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不是好吃,是好吃之 新年旧吃 一、 -- 何止八九

共:💬6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是好吃,是好吃 之 新年旧吃 三、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家在济宁的同事突然问俺,家乡有没有叫“粥”的东西。过了好一会儿俺才明白过来,她说的是什么东西。

俺那个地方,最常吃的主食是煎饼,所以从前的姑娘出嫁前一定得学会摊煎饼,像俺这样心笨手拙的,一定嫁不出去。

煎饼跟米饭比起来,当然会特别干,所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喝汤”。这个可不是广东师奶们的“老火靓汤“,而是……嗯,在俺们的方言里,还有一个词叫“糊涂”。(百度百科说这是河南传统主食,大概这个词条是河南人编的。)其实,汤的范围要大于糊涂。比如,米汤不是糊涂(米汤加面就是“大米糊涂”),鸡汤鱼汤是菜不是饭,从前办丧事去吃流水席,会说“喝白菜汤”。羊肉汤也是本地的名吃,不过俺一般不敢碰。)但是吃饭的时候还是会问,今天什么汤?回答:豆钱儿糊涂。如果加了菜叶和盐,就会说“咸糊涂”。不过“咸汤”又是另外的东西了,比如鸡蛋汤,比如葱花爆锅做的疙瘩汤。

俺没离开家之前,厨房里的活没干过几样,但是俺爹娘都夸俺“糊涂烧得很好”——这充分证明,糊涂是很好做的,最简单的就是水烧开后把事先活好的稀面糊倒进去,不停搅拌,等锅开就行了。不过这种糊涂俺基本没喝过几回,米面和玉米面的倒是有,比如之前说过的玉米面糊糊。俺娘夸俺糊涂烧得好,是因为俺总用最笨的法子把面糊里和得很匀,俺爹则纯粹是因为俺娘的糊涂太稠而他喜欢稀的。

糊涂里面一般都有点可以嚼的东西,比如各种豆类, 加工过的麦仁(俺们叫芽麦)和豆扁(豆钱子,在自家“对窝子”里现捣出来的要比机器轧的好),有时也用米粒,秋天也用新剥的嫩玉米粒。再有就是老南瓜和地瓜切的块。俺比较喜欢的是用菜刀在案板上斩碎的花生,下锅之前就可以偷一把来吃,总是感觉比自己剥的整个的花生米味道要好。

这些东西之间有时也有组合,比较常见的是大米和绿豆/红豆/豇豆,加豆钱儿就比较怪,而且这种米+豆的组合一般不会再下面。大米加芽麦除非是街上卖的“八宝粥”。南瓜或地瓜糊涂一般会加花生或豆钱儿,而且会放盐,这样南瓜和地瓜吃起来就会特别甜。

这位济宁的同事问的“粥”,是用新鲜的豆汁加水烧开,再加了面糊熬成的,是街上早点铺的基本配置之一。用这种“粥”配油条是很经典的搭配——如果吃的是大米红枣和各种豆类(有些加整个儿的花生米)煮成加糖吃的“八宝粥”(俺从来没能数出过八样),最好是吃甜的粽子或是糯米面加豆沙或白糖馅儿的炸糕。豆浆很容易糊锅,家里做的经常会带糊味,所以俺很不喜欢,自己也从来没做过。上大学后只有假期才回家,基本不在外面吃早饭,这些东西也很久没有见到过了。

以前冬天,姥姥会做一种“mahu”,不知是怎么写的。用豆腐切条,粉条煮过切段,花生切碎,做成糊涂,加菠菜叶、胡椒粉和盐。这种味道伴随的记忆总是冬天的早晨或晌午,端着碗靠着向阳避风的土墙(屋山头),喝出一身的汗来。

俺最喜欢喝的糊涂,是俺娘做的。把大米泡一个下午,用石臼捣碎,调成粉糊。和粉糊的时候会故意留一点疙瘩,因为俺喜欢。烧水时一般放一点儿豆钱儿,水开后放入粉糊烧开,出锅前加盐和一点儿菜叶,最经常用的是家里那两垄菜地头上的野苋菜叶子,纤维有些粗,但有一种特别的风格。俺家喝咸糊涂,用的最多的就是它。

四五月天,野苋菜还很嫩,披着黄昏时的金光在微风中抖动。家门口的那棵广玉兰树开了,邻居家墙上的金银花也开了,淡淡的芬芳在暮色中飘着。挺拔的杨树上,满是碧玉一般的叶子,枝头不时有一两只鸟儿飞过。天空是蓝的,云彩是白的。有时候还能看见早早出来的、发白的半边月亮。妈妈坐在大门口的对窝子前,一下一下捣着。

捣对儿的妈妈不知道,她的丫头用自己的眼睛,把这个画面,存在了自己的脑海里。不管外面有多少委屈和冷落,只要把它翻出来,就能知道,自己是怎样被人宝贝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