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对哲学、佛学、禅宗以及东西方文明的探讨 -- 达闻奇

共:💬8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探讨(三)上帝与禅:逻辑之辩

这一段的论辩颇有苏格拉底的味道。

庄汀:“不依赖于人的某种客观实在”不知道万兄如何评价马克思的物质定义。

辩证和唯物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大基石。

万兹:那是个暂时让中国人变得不象中国人的过渡思想

  那是个暂时让中国人变得不象中国人的过渡思想。

  这种思想当时是必要的。它引导中国走出封建泥潭,走向自强。之前象个自循环的圆圈,辩证唯物主义打破了这个圆圈,走出圆圈时会意气风发,但走出一段以后在重建新的大圆圈之前会有一段混乱。新的大圆圈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等它建立起来以后,中国人就是新中国人了,就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了。

  “不依赖于人的某种客观实在”也是一种变形后的上帝。这种思想近似于一种清教徒思想。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的确差不多。

  辩证唯物主义,今后的发展恐怕不管唯物唯心,只管辩证。“辩证逻辑”通俗地可以理解成“看情况再说”(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形式逻辑”通俗地说就是“一是一、二是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西方和中国的“看情况再说”还不太一样。比如西方经济学和社会发展,一般是坚信危机后会恢复,英美会永远强大下去。它在危机周期上还是知道辩证法并试图调节一下的,但整体发展上就不相信辩证法不试图调节了,而坚信社会会直线发展,坚信泡泡总趋势会越来越大而不破。或者至少是不管未来,“未来所有人都会死的”。

  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就不那样,不会相信社会会直线发展,对较远未来还是有一定的轮回式远瞻性和计划性的。至少是试图按轮回循环方式远瞻一下。

庄汀:你这样的回答有点出我意外,但是这样回答好像也是自然的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只要明确任何东西,无论是最基本的定义或者某种体系里面作为公理的假设,这些其实都跟宗教里面的上帝没有区别了。“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这样的话,你的话“那个选择本身才是易是禅”就有问题了。“如果选择是禅”,那么选择也不是禅。

万兹:是有点那个意思。

  “如果选择是禅”,那么选择也不是禅。

  的确如此。一旦把某个概念作为意识的对象,它就不是禅了。即使它被称为“选择”也不是禅。

  但如果是自然的选择,那就是禅。

  换一种说法似乎也可以说,“选择”若分为形式和内容,则作为意识的对象看到的只是形式,那就不是禅。若体验其内容,那就是禅。

  了解这一点,再看禅宗的机锋转语,应该容易一些。

  上帝一类的基础概念则不同,即使是“上帝的内容”,或者“基础概念的内容”也只是某种境界而已。那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是禅。

庄汀:呵呵,你别怪我比较较真啊“如果选择是禅”,那么选择也不是禅。继续相同的逻辑。

“若体验其内容,那就是禅。”那么体验其内容也不是禅

万兹: 不会的。这是正常的逻辑。“若体验其内容,那就是禅。”那么体验其内容也不是禅

就是这样。

其实这类问题,禅师头脑里都转过无数道弯了。都是正常的问题,不会觉得奇怪。

所以最后禅只好闭口不言。还有“一说就错”的古训。

但是若真的什么也不说,学者就没有办法学习,所以只能“开一线道”,透露那么一点光景。

若抱着真正要学习的态度,要体验的态度。那么通过“选择”这个词,就能体验到不少了。

若只是想在意识上找点理解,那么其实不应该学禅,而应该先学习“空性”--这也是学习佛学的一条路,而且可能更切实一些。

庄汀:能够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还有问题请教

关于禅或者空性的研讨问题,我们先放下。我还有如下的问题:

  崇拜一个抽象的概念,把它作为构建哲学体系的根基,这实际上就是上帝崇拜,不过换了个名词而已。

  “试图构建一个完备的最小公理的形式逻辑体系”,就是在寻找那个根基,在寻找上帝。黑在解决二律背反问题中初步实现了对形式逻辑体系的超越,就是把静态的上帝换成了动态的上帝,的确看起来是一个进步。但还是把辩证逻辑本身当成了一个动态上帝,没有脱出上帝的窠臼。是的,它否定了形式逻辑的静态上帝,但又树立了一个叫“辩证法”的新的上帝。

  作为对比,易经式辩证法在中国哲学里没有上帝的地位。看问题要看主流,看核心。你若举出中国民间宗教里的一些例子来反驳我,那是无效的。

这段话不理解!

