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迷茫的《中国通史》 -- 种植园土

共:💬274 🌺916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莫名其妙,丢人现眼。

这年头自己不懂好歹也搜索一下呀,谷歌不会用还有百度,维基不会用还有百度百科。

帮你转一点吧。

=================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

  

个人简介

  白寿彝(1909年2月19日——2000年3月21日),男,经名哲玛鲁丁,字肇伦。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回族;河南开封人。

  

[白寿彝]

白寿彝

1909年4月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早年就读于开封市后安德烈学校、上海文治大学、河南中明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中国哲学史。后来担任了禹贡学会和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编辑1937年,他参加了顾颉刚组织的考察团,到绥远、宁夏、甘肃等省区进行了民族、宗教、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考察。1938年后曾任中央大学教授。

  抗战期间,他曾先后在桂林成达师范任教,在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云南大学担任教授,主编和编辑过《盖世报》副刊、《边疆》半月刊、《星星》半月刊、《文讯》月刊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应聘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历史系主任。曾历任中国民盟北京市盟委常委、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历史分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五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委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等社会职务。

  2000年3月,白寿彝同志去世。

======================================

[编辑本段]

白寿彝先生与《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的编撰是已故总理周恩来1972年向全国出版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提出的任务。出于一个历史学家的责任感,自1975年起,白教授约请全国数百位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史学界、考古界、科技界的专家和学者,风风雨雨,辛勤耕耘,历时二十三个春秋,于1998年底全部完成《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这部大通史共12卷22册,约1200万字,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历史理论、史书体裁、编撰内容上都有创新。

  全书贯穿了总主编“中国的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的编纂思想,创造了多种体裁的综合运用。除第1、第2卷按照具体情况写作处理外,各卷都分为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个部分。白教授的意图是,以序说开宗明义,以综述阐述历史发展的总向,以典志剖视各种历史现象,以传记体现历史人物群象。多种体裁的综合运用,可以多层次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的规律性和丰富性,以尽量达到贯通古今的要求。它不仅能够容纳有关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各种研究成果,而且能够适合各方面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研究兴趣,为中国通史的编撰和进一步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编撰中,白教授积多年功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全书观点、体例、定稿上悉心把关,决不敷衍了事。王毓铨教授在赠白寿彝先生的一幅对联中对这一巨著的完成给予高度称赞:“集一代之智慧,为百世之长编。”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白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宽泛,涉及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民族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并写有大量著作。他称自己是“杂家”,而中国通史的完成,正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潜心治史的结晶,是他整个生命的投入。

==========================================

http://baike.baidu.com/view/33465.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