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苏联建国1-二月春风似剪刀 -- 江左风流人

共:💬9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苏联建国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革命前夕

随着孟什维克和临时政府的无能,俄国局势步步恶化。到1917年秋天,俄国人的生存坏境甚至不如二月改革之前。各地群众逐步对孟什维克和临时政府失去信心,要求改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之前一直认为革命时机尚未到来的列宁,在9月底终于顺应形势改变了方向,认定革命的机会已经到来,“等待是对革命的犯罪”。虽然布尔什维克党内对于马上进行革命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是列宁通过当时的形势对他们进行了劝说。

10月7日,列宁悄悄返回彼得格勒,以便对革命进行直接指导。10日,他组织召开了党内关于武装起义的特别会议,在会议上强调了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加米涅夫等也表述了反对意见。随后就是会议表决,最终通过了列宁的意见。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开始以武装起义为中心展开工作,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和武装起义结合起来。

革命准备

由于8月底,布尔什维克在各大城市树立的威望,尤其是在军队中树立了威望。当德国人要进攻彼得格勒的谣言传来时,孟什维克提议把防御事务交给彼得格勒苏维埃。而掌握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对送上门来的机会欣然接受,开始利用合法地位准备起义。

克伦斯基并非毫无预感,他提出来把彼得格勒的部队调往前线作战,从而阻止革命的爆发。但是托洛斯基通过已经成立的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功阻止了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调动,为日后这支部队成为革命主力军打下伏笔。

10月16日,布尔什维克召开中央扩大会议,与会的除了中央委员之外还有来自各个委员会的代表25人。列宁宣读了10日会议的决议后,再次强调起义的重要性。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也再次表达了反对意见。最终大会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

加米涅夫为了阻止起义的爆发,于18日在倾向孟什维克的《新生活报》上以自己和季诺维耶夫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短文,把16日大会上的决议泄漏了出去。

起义计划已经泄漏,临时政府马上行动起来。10月23日,克伦斯基正式下令取缔布尔什维克的报纸,逮捕原本被释放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下令对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进行彻查。24日清晨,支持临时政府的士官生们,占领了《工人之路》的印刷厂,查封了这份布尔什维克报纸,随后向布尔什维克的指挥中心-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进军。布尔什维克随即作出回击的反应,发布了“第一号命令”。这个命令成为了整个革命的开端。

首都占领-革命初步胜利

当日下午5时,工人自卫队、革命的士兵和水兵们闪电般地占领了彼得格勒城内各大战略要点。当夜,列宁来到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的斯莫尔尼宫,同托洛斯基、斯维尔德洛夫和加米涅夫(就是泄漏计划的那位)一起指挥了起义。

到25日早晨,整个彼得格勒已经在布尔什维克的掌握之中,克伦斯基仓皇逃出首都(彼得格勒是当时俄国的首都)。临时政府其他成员则被围困在冬宫之中。

当夜,攻打冬宫的部署已经结束。“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炮击冬宫作为信号,革命部队进入冬宫,部分士官生被缴械,临时政府部长们被逮捕,送往彼得罗巴普洛夫要塞。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赢得胜利。

据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并无炮弹,所以隆隆的炮声只是作为总攻的信号使用,并未真的有炮弹落入冬宫。而冬宫的守卫也不愿与革命军队对抗,主动打开大门迎接革命军队。革命军队势如破竹,几乎完全没有受到阻碍就完成了最后一击。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在炮击冬宫的同时,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卢那查尔斯基在大会上代表布尔什维克宣读了列宁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一切权力收归苏维埃。大会随后通过了此文件。

26日晚,列宁在大会上做了报告,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共计选举委员101名,布尔什维克62名,左派社会革命党29名,其他党派10名。

大会成立人民委员会作为政府机关。列宁任主席,托洛斯基任外交委员,李可夫任内务委员,斯大林任民族委员,米柳亭任农业委员,施略谱尼科夫任劳动委员,卢那查尔斯基任教育委员,奥夫申科、克雷连科、迪宾科三人共同掌管陆海军人民委员部。

