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驳货币战争2兼论华尔街肥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 止戈氏

共:💬8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驳货币战争2兼论华尔街肥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序言

近日,拜读了宋鸿兵先生的最新力作——《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读后没有拨云见日之感,惟余旧瓶装新醋之想。一百年前,在一所德国慕尼黑的公寓楼里蜗居着一位来自奥地利的流浪汉,流浪汉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闭门研读一本名为《资本论》的大部头书,流浪汉从《资本论》中受到了启发,读完后对旁人预言“世界将面临一场大瘟疫”。此流浪汉就是后来“最终解决”掉全欧一半犹太人的阿道夫。希特勒。一百年后,在中国北京,一位留美打工仔在他人指导下开始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读后声称受到了很大启发,预言“2024年,在国际犹太金融家的操纵下,世界将出现单一货币”。此打工仔就是一书《货币战争》而声名大噪的宋鸿兵先生。两位知名反犹人士——希特勒和宋鸿兵先生的共同导师——卡尔。马克思竟然是一个犹太人,不能不说这充满了讽刺意味。

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国人一闻源自西方阴谋家之手的“中国威胁论”,无不义愤填膺,而细读完西方阴谋家的“中国威胁论”后,又觉得西方阴谋家关于中国威胁的种种推测实在是太幼稚+太可笑了。同理,我国的阴谋家们也多产“西方阴谋论”,而且都坚信自己对西方的认识很深刻的。中西阴谋家们都信奉“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在中西两方穷尽煽风点火危言耸听之能事,最后,殊途同归——赚取眼球。能够揭穿形形色色“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阴谋的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一)金权天下还是伪钞买了假货

宋鸿兵先生在大篇幅论述普奥战争,以及战前普鲁士筹集战争预算时欺骗了读者。宋红兵先生只告诉读者普鲁士议会为了反对普奥战争,不通过战争预算,似乎在此前提下俾斯麦要想进行战争,必须求助于犹太银行家收购明登铁路国有股份,而没有告诉读者俾斯麦钻了普鲁士宪法的空子,沿用了上一年的军事预算。普法战争前夕,普鲁士政府绕开要价太高的银行家直接发售战争公债,结果只发售了六成,宋红兵先生认为这是政府试图绕开“渠道为王”直接发行公债必遭失败的典型案例。事实上是战争预期决定战争公债是否热销,普法色当会战后,普军最终获胜的战争预期明朗了起来,普鲁士的战争公债也开始变得热销起来。

宋鸿兵先生通过翻看普奥、普法战争史,就断言俾斯麦在普奥战争时期不过是一个冒险家,普法战后,俾斯麦让法国蒙受割地赔款之辱,是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的表现。“普通人只需关注今天就够了,经理要考虑到明天,而政治家要考虑到后天”。普奥战争,如果俾斯麦只考虑到今天兵入维也纳,会招致第三国的军事干预,那么俾斯麦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他考虑到明天的普法战争,需要奥国的中立,那么他也仅仅是一个经理级人物。如果俾斯麦考虑到了后天——蓬勃发展的社民党运动最终会埋葬三国(德奥俄)帝制,需要控制王朝战争和缔结三皇同盟以共同镇压社民党运动。那么,俾斯麦就是一位可以与塔列朗、梅特涅齐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战略位置和狭小的战略纵深,决定了割取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以扩大德国的战略纵深,进而为集中主力先后击败两线之敌争取时间。巨额的战争赔款则能在一定时期内限制法国的财力,进而限制法军军力的恢复,缓解德国的战略压力。德国没有割取俄国一块土地和索要一卢布战争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俄国就兵发德国。可见,一战中法俄夹击德国,并不是因为俾斯麦逼迫法国割地赔款造成的。

