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旧文】假设以秦军代替清军对抗英法联军,圆明园会被烧吗 -- 唐鸢

共:💬83 🌺6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子弹的公差,中国标准是0.03MM,

但实际上各厂做起来很多时候达不到.而欧洲的公差一般在0.01MM左右.

秦箭镞的的外型除长度差是0.15MM,长度最大差是0.8MM,这不是一两个数据的,而是几万个数据.而箭镞的三棱型,如何保证其那么高的外型精度目前还是迷.考古学家,包括李学勤在内的大家认为是秦汉间应该是简单的机械,要不你是做不出来.

兵马俑出土的兵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是箭镞还是剑或者是戈矛,其尺寸都是高度标准化的,甚至连矛座这样无关的配件都高度的通用化.秦人是如何实现的?

而这些实物在那里.还有国际的学者参加研究,不是中国人造假搞出来的.但问题是秦人如何制造出来的,为什么要制造那么精密的消耗性的东西今天仍然是个迷.

当然今天的子弹的公差等方面,当然要好一些.而今天有很多精密的机械.而秦朝最多也就有些简单的机械.是如何实现的.

《吕市春秋》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如有不当,则兴其罪,究其情的说法。

而兵马俑出土的四万多兵器上,都刻有从相邦到制造者的名字。这可能就是秦人兵器的完美的一个体制上的原因吧。

还有就是弩的射程问题,肯定不少于百米。因为百米的冲击时间不超过十五秒。而弩的射速低于弓,十五秒的时候发不了两三箭。所以它必须有更大的射程。特别是秦人对匈奴,则需要更远的精度射击才能对抗匈奴的骑兵,因为马在十秒的时间就可以跑出至少一百五十米。要是不在这个距离上拒敌。秦军连机会也没有。所以远程和精度射击才是对抗匈奴的办法。

兵马俑的箭镞数据,和一百多年后的广州南越王墓里的秦箭镞的数据对比,竟然又和兵马俑出土的数据一致。而湖北出土的战国早期的秦剑外型尺寸也和兵马俑的秦剑一样。虽然剑戈等兵器的公差比箭镞要大。但也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而秦箭镞的外型,基本上达到了气动上的最优化的完美设计。它的三个面是弧型的,而且三个面的角度完全一致。三个边之间的长度差异在0.15MM之间。而重量的差别极其微小。而三个弧面的弧度,也高度一致。这不是手工能制造的。至少在欧洲工业化以后,机械才可以达到的。

今天,我们只有从龙山时期的玉料加工的坯料中推断出可能在原始时代就有机械的方式去加工玉。从而推断出秦汉间可能有某些机械。

如果没有机械,加工这样精度级别的东西是不可能的。而且秦国六百万人支持六十万大军在长平作战两年。这不是简单就做到的。而兵器的消耗。根本就不是手工就能保障的。

秦朝讲求的是高度的统一和公平。保证任何人拿到的某种武器它的技术性能是一致的。保证在任何战场上的东西都通用。

比如,兵马俑出土的兵器至少有几间兵工厂的产品。而并没有因为厂不同而不同,而是统一的标准。

今天中国的武器生产,精度等当然比那个时候好的多,但今天的社会这个样子,兵工厂的出路靠的是公关,而不是质量。所以虽然技术数据好看,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当然,子弹的公差绝对没有低到0.15这个级别。我在上面是比喻一下。

而秦人的武器的精度。那样的技术条件下和今天的中国武器工业的技术条件比较,产品的比较,是不是和秦人有很大的差别?

关于箭镞的作战问题上,考虑的要不是精度瞄准,那两翼的箭镞更容易生产。要是考虑短距离杀伤,那重量估计要加大。但秦的箭镞都不这样,三弧面的外型比今天的子弹更复杂!更难加工。而也有更优的气动效果。箭的风偏问题,这个有经验或者有数据来修正的。如果不考虑到风偏等问题,箭就根本不需要做的那么精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