10月27日,大会胜利闭幕,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成立。

莫斯科解放-革命大局已定

当首都爆发革命的消息传到莫斯科,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也迅速起来响应。然而,莫斯科的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却一直到起义爆发之后才开始成立,并且允许孟什维克加入,革命并不彻底。

而且,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不同,彼得格勒早在7月份就已经成为布尔什维克一家独大了,但是莫斯科的保守势力还有相当的实力。很快市杜马就成立了与革命委员会相对的“公安委员会”,孟什维克也加入了该组织。

26日,莫斯科的革命委员会发布了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通告,号召工人和士兵起来革命,全面戒严,拒绝一切非革命委员会的命令。革命委员会同时下令占领城内的机关和银行,并派出一个连队进驻克里姆林宫。

同时公安委员会也在克里姆林宫积极活动,召集反对势力。特别是士官生部队迅速集结到克里姆林宫周围。

由于双方发生了武装对峙,莫斯科军区司令里亚勃采夫上校出面调停,要求双方同时撤出克里姆林宫。

革命委员会接受停火,暂时撤出了驻扎克里姆林宫的部队。里亚勃采夫随即加入反革命阵营,下令全城戒严,强行收缴起义部队的武器,并派军队攻占克里姆林宫,进行了屠杀。

革命委员会号召赤卫队和起义士兵抵抗,并且从彼得格勒搬来救兵。11月1日和2日,革命部队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随着3日凌晨,革命部队攻克克里姆林宫,取缔公安委员会。莫斯科的起义行动正式宣告胜利。

革命余波

占领俄国两座最大的城市并不意味着革命已经胜利。逃出首都的克伦斯基依靠旧军官的军队向彼得格勒发动了攻击,彼得格勒城内的士官生们也随即响应,发动叛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一次巨大危机。

在忠于革命的工人和士兵的坚强抵抗下,终于击溃了克伦斯基,并攻克了拒绝接受苏维埃号令的俄军司令部。

俄国各地随后掀起了起义的潮流,在一些布尔什维克已经占据优势的城市,和平过渡到了新时代,而在一些旧势力较强大的地方,双方进行了拉锯战。最迟到1918年3月,苏维埃已经大体上确立了对俄国的统治。

十月革命终于告一段落了。

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

正如现在政治课上所说,十月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实验。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一个在经济、政治上较为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就十月革命本身来说,革命条件是不是真的如列宁所说已经成熟恐怕还有待商榷。

最明显的就是苏联成立之后,长期陷入战争泥淖,先是白军,后是帝国主义的直接武装干涉,一直到1921年才完成全国的统一,进入和平时期。

在这数年之间,俄国不但失去了波兰等大量领土,而且为了维持战争,持续多年的战时经济使得生产力受到极大损害,农民也一度站到了苏维埃的对立面。

1921年的喀琅施塔德水兵叛变也使得后人怀疑苏维埃的正义性。我曾见到某人所写文字认为正是因为农民的叛乱和这次兵变迫使苏维埃政府施行新经济政策,并以此指责共产党是披着人民皮的狼。

窃以为不是事实。对农民的压迫是因为战时的临时做法,为的是给在前线作战的红军提供给养,这是任何人在当时情形下都会做出的选择,与共产党的身份无关。况且新经济政策的想法早在战争没有结束就已经出现在列宁的想法中了。列宁的日记中明确提到,他收到过许多农民写给他的请愿书,读到农民们生活困难也很难过,也早有了调整经济的想法。但是当时战争没有结束,还没有办法立即解决。

在1921年初,战争尾声之际,他便将新经济政策提上议题。2月8日已经写成《农民问题提纲初稿》,苏维埃在该稿基础上于18日起草出了新经济政策议案的初稿。这些都是发生在水兵叛变之前的事情,有案可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