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海三十年往事(一)走穷命带财运的朱鎔基 -- 大势至

共:💬392 🌺2195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房子,上海永远的难

87年目标是人均2平米为特困户,不过是居住面积,99年时解决的4平米是建面。

现在上海的困难户标准不是人均而是户均三十平米以下的。

作为穷人一定要赶上大潮,一旦落潮而被遗忘,那要翻身就难上难。

九十年年动迁一刀开在黄金地段老城区,刚好解决大量老式里弄居民,当时规定6层以上楼房是不能动的红线,所以很多解放后建的楼房就留下了,这就是现在要解决超小户型和非独改独立成套户型--大批合用煤卫楼房的由来。

但是最苦的不是楼房居民而是大量被漏下的老房居民,水电煤设施都不能与楼房相比,夏天暴雨进水,刮大风掀屋顶,都在这些老房区。我曾在2003年去年江南造船厂附近的一条小巷,真不敢相信这是在上海,还以为是拍旧社会工人棚户区搭的景呢。

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心理生理都会有很大压抑,只能依赖政府大片消灭简房棚户区,义不容辞。

不过现在上海的新型困难居住民有与土人不同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合租房,曾有一间接53平米建面的两室户老楼房,住进了十八个大小伙子。

写字楼区,星级酒店包括上海纺织厂都在大量雇佣外来人员,有些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必须近工作单位而居,取缔群租房,上海的运营成本就居高不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