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十章 六国毕一 -- 神州遗少

共:💬12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十章 六国毕一

第十章????六国毕一

韩赵两国天塌地坼,相继灭亡的时候,有一个大侠正叼着牙签,在燕国下都(易县)的古代洗裕中心里享乐。旁边伺候他的有两个美女,他所泡的是古代桑拿。这个人名字叫周润发。对不起,叫荆珂!美女是燕太子丹送给他的。这样描述荆珂是否会有争议,先不论了。泡完澡,荆珂振动长衣,又打上周润发的那种发蜡,坐上私人马车――也是太子丹送给他的,带着美女,高昂离去,一路唱着燕歌。这是一个古代非常奢侈阔气的大侠。

荆珂大侠生于卫国。卫国定都濮阳。濮阳可谓是人杰地灵之处,商鞅、吴起、吕不韦都是这儿的人,还有接受了三陪女的性按摩而不见效果,“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先生(前一时

间被凭为“中国古代十大杰出青年”)。

荆珂在我们的遥想中,属于“冷酷硬汉”型的大侠:脸上带有刚毅的线条,幽寒深邃的眼

眸里发出淡淡忧伤,特有的高傲冷漠与阳刚气质美结合起来,加上冷酷的外表,难以亲近

的倨傲气势,最令时代青年尖叫。荆珂体貌雄伟并不奇怪,因为他祖先是齐国人。齐国历

来多“勇”士,比如孟贲、乌获、齐人三杰,以及武松李逵什么的,都是钢铁硬汉。齐国

人单打独斗武功都很强,工技击,但是整体作战不行。

荆珂跑到燕国来以后,很能找到共同语言,因为燕国人也善打架。燕赵多慷慨悲歌的猛

士,比如后来的张飞,倘若举战国时的例子,则比如“秦舞阳”。秦舞阳也是燕人,这人

十三岁就能杀人,是古代的马家爵。长得环眼蒜鼻,性勇猛,多力善刀剑,与人罕言语。

他大约有一次跟人打牌,别人说他出老千,秦舞阳就急了,一锤把人锤死了,首脑迸裂。

从此人们不敢忤视(拿顶撞的眼神看他)。这个古代的马加爵――秦舞阳,属于迷离邪气

型的。

燕国为什么多猛人,这跟它的土质有关系, 风气是系于水土的。我的老家河北这块地方―

―燕赵大地,它的土壤都是从隔壁山西黄土高原上冲积下来的,属于次生黄土,没有经典

黄土的那种“自行肥效”功能,所以土贫――古人管它叫做“土薄”。土薄山寒,导致农

业不够雄厚,人们也就躁动。于是这里的人们性情卞急,轻生矜死,好气任侠,终于慷慨

悲歌,以豪放激烈闻名于诸侯。具体表现为脾气大、讲义气、不要命。“为报黄金台上

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是燕国人义结效死的写照。刘关张结义,就在这里,也毫不奇

怪。连这里的文章也带江湖悲烈之气:“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多么寒峻激扬啊,这是曹植的句子,突出燕赵之人重视友情、仗剑江湖的豪迈。

据说司马迁文章疏荡,大有奇气,也是跟燕赵间豪俊交游的结果。

不管怎么样,荆珂来到燕国以后,终于找到了感觉,他喜欢跟燕国豪迈的人来往,比如农

贸市场里边杀狗的――呵呵。狗在当时跟猪的待遇一样,喜欢被烹了吃,“燃”这个字,

就是在煮狗呢。荆珂还喜欢喝酒,他在农贸市场里和杀狗的一起,围着狗肉锅痛饮,旁边

还有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大兄。高渐离一边喝酒一边击筑,荆珂和着节拍而歌。当喝到痛醉

淋漓时候,就继之以大哭,哭起来旁若无人。农贸市场里的人都说:“这真是一帮精神

病!”

荆珂的特立独行催人回想起我们在大学里当文学青年时候的样子,我们也在清华大草坪上

痛饮,然后我们中间的“高渐离”也抱着吉他疾弹高唱,然后也乐也哭。路过这里上自习

的人说:“这帮人精神不正常!”

其实荆珂也属于文学青年,他喜欢看书,史书上说他“深沉好书”――在农贸市场哭完了

还要再看书,真是有病啊。但不知道他是否也写诗。总之他的性情非常迷杂不好理解,而

且不稳定,有间发性神经不正常的嫌疑。关于这一点,后边也有例证。

事实上,荆珂在农贸市场里的豪侠之风可能是硬作出来的,就跟我们在大草坪上哭唱都带

有造作成份一样。譬如荆珂有一次跟邯郸人下棋,在棋盘上争路,打起来了。邯郸人一拍

棋盘,怒而叱之,荆珂本来也想打架,一看对方牛眼瞪得如铃,竟然嘿然而钻出人群,逃

去再也不敢现身,一点大侠的面子都没有。还有一次他跟别人较量剑术(不是拎着剑互相

比拼招呼,是坐而论剑),那人嫌他的论点不足称道,于是一怒而拿牛眼瞪他。荆珂居然

又一次钻人群跑了。而且跑的很彻底,卷起铺盖卷离开房东,出城遁去,再不敢回来,连

围观者都非常纳罕(看来他的剑术不足以应战,不足以呼啸叱咤,甚至不足以自卫。甚至

剑术理论上也不足以折人)。

这两件糗事实在有损荆珂伟大形象。似乎荆珂只是在聚众喝酒的时候――没啥生命危险―

―才敢放开来折磨自己的胃和嗓门,真正遇上“大玩主”就全稀松了。当然我们因此就说

荆珂是假大侠也缺乏证据,至少他是有侠的情结的,呼吸扬袂之间追求着一种侠风致。

总之,通过支离破碎的史书记载,荆珂不是以可见的“武”见长,而是以意气上的“侠”

