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俺感受到的京沪差异 -- 大懒虫1号

共:💬253 🌺48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沪地独特的方向标志

北京只待过很短的时间,不能评说京沪差异,却可以说说沪地的一个特色--地理方向感。

上海土人是没有方向只有方位感的。向上海土人问路要求说清东南西北那是逼他犯冒险主义的错误,陷落整座城市助人为乐的名头。

上海这座城市是网络化的城市,是用地标来标记方向的城市,所以千万别与上海土人讨论方向,这方面土人智力相当于幼儿。

曾听过一个老上海土人妻和老新上海人丈夫的对话。

妻要去南京东路附近马路上一家商店,不认路,问路于丈夫。丈夫答可乘几路公共电车去,哪一站下,然后向北走百米,右拐即是。妻发飚,你告诉我下了车是向前还是向后,东西南北我哪里认得。夫说:好象最近在修路,我怕移了站,向前还是向后不好说。笨呀,你告诉我是在大光明电影院前还是后,我自己会找大光明。土人基本都是这么个理直气壮法。

上海所有的建筑大如政府大楼小到一个小开间门面店都必须有明确的路名和门牌号来确定,而且道路纵横,不经分隔的街区很少。自然而然形成交错的网络状,因此在上海寻找地址,一是所在地路名门牌,二是最接近的交叉道路名,定下这两条,问路打的都能双赢,你达到目的节省钞票他节约脑细胞和唾沫。

完全没有方向感的上海土人能够夸口自己熟悉上海,靠的是对众多大小地标的熟悉。大的区域感比如虹桥机场,外滩,那就是东西两端。小的区域感,比如豫园和新天地。站在东西向马路上大言不惭不知东西南北不丢脸,站在任何一条街道上,反应不过来新天地,淮海路向哪里走,那才算没有土人资格。

这种生活形态与都市生活不需要经常使用大方向感,而要求更精准的点的定位有关;而且城市建筑割裂和细碎化了空间感,需要用多重公共地标来不断相对定位。

因此新上海人本土化的一大标志,是他能用以下方式给出地址:我们在新天地(长寿路大自鸣钟,徐家汇)附近,是某路某号,靠近某路。

出个小题,一片居民小区,东西南北门各一座,附近没有标志性建筑如麦德龙超市,小店也没一个,不用方向如何界定各门呢?

答:用路名,没路的借用最近的外马路路名。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