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谈国家为什么不能让人民币升值 -- SkyWalkerJ

共:💬36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二)升值与正反馈

从最本原的意义来讲,本币升值即本币购买力上升,当然是给国内各类商品包括资产带来价格下行的压力。即便我们把模型弄的稍微复杂些,像蒙代尔一样考虑到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那么本币升值将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降低贸易盈余,并使本国资产价格在全球比价体系中高估,促使资金外流,结论同样是带来资产价格下行的压力。那么日本人为什么在广场协议后会搞出个本币越升值,资产泡泡越吹越大的神话呢?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如此解读这样的正反馈过程:

传统上认为,外汇市场的运动趋向于货币供求的均衡点,过高的汇率将刺激进口抑制出口,最后汇价重新回到均衡水平...

然而,1973年以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的历史经验驳斥了这一观点...坚挺的汇率抑制了通胀,工资保持稳定,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当出口商品中含有很大份额(加工过的)进口商品时,一个国家就能够几乎无限地保持竞争力,哪怕其货币持续稳定升值。德国70年代中期的经济表现就是如此...汇率升值的比例超过了逆差,持有德国马克变得有利可图。投机性资本的流入既是自我加强又是水到渠成的。

索罗斯的这本书,和凯恩斯的通论类似,也是从对经典的“市场自发均衡”的供需理论提出质疑开始的。他研究了各类所谓的“反身性过程”,指出市场并非总是向均衡点收敛,而是由一个不断自我加强的正反馈过程,大大超过均衡点之后发生反转,进入一个不断自我破坏的正反馈过程,直到大大低于均衡点,周而复始,即“永恒的波动”。

日本在80年代后期发生的,正是这样的正反馈过程。起先由于产品竞争力领先经济向好吸引了外资流入,然后“广场协定”宣告升值进一步吸引(投机性)外资流入,经常账户也持续处于盈余(贸易顺差),使得国内流动性充沛。而日本央行出于对升值影响出口的担忧反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加流动性。在华尔街1987年股灾发生时大藏省用“几个电话”稳定住了市场,维持住已经高估的资产价格。全体国民陷入了“日本第一”的自信中,相信地价永远上涨,股市永远上涨。这样可怕的“一致预期”,导致了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于是它“反身”之后破坏性的正反馈过程也是惊人的。到2004年低谷时,主要城市商业地产价格最多下跌87%,只剩下泡沫期的近一成。政府多年来竭尽全力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的结果是,如今日本公共负债已达到GDP的120%。

通宝推:Javacai,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