规律。我说的几个例子都干了是五年以上的,资本量少说几十万,多说上千万,那位服装厂老板可能有两三千万。他们尚且如此,新手有多大的存活率,可想而知。不盲目选择冒险,是新手最明智的选择,局外人不应该批评其他人的谨慎。

更多批评其他人观念落后,不如去分析分析社会经济运行中的规律。河里有位小糊,自己创业过,很了不起。虽然赔了几万,但是积累的经验很宝贵。如果好奇外地人为什么不创业,是否可以在类似的环境中创业试试?

至于浙江资本的未来,这个要看国家的意思。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什么意思,有很多种解释。前些年国家垄断出口权,我的朋友为了出口需要和外贸公司搞关系。后来,国家放开出口权,我朋友的生意好了几年。人民币一升值又完蛋了。如果国家重新收回出口权,再搞把通货膨胀,浙江企业还会剩下多少?

另外,中国历史上民族资本玉石俱焚,不是第一次了。

通宝推:木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