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宛贵山城就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离伊朗30公里 -- 泉畔人家

共:💬186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貌似没有吧。条支可能在今天苏丹地区。

乌弋山离派人统治罽宾被您当做安息临妫水的证据? 我没记得说个这句? 苏莱娜家族是不是什么乌戈,咋不知道,只知道伊朗的说法他是在巴基斯坦那嘎达,而且是安息的7大贵族之一什么的。至少名义上,那片地在卡莱时期应该是安息的。

乌弋山离,罽宾都在阿拉伯半岛,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剽杀汉使。同样是史记,也说明了当时出访的汉使数量很多,远的要8,9年才能回来。8,9年的一半4,5年能走到什么地方?这还真不好说,即使一年4000里的低速(日均6公里吧),5年也是2万里路,这路程,非洲大陆都够了。而且汉使良莠不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司马迁对西域记录的准确性,对不?

班超时期和夺马战争时期中亚局势发生很大变化正常。但产马的城未必会变。班固在对大宛描述上照抄了司马迁原文,说明大宛的基本情况和司马迁时期变化不大。而对安息,至少最为大国这句,貌似被班固去掉了。

安息国,东与乌弋山离相接。

这条我猜测过了,就是乌戈的小部分领土跨海了。用江城老大的说法,那时候贝都因人还不是成熟国家。但不成熟的国家未必战斗力差,比如犬戎。如果巴比伦那时候来个巴使,人家一定会认为犬戎是大国。因为周朝都被打的迁都了。但是我们的史书里,自然不会认为犬戎是个什么大国。

罽宾国,西北与大月氏相接。这点我接着瞎猜。既然地理环境描写决定了它在半岛,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的贵霜帝国(大月氏)的领土也跨海了。贵霜可能跨海控制了今天阿曼的部分地区。这点,我记得不管是后来阿拉伯人还是之前欧洲人,海上贸易都比较繁华。贵霜既然被西方认可为四大帝国之一,说明他们和西方打交道不少。那么在波斯湾附近跨海控制住部分地区或者港口,也并不奇怪。

这样,贵霜的这片跨波斯湾的领土正好在罽宾和乌弋之间。这样汉书所有的说法应该可以理顺了。

条支的都城你让我猜在那,那我会猜在今天埃及南部,或者苏丹境内。 至于理由, 是这句。“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 因为班固时代汉使显然没去条支,他的叙述显然是经过了几次翻译的东西了,难免不准确。所以乘水西行实际上应该是南行,至于这水,不是地中海,是尼罗河。近日所入云, 近日可以这么解释,一是过了赤道,太阳中午跑北边了,另一种是那边有活火山。而所入云,则有可能是指的乞力马扎罗雪山。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乌呼鲁,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当你凝神远眺这座壮丽深邃的大雪山时,常常能感受到它有股内在的伟力,一种燃烧的、躁动着的原始生命力。乞力马扎罗山乌呼鲁赤道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在斯瓦希里语中,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它的轮廓非常鲜明:缓缓上升的斜坡引向一长长的、扁平的山顶,那是一个真正的巨型火山口——一个盆状的火山峰顶。酷热的日子里,从很远处望去,蓝色的山基赏心悦目,而白雪皑皑的山顶似乎在空中盘旋。常伸展到雪线以下飘渺的云雾,增加了这种幻觉。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没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实际上这个反而史记和汉书对应了,在条支西行200日,近日所入云。就是指的乞力马扎罗山,弱水就是尼罗河。司马迁时代汉使也是听那边传的,而班超的汉使也是听说的。没有汉使到达过,那么条支在埃及或者在苏丹地区,正好可以对应上。司马迁时代是条支有弱水,有西王母。对应的都应该是这座赤道雪山。

当然,这一切都是瞎猜,是建立在汉书西域传基本正确的基础上的。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读者西域传觉得不合理,先找我们自己的问题,再找班固的问题。也许,汉使到达过河打听过的地方,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