为什么易经式辩证法就不是中国哲学的上帝呢?为什么禅不是禅宗人士(不仅指佛教禅宗,而且包括研究禅宗哲学的人)的上帝或者动态的上帝呢?

或者这样说,为什么易经式辩证法不是中国人哲学体系的根基?为什么禅不是禅宗人士尊崇的一个抽象概念呢?

万兹: 问的这系列问题非常好! 2  问的这系列问题非常好!

  我重新看了一下这系列问题,应该是针对我的如下观点的推演:

  1. 体系最基本定义或公理假设,跟宗教里面的上帝没有实质区别。

  2. 只要明确了任何东西,那就不是禅。

  所以你按照上述观点推论到:“如果选择是禅”,那么选择也不是禅。

  应该说我的回答不是太好。所以才有了“禅和易经逻辑为什么不是上帝”这个问题。

  下面重新回答一下,看看能否回答好。

  说“选择是禅”的时候,选择是一个动词,并没有明确任何东西,没有选择的主体也没有选择的结果,这时候就没有【“如果选择是禅”,那么选择也不是禅】的逻辑。如果把选择当成一个名词,那就有了一个对象,明确了某个东西,那就不是禅了。作为动词的选择,只是禅的同语反复,不能算明确了。

  禅不是上帝,因为它不是体系最基本定义或公理假设,对建设体系不是必要的。易经逻辑的确是体系最基本公理假设,但这个体系是不完备的,它束缚不了禅,没有上帝的控制一切的力量和威德。关键它有自知之明,所以没办法装扮上帝。打个比方,易经逻辑就象一张大网,尽管很严密整齐,但禅就象贼一样还是可以在大网里钻来钻去,任运自在。禅钻来钻去对网的建构没有什么贡献,易经逻辑对禅无可奈何也不装B。禅就是易,易经某种程度上讲述了贼和网的故事。

  禅师对禅的心情,更象是一个阴谋得逞的逃学少年,而不是德高望重的校长。公案里面经常有禅师自比或互称“贼”的地方。禅师可以呵佛骂祖,不在话下。其他宗教那可不敢。

  作为对比,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辩证逻辑是控制一切的,每件事物都是里面的一个部件或螺丝钉。对这个体系只有仰望的份,不注意就会被碾成齑粉。

庄汀:新建楼回复帖子“问的这系列问题非常好!”

您的总结是正确的。

先把禅对禅宗人士是不是上帝的问题放下,我们来谈“为什么易经式辩证法就不是中国哲学的上帝呢?”等价命题“为什么易经式辩证法不是中国人哲学体系的根基?”

——易经逻辑的确是体系最基本公理假设,但这个体系是不完备的,它束缚不了禅,没有上帝的控制一切的力量和威德。关键它有自知之明,所以没办法装扮上帝。打个比方,易经逻辑就象一张大网,尽管很严密整齐,但禅就象贼一样还是可以在大网里钻来钻去,任运自在。禅钻来钻去对网的建构没有什么贡献,易经逻辑对禅无可奈何也不装B。禅就是易,易经某种程度上讲述了贼和网的故事。

我觉得由于您过多地考虑了禅的问题,你没有正面回答我你所指的易经逻辑是不是你所谓体系的上帝?

我理解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的哲学,因此你的体系我等价为中国哲学,也就是说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万兹:上帝是根基,而根基不一定是上帝。 1  上帝一类的概念,是囊括世上一切的,是一个完备体系。而所谓根基有可能只是不完备体系的根基,存在漏网之鱼。中国哲学体系就是一个不完备体系,或称开放体系。漏网之鱼就是禅。

  所以可以说“易经式辩证法是中国人哲学体系的根基”,但却“不是中国哲学的上帝”。

  中国主流哲学里没有类似于西方上帝的统摄一切的概念。

  若用拟人化表述,西方哲学是一神论的。而中国哲学是多神论的,神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敬神,也可以不敬。中国的神学体系颇有一点三权分立的味道,而西方神学很独裁。

庄汀: 呵呵,我比较较真

任何不完备的体系,可以把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所有导出结论放在一起,就其本身来讲,它是完备的。

因此中国哲学除去禅或者还有其它它不能推导出的东西以后,中国哲学完备了。

那么,这时候的易经式辩证法是这个完备的中国哲学的上帝?

