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俺感受到的京沪差异 -- 大懒虫1号

共:💬253 🌺48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再论京沪差异

哥儿们是个混装北京人。就是那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父母那一代却不是纯粹的北京人。不过从小就在北京长,所以对北京的许多事情都习惯了。

第一次去上海时是九几年,当时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从北京土城墙根儿下到了大上海,算是开了眼界。尤其是那条特别长的购物街,好象叫南京路,真是繁华呀。在南京路上遛来遛去,看着什么都新鲜。

在南京路最热闹的地段的一家商场(好象是个老字号)里见到了一种非常小的散装糖。后来北京也有了,好象叫什么vc糖,要么就叫钙糖,我不吃糖也不太清楚名称。糖一小粒一小粒的,有的象骨头棒,有的桃心……。个头很小,不超过小拇指盖儿,色彩鲜艳,非常吸引人。我这个北京土老冒就有点儿动心思了,想买点儿带回家给孩子们当礼物去。不过,这些个糖豆儿个头也太小了。别说二斤,就是买一斤的话就会太多了。一大包分给家里的孩子后,还会剩下不少,那可怎么处理呀。to be or not to be,买还是不买,还真是个难题……。

正在犹豫着,一个打扮入时的中年妇女来到柜台。冲着售货员说:“售货员,阿拉要二两糖”~二两!!”。我心里想,买糖居然还能要2两!! 惊讶之余,决定地站在柜台旁边,看一看上海人是怎么买东西的。

售货员小心翼翼地拿了个能封口的塑料袋。用勺把糖装好,然后再舀上几颗,就把糖袋放到电子称上。再把勺中的糖一颗颗地颠到袋子里。到了最后,发现放进一颗就超过2两,然后取出来又少于2两。于是售货员把最后一颗颠进去,抬起头来看女顾客。

还没等售货员说话,女顾客的脸哗啦一下就拉下来了,伸出两个手指说“我只要2两!”声音快且尖,并且重复了一遍:“就要2两!”售货员听了,赶忙低下头。把最后一粒糖舀最出来,拿着勺到装糖的格子里去找了半颗糖,正好凑了2两。然后裹一裹,装了一个小包包。

哇!在上海还可以这样买糖。这是什么样的服务!我这个北京城里的老冒也准备当一次上帝了。凑到柜台一伸手,咬着牙对服务员说~给我来4两糖!!

就这样,慢慢了解一些上海人的习惯。不过回到北京就开始不太习惯了。

回家的第二天到了菜市场买菜。看到油菜还不错,8毛一斤。就对摊儿主说,给我来一斤油菜。摊主二话不说,抓菜、上称、装袋,然后从摊里扔出来:油菜,1块5!

我立刻想起了上海那位买糖的大姐,勇气顿生,冲着摊主说:“我只要1斤”。后来每当想起这件事儿时,我总怀疑连这句话我都说出了上海腔。

只听到柜台里的黑三吼了一声:你到底买不买?不买算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