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英雄王凤麟 -- holmers

共:💬145 🌺158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对《南方周末》笔下的王凤麟烈士进行一下点评

原文在此:

http://www.infzm.com/content/36208

满洲省委和东北抗联派去苏联学习和公干的人员,大都一去不返,陆续出现在关内战场上。此事曾在抗联内部激起强烈反响。

当时这些人是回不去,而不是不回去,到了莫斯科的几乎没人能回得去。

关于所谓的激起强烈反响,至少我看到的资料里没有明确记载。当然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强烈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王凤麟原名李芳,1911年生于宁安县卧龙河屯农家。在抗联史料、著作中,笔者没有看到他和他的两个哥哥(李新、李凌云)的名字,也搞不清这位为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英雄,何时参加抗战,有什么英雄事迹,何时被派去苏联学习,在哪所学校,只知道他学的是工兵专业。

王凤麟(1911~1942) 本姓李,名芳,号凌阁。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打入伪军马海山部队做兵运工作,于1933年发动伪军起义,加入抗日救国军(这时候还无抗联一说),后任抗联第四军军部直属连连长,1935年作为优秀中层干部代表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搞不清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放狗,或者百度一下)

小张庄战斗,2团攻了5天没啥进展。指挥战斗的副旅长火了,组织党员、骨干组成敢死队,敲锣打鼓助威,死打硬拼,轮番攻击,仍未奏效,伤亡数百人。

当时确实牺牲比较大,但伤亡数百人的话,要在进攻战中伤亡数百人,那共军要在这里至少连续5天集中个几千人的部队,这个2团看来很强大么,五天了鬼子都不过来拜访一下

1948年7月16日,毛泽东给徐向前、周士第并告华北局的电报中说:“攻城方法望采用山东部队所使用者,既迅速,伤亡又少,又节省炮弹、炸药。”

1948年7月16日,这时候还有山东纵队?

需要拄着双拐才能走动的王凤麟,先是头部负伤,后来身中数弹。步枪子弹打光了,用匣子枪射击,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王凤麟当时是给自己留了一颗子弹,但却不是自尽,是牺牲在战斗中。

有被俘后下山的人,见他倒在扼守那条上山小路的石阶旁,血人似的,身边横着一副拐杖。

这一仗鬼子登上山顶的时候,根据现在资料看山顶上除了烈士,已无活人,不知道是哪位被俘下山的,还是这位南方周末记者穿越而去。

不能说没有王凤麟,就不会有手举炸药包献身的董存瑞。但八路这“手中炮”的诞生,还将等到什么时日,又会付出多少代价?毫无疑义,王凤麟不可替代。

熊大缜怎么给忘了呢?这可是一把利器。

再给这篇文章接几个注解吧。

王凤麟是副团长,团长就是鼎鼎大名的42军军长吴瘸子,吴瑞林。42军是入朝前准备工作做得最好的,因为太祖做出入朝决定的时候,只有他的42军在东北。吴瑞林和王凤麟这两个团长都是瘸子,不同的是一个截肢了,另一个没有。王凤麟要是活下来,应该是抗联干部里面在军事方面成就最高的了。周保中地位在,但是解放战争中指挥作战不多。

一团团长李福泽,李福泽后来是东风基地的副司令。以前提到过那个掂着花生米和酒精兑水去灌苏联专家的就是他,批评团长把沙枣叶子给吃了的也是他,命令战士把部队的救命粮留给群众的还是他。

三团团长王吉文,解放战争打济南的时候牺牲在了那里。当时他的纵队司令,叫孙继先,有点耳熟是吧,就是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那个,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

通宝推:呆鹅,wxmang的书童甲,煮酒正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