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就曹操墓的真实性与天地一沙鸥商讨 -- 方解石

共:💬269 🌺343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曹操墓不可能出现倪方六所称的告地状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刘老先生的话。

刘庆柱:我就是说当时是王陵,如果他是汉代,是王陵,但是东汉的墓挖了7个了已经,王墓没有一个出墓志铭的,也没有一个出哀册的。

那么,为啥倪方六咬定一定会有类似的东西出现呢?我把他引用的例子放下面了,有兴趣的自己去详细地看看是不是这样。

我想,想了解王侯级别的人到底是有没有这种告地状,我们需要先回忆下《西游记》。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太宗正在外面观看,只见那壁厢环佩丁当,仙香奇异,外有两对提烛,后面却是十殿阎王,降阶而至。那十王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过太宗。太宗谦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太宗道:“朕得罪麾下,岂敢论阴阳人鬼之道?”逊之不已。太宗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

人皇和鬼王是互为行礼,而据我们看倪方六的引文里,地下状,相当于一纸阳间给阴间的介绍信。这介绍信交给谁?

从内容上看,西汉人心目中的地下官员有“地下主”、“土主”等;东汉时期陶瓶文字中的地下官员有丘丞、墓柏、地下二千石、蒿里君、决曹、尚书令等。

如此说就好理解了。介绍信交给的鬼官的级别,在西汉时期还是模糊的“地下主”、“土主”,到东汉时期开始有具体的官名称出现,最高到什么级别?尚书令。

这尚书令是啥官?起码比曹操的官衔要低五六个级别。http://www.bfbkw.cn/view/23138.html

http://wenwen.soso.com/z/q138934271.htm

那么曹操下到阴间,有必要跟这样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官通报一声吗?帝王下到阴间呢?

当时的墓志,可以看出来,主要内容还相当于一个阴间介绍信,这和后世的纪念性质是有区分的。(唐代墓志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1210021.html?fromTaglist)

这或许是当时的天子和王侯下葬的时候并不用告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汉朝及以前,从中国传统的官场和等级文化上来讲,大人物去阴间,是不需要进行通报的。

因此曹操墓,是并不太可能有墓志的。

倪方六又提出曹操墓可能有印章。我们知道,据目前这个墓的情况来看,曹操下葬不久就遭到了损毁,那么,即使有石质或者其他材质的印章也很可能被掳走破坏。这样后世的我们如何能发现?除非坐时光机抢救出来。一定要有印章才能证实,其实是一种故意刁难的做法。倪方六岂能不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证实那些铭牌是真的,且出土于这个墓,基本就能证实这是曹操墓,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倪方六在自己的blog里面也说过他认为这个墓属于曹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0g8ec.html

但是后来又变了,这是为啥呢?正是因为几位老先生和考古队长的话(这几位是听了媒体的一面之词,觉得倪方六是明知故意找茬)激怒了他,所以翻脸不认人。不过他还算不错的,过去的blog并未修改,而只是在新的blog里面小小的“糊涂”了一把,“质疑”了一把而已。不愧是媒体人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0gage.html

对墓志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确实是存在争议的,目前中国史学考古界至少有四种观点。我这里不用自己的文章,而用和刘庆柱老师同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彭卫(彭现供于历史研究所,刘原供职于考古研究史)的研究成果来说明。

彭在与杨振红合著的《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中的观点来说明这一问题。

墓志又叫墓志铭,会随葬于墓内。学术界关于墓志出现时间有如下看法——

1、西汉说。清人叶昌炽《语石》卷四,据《西京杂记》西汉杜子春临终作文刻石埋于墓前,以及《博物志》载西汉时南宫寝殿有葬铭,谓“此实志铭之始”。与刘庆柱老师是同事,同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超,对此曾专门作了考古,并著书出版,赵认为,西汉时期出现的“告地状”为墓志的滥觞。(参见赵超:《墓志溯源》,《文史》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2、东汉说。以罗振玉、马衡、赵万里等分据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张宾公妻穿中文.冯基石椁题字,认为此即墓志起源(参见罗振玉:《辽居稿》;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第二章《凡将斋金石丛稿》第89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卷一)。

3、魏晋说。日本学者日比野丈夫是此说的代表(日比野丈夫:《关于墓志的起源》,《江上波夫教授古稀纪念论文集·民族·文化篇》)。

4、南朝说。代表人物为清代学者顾炎武和端方(参见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二;端方著:《陶斋藏石记》卷五)。

赵超认为,以上诸说中,以“西汉说”最有说服力。

图: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战国(秦墓)出土的木牍

赵的观点在中国考古界是主流,原南博考古队队长、现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王根富便认为,汉代有墓志了,赵和王的观点都是“西汉说”的代表。为什么考古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的无数次的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西汉时“墓志”,即“告地状”。

《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认为,在西汉前期墓葬中,有瘗埋告地状的葬俗。告地状系将死者从阳间移交到阴间的书状,通常书写在木牍上,其行文格式略同阳世官方文书,主要记录死者姓名、籍贯、丧葬时间、所携带物品(随葬品)以及移交对象。

如江陵凤凰山10号墓告地木牍云:“四年后九月辛亥,平里五大夫伥(张)偃(敢)告地下主,偃衣器物所以蔡(祭)具器物。各令会以律令从事。”(1975年第九期《文物》上《关于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座谈纪要》)

江苏邗江胡扬五号汉墓告地状云:“七年十二月丙子朔辛卯,广陵官司空长前丞(龙?)敢告土主。广陵石里男子王奉世有狱事,事已复,故。郡乡里遣自诣穴。八年狱计承书从事。如律令。”(《1981年《文物》第一期:扬州物馆馆《江苏地步工胡扬五号汉墓》)

从内容上看,西汉人心目中的地下官员有“地下主”、“土主”等;东汉时期陶瓶文字中的地下官员有丘丞、墓柏、地下二千石、蒿里君、决曹、尚书令等。(1980年第一期《文物》:唐金裕《汉初平四年王氏朱书陶瓶》)

买地券中则有丘丞、墓伯、地下二千石、墓左、墓右,主墓狱史、墓门亭长。(《贞松堂集古遗文》卷一五“延平四年买地券”)

实际上,墓志的实际出现时间,应该比西汉还早。

图:北魏王礼斑妻舆砖铭,早在汉代就有

学术界认为,告地状是后世墓志的源头。但据文物资料,秦墓瓦文较其更早。秦始皇陵西侧秦刑徒墓出土18件瓦文,有19人的墓志文,行文格式有:地名+人名,地名、爵名+人名,地名、刑名+人名,地名、刑名、爵名+人名等类型。(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文物》1982年第三期)

与告地状性质相似的还有墓砖铭,其内容包括死者名籍和身份。赵超在《墓志溯源》(《文史》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证明,传世年代最早的墓砖铭是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公元76—84,比曹操死早一百多年)的,用者多为普通百姓和社会下层。

如洛阳东汉刑徒墓地出土大量墓砖铭,其中一块云:“无任河南雒阳髡钳赵巨元初六年闰月四日物故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东汉洛阳城南郊的刑徒墓地),《考古》1972年第四期)

从上所述,大家应该很清楚,刘庆柱老师的所谓“墓志铭在东汉晚期是不会在墓里的”,到底是内行话,还是外行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