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证重回2时代 -- 万里风中虎

共:💬740 🌺1937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就一个字!但有一段不同意

注:我的一个农村的亲戚上几个月病了,动手术后没有医疗保险,现在住在医院重病房里,每天9000元,他家已经破产了。我帮了5万,最后也没办法了,他的儿女怕还不起,不愿意借了,只有等死。一个如此有钱的中央政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为贫穷的工人农民做点什么吗!)

这一段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老温也不是光会哭鼻子,他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我一个朋友的岳母一年前心脏有问题,单位早已破产,后来做了心血管手术,花了2万,70% 社保报销。朋友见人就夸胡温好,共产党好,拿了博士之后一直要回国找工作。不是说国内工资高,而是让人觉得中国真的在进步,有奔头。而比较早期朱熔基时代的话,很多下岗工人真的是等死。所以才会有圈圈功。

你说的例子,农村应该有类似的保险。问题是,真的到了最后重症监护室的话,社保是不可能管到底的,那类似于用钱买几个星期的命,按一天一万算的话,一天的钱社保可以给好几个人出手术费了。河里有讨论过这个问题。

链接出处

南之对ICU的定义,比我准确,其实我的意思也不是说ICU是临终关怀病房。用钱贿赂死神那个说法其实和你的“对重症病人实施.....”没有本质冲突,表述方式不一样吧。

“决定是否使用ICU的是病情”,这话我完全赞同,谁没事住进去玩啊,呵呵。但我觉得“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承受无限制的医疗支出”是没有问题的。ICU的特点决定了这里是消耗大量金钱来挽救生命的地方,政府的基本医疗保险福利是有上限的,北京,目前职工医保上限也不过17万,而目前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多在10万以上,癌症、心脏大手术更不用说了。没有上限的医疗保险,我知道国内有,但那是商业保险,分期缴纳的费用也是相当之高的,实质是自己给自己买单,所以,我觉得低收入者在ICU里的遭遇不能成为指责政府的证据,政府目前只能给全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即或在北欧的高福利国家,医疗费用也成为社会不能承受之重,而不得不进行改革。

我说这些绝非为政府辩护,只是觉得应该有个公允的出发点,而非为反对而反对。我也非常赞同楼主文中最后一段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靠面,而不是靠线,更不是靠点上的强大。什么时候这些众多的二、三线城市的人们,上得起学,住得起房,生得起病,中国才是真正强大了。”

希望中国能真正强大

人类的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治好的,一种是治不好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达,但居然现在出现新的一类:也就是用钱买时间的(不能买命),白花花的银子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却只能延缓一天的性命。

这是医疗技术不发达或者医疗误入歧途的产物。这种延续生命的做法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明显是吸收生产力的黑洞。实践也证明,不仅我国现在无法支撑,未来估计也无法支撑,美国仍旧无法支撑。这种手段下,全民“生得起病”必定无法实现。

将感情陷在这第三种病里,不如跳出来。虽然我国医疗环境还不如西方,医疗技术在三线城市和农村还比较差,医生的医德也必须提高。但只需去省会等二线城市,碰上不是太不负责的医生护士,第一种病一般总是治得好的。许多经济水平和我们相当的国家,这点还难以做到。就更别提印度啊,非洲啊......

毕竟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条件和我们的综合国力基本上是相称的,甚至稍强一些些。

在ICU呆久了,就容易产生悲观和麻木的情绪,希望这种情绪不要常驻在诸位心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