“政治和金融从来都是手拉手”——罗斯柴尔德,这也许是犹太金融家罗斯柴尔德的经验之谈,正是这种金融“绑定”政治的经验决定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命运。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宋鸿兵先生一一列举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伦敦银行家、巴黎银行家、华尔街银行家,以及他们与各国政客之间的种种“交易”,归纳出这些银行家为了承销战争公债大发“战争财”,甚至不惜收买政客策动战争,进而得出银行家在战争中只要两边下注就能稳赚不赔的结论。宋鸿兵先生的这个结论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承销了战胜国战争公债的银行家能够发大财,而不幸承销了战败国战争公债的银行家,则有可能赔得血本无还。银行家两边下注能够赚钱有两个前提,一,承销的战胜国的战争公债大余承销的战败国的战争公债,二,战争公债在战后能够兑现。耗资巨大的三次英荷海战,结束了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同时也结束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家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漫长而又耗费惊人的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同时也结束了伦敦银行家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两次世界大战,尽管伦敦银行家把注都压在了战胜国一方,但还是赔掉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这表明金融“绑定”政治是一种高危“绑定”,世界大战一爆发,政客就鼓动本国国民“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才发现,出人的,人没了。出钱的,钱没了。很难说清楚到底是惟利是图的银行家操纵了政客,还是职业说谎毫无信用的政客欺骗了银行家。

(二)阴谋背后的阴谋

阿道夫。希特勒坚信一小撮犹太金融精英经常秘密聚会,阴谋通过金融手段控制世界经济,左右各国政治,进而控制全世界。宋鸿兵先生则坚信1917年英国政府的《贝尔福宣言》,是国际犹太金融集团推动的结果,属于犹太金融集团密谋的犹太人复国计划的一部分,并用《贝尔福宣言》发表时间和美国参战时间正好吻合来论证这一点。姑且不论美国参战是由于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造成的,英国政府《贝尔福宣言》的出台也不是为了帮助犹太人复国,而是英国政府有自己的政治打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在对土尔其作战的阿拉伯战区获得当地阿拉伯人的支持,向阿拉伯精英许诺战后阿拉伯地区将获得独立,英国政府并不是真心希望阿拉伯地区在战后获得独立,仅仅是出于对土战争的需要,才许下战后阿拉伯地区独立的诺言,战后把阿拉伯地区纳入大英帝国的殖民版图,才是英国政府真实的政治目标。一战后期,唐宁街10号的政客们也深知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继续对广袤的殖民地实施全面控制已经力不从心了,需要扩大殖民地的自治权以换取殖民地土著精英们的政治妥协。为了限制殖民地的独立倾向和迫使土著精英们与英国政府达成政治妥协,需要对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制造民族矛盾,使矛盾双方均有求于英国政府,从而实现英国本土利益最大化。原来就有族群矛盾的殖民地,英国殖民当局会不断挑斗族群矛盾。原来没有族群矛盾的殖民地——巴勒斯坦地区,英国政府则从外部引入外来民族——犹太民族与当地土著形成民族矛盾,英国殖民当局则居中调控,以达到维持殖民统治的政治目的。

1939年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政府又是为了在战争中获取阿拉伯人对英国的支持,颁布了禁止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禁令。如果国际犹太金融集团真的密谋和推动了犹太人复国计划,那么他们此时应该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英国政府收回成命,事实上没有那么回事。执行“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党卫军士兵也发现,落入他们之手的欧洲犹太人并不像元首说的那样有着严密的组织,而是一群任他们宰割的“羔羊”。

人们通常只看到华尔街肥猫们利用“美元霸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中饱私囊。却很少提及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一言九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欧佩克甚至能变石油为武器迫使西方国家改变了亲以色列态度。华尔街肥猫们在国际金融市场里的呼风唤雨,对那些金融不开放或外汇充足的国家影响甚微。而欧佩克的任何怀有政治目的的减产决定,都会引发国际石油价格飙升,进而引发那些严重依赖中东石油过日子的国家的“经济地震”。欧佩克石油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超过了华尔街美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同时也分享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如今欧佩克里面的反美国家正在酝酿石油与美元脱钩,一旦图谋得逞,“美元霸权”将迅速衰落。当今的美国不自觉地重复了历史上大英帝国的巴勒斯坦政策——扶植以色列牵制欧佩克,从而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如果说国际犹太金融精英们阴谋用美元控制全世界,那么,阿拉伯精英们则阴谋用石油控制全世界。

