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饮马出长城——简述贞观外战史(五)总结评论 -- 森林鹿

共:💬108 🌺5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注7:李渊的迁都事件

“迁都事件”发生在武德七年秋季突厥军入侵时,“杨文干事件”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矛盾严重激化的时候。

大概过程是:有人认为突厥屡次攻击关中是因为长安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建议李唐“焚长安”把都城迁到离抗突前线比较远的地方,便于指挥对突作战。李渊打算采纳这一建议,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到秦岭以南的今汉中、湖北、河南一带,探查理想的迁都目的地。

李建成、李元吉、裴寂等人都赞成其事,老倔头萧瑀等“虽知其不可而不敢諫。”于是武德后期在公开场合一贯低调的李世民终于出面反对,并且比较罕见的,在朝堂上与李建成当众进行争论。

  

  兄弟二人各自的观点,现在看来没什么特别之处,大致是李世民认为被迫迁都太丢面子、会“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并以李唐军队总司令的身份保证在几年之内消灭突厥。李建成则重点针对李世民的人品进行攻击,并且按史书的记载,当公开争论结束后,他还联合一些妃嫔私下告状,认为李世民力主抗突是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兵权。

  

  迁都争议的结果,各本史书记载的细节也有所不同。当然大致上李渊是同意了李世民的见解,停止迁都动议,这个没问题,但是按《册府元龟》中的一些原始记载,是说当李世民一陈述完自己意见,李渊就大笑同意,并且还夸赞李世民为“吾家千里驹”云云。而按照旧唐书的文字,李世民的意见却让李渊很“怒”,当时不但不同意,还命令李世民带少量骑兵去山南一带踏勘新都地址,只是李世民后来又反复陈述,最后打动了李渊,停止此动议。

这项讨论的过程结果,不用说反映出李渊当时对抗突战争持一种相当消极悲观的态度,这应该和李唐内部矛盾大暴露有关。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前没怎么见人提过,这里多口水两句。

李渊、李建成一派意向中选择的新都城地址,为什么是“襄、邓”即今湖北河南一带?

  

  要知道在隋唐之交的中古时代,甚至还可以上下再推溯五百年,当中国统一时,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关中长安,就一定落在中原的洛阳附近地区。这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共同决定的,并不是某些人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具体到隋末唐初,洛阳城是杨广倾全国之力建设的新都,虽然在战争中破坏严重,但是“宫室、仓储犹存”,其硬件基础、区域内布局(如运河、几大粮仓以及金墉等卫星城)等都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更别提人口和经济重心问题。那么如果李唐真的要迁都,要离开长安,为什么不顺理成章的迁到洛阳呢?如果只为了躲开“突厥攻击第一线”的危险位置,洛阳也完全符合这个条件啊。

  

  答案很明显,因为洛阳地区是李世民的势力范围,而且看起来短时间内李渊李建成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而反观汉中湖北一带,在当时“天下”的中心地区里,这一带算是李世民没有直接控制染指过的地方。李唐开国以来这一带的守将先后是李孝恭、李孝恭的近亲堂兄李瑗、以及李孝恭的亲弟弟李瑰。李瑗后来我们得知是一个板上钉钉的太子党,李孝恭兄弟的立场比较模糊,但可以确定他们不是秦王党。这样,“襄、邓之地”就可以说是秦王势力的空白薄弱处,对于杨文干事件后极度敏感的老李李大来说,被选为新都城所在地,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但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李家一向被目为“关陇集团的代表”,李渊在起兵建唐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也主要是获得了关陇军事贵族势力的强力支持,才能因而成事。都城设在哪里,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势力集团利益(可以参考当前全国人民对于北京的观感),所以在第一章我们就分析过,杨家父子特别是杨广,正因为坚决背离了关陇核心长安,当天下大乱时,才被关陇集团如此轻易地抛弃,另找了带头大哥李渊。

  

  那么如今李渊李建成也要弃长安(甚至“焚长安”)而就襄邓,关陇集团的中下层实力人物,对此又会有什么看法呢?

  

  本来已经得到了山东(包括江南)集团人物拥戴的李世民,此次强力反迁都成功,是否又在关陇集团人物当中,为自己赢得了额外的印象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