而且我可以换个说法,西方哲学也肯定不包括易或者禅,因此他们也不完备,所以你说他们的某个哲学基础是上帝也不正确,是吗?

万兹: 这里面有一个“完备”的界定和自知之明的问题。

  你问的问题都问到点子上了,若能问得我答不出,其实我会高兴的。就象前面你问的某个问题我没有答好,我会很高兴能够有那样的问题。放心问吧。

  完备不完备,是一个自我评价的事情,不是完全客观的。

  西方哲学的自我评价,是认为自己掌握了普世真理的,认为自己的上帝能够掌控一切,所以他就是完备的。“完备”就是自以为完备的意思。

  如果中国人也认为自己的某个概念是掌控一切的,比如某个中国人错误地理解了“道”或“禅”或“易经式辩证法”,把它们当成掌控一切的上帝一类概念,那么在他心中那的确就是上帝。幸运的是,这样的中国人只能在民间宗教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能登大雅之堂。

  中国主流哲学是有自知之明的,能够认识到易经式辩证法并不完备,所以它就不是上帝。

  中国哲学的包容性强的意思是,并不否认西方上帝的某种程度的存在,承认他在某个领域有一定控制权,但否定他有绝对的力量。而西方哲学眼里只有自己,容不下别人,上帝独裁呀。

庄汀:我想您知道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也许在黑格尔的时代,他确实可能认为自己发现了可以包容世界的绝对真理。但是今天的西方哲学中肯定也不会再去妄想制造什么包含整个世界的基本真理了。从这点上说,现代的西方哲学已经是不完备的了。这既是西方主流哲学对自身的评价,也是客观的事实。因此即使按照你的观点,现在的西方哲学中也没有上帝了。至于宗教,你也承认中国也是存在的,这中西方并没有本质区别。

政客的话,我们可以先放在一边。

万兹:应该注意区分主流非主流。

  应该注意区分主流非主流。

  “至于宗教,你也承认中国也是存在的,这中西方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句话不对,有意无意地无视事实了,没有区分主流非主流。按照你这个逻辑,只要中国有一个人信仰宗教,就说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宗教上没有差别,这显然是荒谬的。

  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是什么?你要知道,美国有57%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包括多数的总统和其他精英。加上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有80%以上。美国是西方文明的代表。美国思想界权威诺瓦克(michael novak)曾说过,在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中,文化系统是以基督教文化精神为核心的,这在今天仍是相当主流的观点。

  对比一下,中国的民间宗教能有多少?中国有多少主席或精英人物信仰民间宗教?所以中国民间宗教的一些观念,不能拿出来说事。

  西方哲学是有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但是这个定理让总统和精英们不信基督教了吗?没有吧。哥德尔的定理只是停留在学术范围,完全没有到主流的程度。

  而且,就算在学术上,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只是说形式逻辑体系有二律背反的情形,和我前面帖子说的“不完备”不是一个意思。其实西方人心里还是相信上帝(或某一概念)是超越形式逻辑的,二律背反的问题上帝可以解决,人解决不了就可以不管了,那个归上帝管。

  为了避免误会,我只好改变自己的用词。前面讲的“不完备”三个字,我改成“没有掌控一切的概念”。这样就不至于误会了吧。

庄汀:关于主流的标准太模糊了

中国也许没有80%(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出处)那么多的宗教崇拜,但是与此类似的迷信却不会少多少,比如祖先崇拜,风水,忌讳等等。

而且大多数西方科学家在有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情况下还相信自己的理论能够掌控一切应该很不符合实际了,至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寻求安慰的表现,因为他们倒是相信有太多的事情不是用科学能够解释的,因此偶尔的皈依一下上帝寻求内心的宁静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手段,但是这不是他们真正遵循的哲学,我想这类似与中国的学者们信禅。

呵呵,估计我这样说你不太高兴!不过我不打算就此争论,而且我也有兴趣以后跟您探讨一些禅的基本知识。

还有两个问题要请教(不是客气):

1.易经式逻辑和西方形式逻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而且为什么说易经式逻辑包含西方的形式逻辑。

2.如果禅“没有掌控一切的概念”,那么禅不掌控的可能是什么?不掌控西方的上帝?

