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1) -- 江南水

共:💬53 🌺3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儒家是认为亲情要高于法律的

按照这个说法,老子是黑社会老大,他死后,儿子至少也得做满三年黑社会,才能转到正行,否则就是不孝。

假如孔夫子是个清纯小男生,眼睛里充满了一片美好的春色,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丑恶”这俩字儿,那这么理解他这句话,也没啥不对。

问题是,孔夫子打记事儿起,就已经知道这个天下已经礼坏乐崩了,不地道的人越来越多了。

知道了孔夫子的时代背景,还这么理解他这句话,那就等于是说孔夫子在给那些不地道的人,准备了一个高尚的借口“俺所有的不地道,都是为了孝敬死去的老爸”。

那孔夫子还算是什么圣人啊,简直就是黑恶势力的合格保护伞嘛。

其实儒家认为亲情要高于法律的。在儒家,尤其是原始儒家的学说里,老爸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这个老爸是人渣甚至十恶不赦,在儒家看来都是必须孝顺的对象。而且这个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例如儒家的好儿子典范,舜,就是如此。该老兄的老爹不待见他,几次三番得和小儿子一起谋害他。但舜能够成全孝道,多次躲避了谋杀,但仍对父亲尽孝。做到了所谓“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

而孟子还给了一个特别的注解: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展也。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

这里,孟子认为如果舜的老爹杀了人,从执法公正的角度来说(用执法公正的皋陶来表示不会徇私),那么舜必须把老爹抓起来。但从亲情角度来说,舜不能坐视老爹偿命。所以舜的选择必须是放弃天子的宝座,带着老爹越狱亡命天涯。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所以,孔子这里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完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孔子为什么对父亲的地位如此看重。我私下推测,可能是因为其自幼失父,于是把父亲崇高化的关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