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物】我看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个俗人 -- 宁子

共:💬40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俗和尚 - 理解万岁!

现在吾辈对于出家人(尤其是和尚)的看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归功于金庸、梁羽生之流的生花妙笔,当然还有那些借助于文史作品流传下来的远如达摩惠能,近如弘一苏曼殊这类的风流名僧。这些和尚们(或者说作品里的和尚们)其实充分反应了知识分子们心中的某种境界。

然而可作为知识分子楷模的和尚们实在是极少数,其实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出家确实是职业的一种。而且在许多较为穷困地区人们的眼中,这还是一条风险低且有保障的职业发展道路。汪曾祺的《受戒》里的和尚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民,写得极生动。十余年前我外婆去世的时候应她自己身前的要求在她绍兴乡下的老家办的丧事,请了一个班的和尚道士。那是桩子第一次见到“民间”的出家人,与平常在名山大庙里看见的和尚们完全大相异趣。念经、做法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非常程式化的process,process结束就是吃饭喝酒、收钱走人。乡下的亲戚告诉我这些和尚道士在其“僧”“道”的职业外衣之外其实就是附近几个村里的农民,“僧”“道”对于他们其实就是个工作证而已。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农村里恐怕是普遍存在的。

而想想那些所谓“名刹”,其实也就是比这些乡间持证上岗的和尚们高些档次而已。但由于是个正规的organization,又名声在外,利益关系的复杂在所难免。要切实提高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寺院的国际影响力,还要有机地扩大在新时期下的善男信女基础,并有效地从其他竞争性庙宇争夺客户与赞助商,还要保护品牌免遭诸如“少林火腿肠”一类的侵蚀,象永信这样的老总当得实在不容易。曾经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觉得最佳的办法可能是参考我军的双轨制,永信完全可以做个行政长官负责寺庙运营,同时另找一个气宇轩昂佛法精深武艺高强的某某法师作为“政委”-精神长官,从而皆大欢喜(好象方丈和住持本来确实有这样的分工,不知少林寺的情况如何)。

看看历史,其实“俗”的和尚好象远远比雅的和尚多了去了。初唐那个叫怀仁的和尚知道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字,于是从大王的几百通书札中集了两千多个字拼成了那个著名的《怀仁集圣教序》,于是龙颜大悦。看这个国字号的马屁拍的!

本来嘛,出了家就是图个自在,凭什么就得按你知识分子幻想中的形象去做和尚?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别太苛求了,理解万岁。呵呵。

都不容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