万兹:如前所述,宗教是分一神教多神教的。

  中国也许没有80%(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出处)那么多的宗教崇拜,但是与此类似的迷信却不会少多少,比如祖先崇拜,风水,忌讳等等。

  祖先、风水、忌讳等,信的人都知道它们不是绝对的,没有一个掌控一切的概念。

  就算中国人经常说的“老天爷”,也还有天和地的并列,而且还有“人定胜天”的观念,也没有掌控一切的概念。

  西方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相信有一个终极的客观真理可以去发现或趋近。比如爱心斯坦就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即一种泛神论的上帝。中国人内心不信那个所以就没有那种执着追求。

  西方科学家信仰宗教,在你看来是“寻求安慰的表现”,这种精神寄托当然就是真正遵循的哲学,那是他们思想行为的依据,而且此依据是“一种掌控一切的概念”。作为“依据”的东西怎么能不是“真正遵循的哲学”呢?那种“依据”会自然地、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思想和行为。

  更何况,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都还用不到上帝去对付,只要黑格尔的辩证法就可以暂时蒙混过关。

  中国学者们信禅,并不是要准备去探寻一种客观真理,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回答你的问题:

  1.易经式逻辑和西方形式逻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而且为什么说易经式逻辑包含西方的形式逻辑。

  答:区别在于对时间的看法。

  西方形式逻辑不考虑时间,所以A永远是A(同一律),A永远不是非A(矛盾律),A不能同时是A又是非A(排中律)。

  黑格尔辩证逻辑考虑了直线时间,A和非A的对立统一律(A可能变成非A),向高层转化和跃迁的质量互变律,跃迁之后和之前的否定之否定律。

  易经式辩证逻辑考虑了圆形时间,用环环相套的周期律统摄黑格尔三律。易经式逻辑经过简化以后,自然就是西方形式逻辑。比如两仪四象八卦就是二进制,若不考虑周期律,其运算自然是按照形式逻辑进行的,它成了计算机的底层语言。

  2.如果禅“没有掌控一切的概念”,那么禅不掌控的可能是什么?不掌控西方的上帝?

  答:禅什么都不掌控,不费力,不使劲。也不是死气沉沉。所谓“选择”,并非“主体我”去选择,也不在乎结果,就是单纯的选择(动词)而已。形象的比喻,有点象逃学少年躲在一旁笑看老师同学们在操练,但人们又找不到躲的痕迹。有时可能显得有点玩世不恭,但实际上一个不认真的人又达不到禅。禅师把禅之路称为“鸟道”,就是说飞过后连痕迹都没有。

庄汀:谢谢您对两个问题的回复,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理解 “更何况,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都还用不到上帝去对付,只要黑格尔的辩证法就可以暂时蒙混过关。”

这句话如何解释呢?

万兹:解释

  一个例子:“我正在扯谎”,是一个自毁型悖论。自毁指否定性自指。问题就在于这里的“我”被不恰当地赋予了双重身份,一个是句子中的主语,一个是说话立场。说话立场好像站在峰顶指点江山,不能同时看见立处,不能同时被当成对象评价。如果说话立场被错误地当成对象进行评价或描述,就是“自指”。解决这种悖论的办法就是进行主语定义上的约束,禁止自指。

  一般形式逻辑不考虑层次,则说话立场和句子主语重叠于同一层次,很容易造成“自指”。用黑格尔辩证法,可以知道句子主语只是句子中的主体,相对于说话立场来说则变成了客体。而说话立场则比句子处于更高的层次,句子内容不适用于说话立场。了解这种关系以后就可以约束句子主语的定义,从而避免“自指”。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罗素悖论本质上一样,都是进行“否定性自指”(自毁)推理而出现悖论。解决办法就是禁止“自指”,比如在罗素悖论里对集合的定义作了限制从而避免了悖论。

  还有一种无限型悖论,比如阿基里斯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近代极限论和微积分据说是给出了解释,但从哲学上也就是先同意结论再拼凑理由的一种循环论证。我认为解释得并不好。用黑格尔辩证法可以说量变到质变,但也很笼统。倒不如直接说时空是量子化的,不是无限可分,对无限型悖论解决得才是真正彻底。

  形式逻辑的问题,一是没有层次,二是喜欢谈论无限(上帝的一个特征)。黑格尔辩证法对解决没有层次的问题(例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还可以,对解决“无限”带来的问题则差强人意,所以算是暂时蒙混过关。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带来的问题其实不算大,远远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黑格尔辩证法就可以解决它带来的问题,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背后,才是上帝在远处微笑(黑也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