自居。是一种“精神侠”,而不似能砍能杀的乔峰“物质侠”。

不说荆珂了,我们再说说荆珂的赞助商――大名鼎鼎的燕太子丹吧。燕太子丹早年曾经留

学赵国。所谓留学,是我惯用的隐讳词,其实就是去当人质。他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跟

秦国赴赵人质“子异”的小儿子――秦王政,年纪仿佛,曾经一起玩尿泥玩得很快活,大

相悦,当时他们都不足十岁。

后来秦王政回秦国当大王去了,燕太子丹则继续当人质――在刚成君蔡泽的游说下又去了

秦国当人质――他成了人质专业户。由于对童年友情估计得太高,太子丹在秦国遭到了秦

王政的冷傲对待(可能后者让他去倒尿盆),于是他对秦王政切齿痛恨,誓报此仇。

我们知道,流落异乡的人,对异乡的恨往往是多于爱的。燕太子丹在秦国留学期间,饱受

凄凉,回国以后,要发誓报复秦王政,就是个例子。现在游浪于北京的外省青年,对于北

京人的怨言,是可以试想的吧。

但是燕国国小,力弱,报复的事不能得逞。随着秦人的逼近,三晋作为燕国的屏障,城堕

兵尽,燕国于是也危险了,太子丹的报秦也似乎有了一点兼为国家的意思,而不单单雪洗

私怨。但是互相的比例,我们也不好分析判定。

太子丹把他的刺杀秦王政计划对老师鞠武讲了,鞠老师闻言大惊失色,好像看见死人一

般,吓得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小便失禁。太子丹说:“您吃了什么不好消化的东西吗?”

“不是啊!你想剥秦国的逆鳞,这是取死之道啊!以秦人之强,我们燕国在长城以南,易

水以北(意思是燕国腹心地带),就全完蛋了。这事情万不可再讲了。”

鞠老师可谓比较理智。众所周知,燕国偏在北方,距离秦国遥远,是六国之中唯一几乎不

曾受过秦祸的国家。秦国奉行的是远交近攻之策,所以对燕国一向是拉拢态度,有时候结

为姻家,前段时间刚成君蔡泽游说太子丹入秦为质,也是为了促成秦燕联合,夹击赵国。

所以,以秦国兼并六国的日程表来看,燕国肯定是排在最后面的。如果燕太子丹无事生非

刺杀秦王政,那么不管秦王政被刺死与否,秦国都会立刻大举报复燕国,把燕国拎到日程

表的最前面去。太子丹刺秦,不论成败与否,都是显然以加速燕国的灭亡为代价的,岂不

自私。

虽说燕国迟早也要亡,但为了一己私怨,而宁可让国家提前灭亡好几年,这无论如何是一

个罪恶。事实也确实如此,本来韩赵灭亡以后,下一个日程表上是魏国,但由于太子丹派

人入秦行刺,秦国人很赏他面子,立刻把燕国的priority给提前面去了。燕国这个几乎从

来不曾受过秦兵进攻的国家,赶在魏国之前加了个塞,先被破国了。

按鞠老师的意见,不但不能主动刺秦,任何不利秦燕关系的事都不要作。所以他也极力反

对燕太子丹收留落魄逃遁至燕国的秦将“樊於期”。但是,凡爱逞匹夫之勇的人,往往都

有妇人之仁,太子丹“哀怜”樊於期的“穷困来归”,硬是不忍心收下了他。

鞠老师跺了跺脚:“你这是撩拨秦人的愤怒啊,是拿易燃品鸿毛往火红的炉炭上放啊。为

今之计,应该迅速结好六国,甚至北联匈奴,以自固燕国。”这是正路,但是太子丹不愿

意听。

太子丹之所以不计后果地非要刺秦,这跟燕赵文化有关系。燕赵土薄,民生粗砺,风高气

寒,所以这里人性情卞急,行事常为个人义气所激,而不避后果――张飞就是这样,为了

老二关羽死了,就豁出命去要报仇,不惜毁坏一切作为代价,哪怕让全军穿白带孝,整个

人都疯了,终于把自己搞死了。所谓激于义气,为了报仇而刎喉不顾、据鼎不避,甚至连

上一国人命作代价,在燕赵人看来,似乎也是值得的。总之一句话:你要是逼我,我就跟

你玩儿命!不惜一切代价地玩命!

太子丹就是要玩儿命! 不计一切后果!

这大约就是猛人的特点吧,而燕赵偏多这样的猛人文化。看来,文化决定性格,性格决定

习惯,习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不虚言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