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瞎子的故事 (一) -- 老光

共:💬32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到七一、七二年开始有所提高。

  比较典型的事例有:

  大米供应,南京在粮食开放前,中熟米(籼米,南京人不爱吃,但出饭多)一毛一分几一斤,大米(南京的叫法,粳米,比较好吃但出饭少)一毛四分九。在七一年以前中熟米是限量的,每人每月只能买几斤,大米只要有粮票随便买。大约七一年以后就反过来了,大米限量中熟米随便买。

  在文革前,南京经常可看到一次买两三毛钱肉的,那时肉、鱼也是随便买(除了60到62年),但大部分人家极少吃肉,一周能吃一次有肉的菜算条件较好的。到后来你要买半斤以下小刀手都不愿切,虽然开始要肉票,这是人们吃肉开始多了而产量没跟上的原因。

  大约到66、67年,商场自行车还是随便买,但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七十年代开始要自行车票,能拿到票的基本上没放弃的。

  给我的感觉,直到68年老百姓生活水平还是与64、64年差不多,没什么变化。68-71年俺在插队,城里的生活不大清楚,不过我们队上这三年工分值都在上升,每年一天工上升五分钱左右。七一年回城以后感觉是缓慢上升,直到八十年代上升就比较快了。

  那段时间农产品因为一直限量供应,对高收入者可以说有下降,低收入者有所上升。自行车、收音机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进入普通人家,当然收音机也有价格下降的原因。黑白电视机大约是七五、七六年。

  

通宝推:大头大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