《货币战争2》受到了阿拉伯精英的吹捧,宋鸿兵先生并不避讳这一点,自豪地把阿拉伯精英对自己的赞言美语写进了最后一章,昭示天下——希特勒反犹主义、宋鸿兵反犹主义、阿拉伯反犹主义在本书合流了。希特勒反犹是因为德国存在犹太人问题,阿拉伯精英反犹是因为中东存在犹太人问题,我国并不存在犹太人问题,宋鸿兵先生为什么要反犹呢?的确,《货币战争》发行前,我国国内没有反犹市场,但我国国内的反美主义/反精英主义却由来以久,当宋鸿兵先生把国际犹太金融家和代表美国霸权的美元+精英概念一挂钩,在国内立刻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三)秘密里的秘密

卡尔。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剩余价值,宋鸿兵先生则发现了国际犹太金融集团控制世界金融市场的秘密——金融杠杆。

解开剩余价值之谜。有人统计过,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总工资占社会总利润的比例一直都维持在50%以上,也就是说企业工人的工资总额高于企业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除很少部分被资本家个人消费掉外,又被全部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当中,为了获取规模效益,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资本家除了把剩余价值全部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当中,而且还会靠借债来扩大生产规模。有人会说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再多的剩余价值仍然会被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当中。有人还会说,一旦资本家停止对再生产的投入,资本家就会得到全部的剩余价值。一旦再生产终止,资本家得到的只有债务,企业规模越大,借债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就会越高,企业的负债也会越多,停产往往意味着破产。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不是金融业,而是那些倚赖金融渠道筹集流动资金的大企业,连通用这样的恐龙公司也不得不请求美国政府的融资救助。

通用公司的百年剩余价值哪里去了?通用公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是怎么从金融市场上筹集流动资金的?通用公司积累了上百年的剩余价值,还是不能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表明企业运营对资金的胃口是贪得无厌的。企业得不到充足的流动性资金则难以运营,企业为了得到充足的流动性资金,就必须到金融市场上募集资金,募集到流动性资金的前提是企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必须能够滚动升值,企业的债券和股票滚动升值的越快,企业从金融市场上募集到的流动性资金就越多。企业发展对流动性资金的贪得无厌,不断促使银行家进行金融创新,创造从无到有的金融产品——股票、债券以及它们的衍生品,杠杆企业的剩余价值——财务报表。一个企业的证券被杠杆的倍数,决定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能够撬动多少流动性资金,一旦金融危机爆发,该企业的证券就会被去杠杆化,该企业也随之陷入流动性资金不足,面临破产风险。国际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造成的,而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的层出不穷,又是由于企业发展对流动性资金的贪得无厌造成的。所以,华尔街肥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结婚将导致马克思复活

“资本家为了赚钱,甚至卖给无产阶级绞死他们的绳索”。——卡尔。马克思。宋鸿兵先生借用历史唯物主义,历数了国际金融家在金融史上如何精心构筑关系网和情报网,收买政客,大发战争财,阴谋控制全世界,最终的结论——金融资本家的惟利是图是由人性自私决定。宋鸿兵先生想当然地认为他的人性自私论,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脉相承的,却不知道人性自私论属于唯心主义生命哲学范畴。物质决定意识才是唯物主义的逻辑,无产阶级的“无产”——物质,决定了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意识。而宋鸿兵先生的人性自私论则不论有产无产,一概认为是人都具有“自私”的意识,这就否定了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宋鸿兵先生不能一会儿信奉唯物主义,一会儿信奉唯心主义,或者用到唯物主义的时候,就信奉唯物主义,用到唯心主义的时候,就信奉唯心主义。

生命哲学的宗师——叔本华先生也许认同宋鸿兵先生人性自私论,叔本华先生认为人性的自私,决定了人类看待外部的世界也是充满自私的,全世界都充满自私,任何道德都是虚伪的,良心是蠢人们的烙印。人们为了获得享受,甘愿劳累,一旦享受片刻便生厌倦,渴望通过再劳累来获得更大的享受,这种人性的不可救药性,决定了人类的悲惨命运,结论是厌世要比乐天更明智。如果该结论成立的话,那么,那些感觉命运不好的人,就不应该再试图通过“革命”来改变人性注定的命运。所以,马克思先生才只定义阶级属性,从不讨论人性。而宋鸿兵先生却以为马克思先生遗漏了这一点,自己的人性自私论是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完善和发展。如果马克思先生地下有灵,看到他的“学生”这样“乱伦”,是会从墓地里跳出来加以反对的。(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