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沉重的起飞 -- 晨枫

共:💬171 🌺5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好意思,晨大你也上当了:Q

网络战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联那套自动空情指挥系统+低速数据链能不能算网络战呢?

呵呵,俺又扯淡了

现在来正经讨论超巡的问题。。。

为了超巡的战术价值,我和很多同好开过大讨论。虽然没有把握说服朋友,但是俺还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因为俺手上有大杀器。

导弹万能论

我拿红外版R27/R77/MICA做例子,其实是引你上钩的,呵呵。

这些二三十年前的导弹设计的攻击对象顶多就是3代半战斗机,F22/F35/T50这样的新秀能够有效限制它们的攻击效能并不奇怪。这和雄猫遇上环礁这样的老古董没有本质区别,根本就不属于一个时代嘛。

MBDA在开发毫米波雷达/焦平面红外双模导引头,改进型海麻雀好像要配备半主动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同时,流星采用冲压发动机,R77有一个改进计划也是用冲压发动机,AIM120D采用抛射弹道和二次点火发动机(好像不是什么新技术?)。这些技术是为了应对未来威胁设计的,同理,四代机的对手不能局限于三代机和配载的武器系统。

换句话说,我认为未来导弹的发展快过有人战斗机的发展,因为只要有飞行员的存在,战斗机的机动能力就不可能无限制提高。

超巡和超机动性

其实我俩观点的差异在于,对超巡和超机动性指标定义的理解上不同。我是狭义理解超巡的,并不否认能量机动优势。

四代机为了实现超巡,发动机的推力必然强劲,气动设计也需要平衡优化。结合矢量推进技术,战斗机在各个状态下的机动性能肯定比三代机有质的提高,与米格31的超巡状态下机动性有着本质区别。

但是这些都是实现超巡的副产品而已,把躲避三代机载导弹的能力归功于超巡的设计指标其实是荒谬的。

多说一句,我对超机动性的理解不是过失速机动那样的天外飞仙,而是大部分状态下能胜三代机一筹。

--------------------------------------------------

至于攻势制空,我的理解是超巡意义并不大,红外辐射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呀。出路只有结合低空战术设计来考虑了,问题是飞机受的了,人受的了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