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1) -- 忘情

共:💬58 🌺3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5)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1)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2)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3)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4)

第五阶段:战后恢复时期(1946-1953)

二战结束后,苏联转入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军队也转入和平体制,进入巩固国防和加强军队建设的新时期。战后美国组织区域性军事联盟,在苏联周围建立军事基地,成立战略空军司令部,以核武器为后盾,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使苏联面临严重威胁,尤其是空中威胁。

由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冷战不断加剧和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继续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

1、 转入和平体制,大量裁减军队

到1945年5月,苏军共有11,365,000人。战争结束后整个复员工作分6次进行。第1、2次是1945年,第3次是在1946年5月至9月。此外在1946年复员了一批年龄较大的军人,其余年龄较大人员于1947年最后一次复员完毕。到1948年底,苏军共复员了850万人,苏军人数减少到2,874,000人。

在复员过程中,苏军不仅裁减人员,而且将大量机器、坦克和马转交给国民经济部门。1946年秋,转交给工业和农业部门的约有15万辆汽车和100万匹马。包括人员、技术和其他物资在内的汽车兵、道路兵和卫生部门、机关都转交给国民经济各部委。海军将1500多艘运输船和捕鱼船转交给各级航运和渔业管理部门。

2、 试制核武器,加强常规军事装备

二战结束后,苏联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积极兴办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充实了国防建设的基础。工农业生产分别于1948年、1949年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1950年,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长73%。1946年,苏联拨出50亿卢布科研经费,建立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1946年—1950年,共建科研机构数百所。1947年,苏联宣布掌握了原子弹秘密;1949年,爆炸第一枚原子弹;1953年先于美国爆炸了氢弹。1947年,试射P1导弹;1949年,研制成功大功率液体火箭发动机;1950年,试射P2导弹。

在研制常规武器装备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40年代末研制成功T54中型坦克。1946年,生产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米格9、雅克15;1947年开始生产四引擎活塞式轰炸机图4;50年代初,批量生产喷气式伊尔28和图16,以及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5、米格17等,并大量装备部队。1949年,开始批量生产米1、米4等直升机。苏联空军进入了喷气时代。

海军方面主要是对战时建造的舰艇进行技术改造,开始试制核潜艇。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海军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大型水面舰艇发展计划。

3、 建立军种

卫国战争中,苏联武装力量统称“红军和红海军”,战后改称“苏联陆、海军”,没有独立军种的区分。战后,苏联为了改善军队的指挥领导,适应武装力量发展的需要,根据卫国战争的经验,于1946年正式建立了陆军、空军、海军三个独立军种。

与此同时,鉴于美国掌握核垄断,“国土防空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问题”,苏联恢复了国土防空部队司令部的建制,任命了国土防空部队司令,受炮兵司令领导。1948年,正式成立了国土防空军,与其他军种并列,形成集中统一的国土防空指挥领导系统。

此外,由于战后苏联制成了大载重量的运输机和直升机,1946年成立了独立的空降兵指挥部,辖空降兵、运输航空兵两主要兵种,任命了空降部队司令,直属国防人民委员(后改称国防部长)领导。

武装力量的指挥领导体制有了改善,各军种都有了新的发展,作战能力均有提高。

4、 重点建设陆军,提高其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

由于战后苏联的军事理论认为,“无论使用何种技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没有大量的地面部队就不能进行现代战争”,所以在军队建设上主张“陆军仍然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基础”。又认为,“战争的目的只有依靠所有军种的联合力量在保持战略和战役协同动作之下才能达成”。因此主张武装力量的发展“要从完善一切军兵种,同时使它们保持所必需的比例出发”,主张“协调发展各军兵种”。

陆军是整个武装力量建设的重点。它的发展方向是改革组织体制,提高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提高军团、兵团和部队独立完成战役战术任务的能力。

1946年,步兵军进行了改编,其编成内的一个步兵师改为机械化师,军炮兵部队也进行了改编和换装。陆军由于装备了射程远,命中率高,摧毁威力大,机动性高的战役战术导弹以及战斗力强的各种类型和用途的火炮,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步兵装备了大量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实现了摩托化。1956年至1957年,又在步兵师和机械化师的基础上组建了摩托化步兵师。

为此,步兵军编入了新的军属炮兵部队,步兵师编入了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步兵团增编一个自行火炮营。从而使步兵火力大为提高。1953年,步兵军一次齐射的弹药重量(不含坦克和自行火炮、高炮)高达37吨,比卫国战争末期(5吨)提高6倍。

步兵师新编入大量汽车、牵引车和装甲输送车,按1948年编制,共有1488辆,比卫国战争末期(419辆)增加2倍,从而提高了步兵的机动力。

苏军二战后,建立了满员师、简编师、架子师三种类型的师,苏军的架子师其实跟预备役师没有什么区别,各种装备大都是陈旧的替换下来的,平时储存在仓库中,战时靠动员预备役来完成满编,一般来说这种师只能在动员后8-12个周才能投入战斗。苏军的作战其实还是要靠大约不到总数一半的满员师和简编师,简编师在动员2-3周后就能遂行作战任务。

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体制做了重大调整,原坦克集团军改编为机械化集团军,直辖两个坦克师、两个机械化师及其他集团军属部队,撤销了军的编制。坦克师与机械化师装备的坦克和火炮数量均超过原坦克军与机械化军。机械化集团军编有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比战时的坦克集团军多430辆,因而具有更高的机动力与突击力,是发展战役胜利的重要手段。

炮兵除新换装了新式火炮和火箭炮,增加了火炮、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的数量外,还对一些原有的火炮进行了机械化改装,装备了新式牵引车辆,可以25至30公里的时速拖带重型火炮,比卫国战争时期的牵引速度提高3至4倍。

陆军序列中还保留了骑兵,但因陆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各兵种机动力、突击力大有提高,骑兵已相形见拙,所以数量急剧减少,到1955年彻底裁撤。

5、 以陆军为主,全面提高各军种协同陆军作战的能力

这一时期,苏联在作战理论上主要是总结和发展卫国战争的经验,强调陆战场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战场,必须以陆军为主、各军种协同作战。空军、防空军和空降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可以独立遂行空中战役、防空战役、海上战役和空隆战役,能完成一定的战役和战略任务,但这些战役都是为了配合陆战场的行动,最终的胜利仍然要依靠各军种协同陆军来完成。陆战场上的战略行动主要包括战略性进攻战役和战略性防御战役,而主要以一系列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来达成战争目的。

空军的建设以发展前线航空兵为主,海军以发展潜艇、航空兵和驱逐舰以下的轻型水面舰艇为主。卫国战争结束时,苏军仅有驱逐舰33艘、潜艇77艘。到1953年,已扩充到驱逐舰60艘、潜艇300艘。苏联历来重视发展大舰,所以在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允许范围内,也造了一些巡洋舰。其数量从卫国战争末期的6艘增至15艘。海军虽发展较快,但仍是一支以近海活动为主,配合陆军作战的力量。

6、 开始组建火箭部队,为发展战略火箭核力量打下基础

1946年,以一个迫击炮团为基础,苏军组建了第一支火箭部队,这是战略火箭部队的雏形。此时的苏联战略火箭尚处在研制阶段,并未大量进入部队装备。所以这支部队带有试验性质,目的是检验火箭性能,培训干部,研究火箭使用原则和方法,实施火箭部队的组织体制,为发展战略火箭核力量打下基础。

7、维护既得利益,实施积极防御战略

苏联在二战后获得了极大利益,占领和合并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德国的东普鲁士、波兰、罗马尼亚的部分地区,日本占领的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以及在东欧获得了支配地位。巩固既得利益,牢牢控制东欧,使欧洲和国际形势朝着对苏有利的方向发展,是苏联当时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当时,苏联继续在东欧驻军约60个师,帮助东欧各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和组建军队,以控制当地局势。

二战结束后,根据卫国战争经验和战后美国对苏战略,苏联确定了“加强积极防御,防止敌人侵略”的战略方针。根据卫国战争的经验教训,苏联一方面继续奉行防止战争和维护和平的政策;另一方面不断揭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战争阴谋。为了防止敌人突袭,苏联强调不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战备水平,加强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改进武器装备,增强国土防空和民防力量,扩大兵员储备和提高动员速度,加强对美英等国的战略侦察等。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加速发展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以打破美国的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6)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7)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8)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