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竺可桢眼中的气候变化 -- 种植园土

共:💬11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东东很不错。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1.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有多大程度脱离了正常的波动,而其中有多少应归结于温室气体(GHG)效应。比如图中1000AD前后也有一次明显气候上升,幅度也是很大的。此上升时肯定和温室气体完全无关。

1000年在地球的演进历程中不过是一瞬间而已。竺可桢的研究跨度约为5000年,得出的结论是小波动很多,大波动(+-2C)也不止一次。我们目前看到的温度升高还不到+1C。

从研究方法看,西方学者多是根据冰川中存留的动植物或者是同位素(如氧18 VS 氧16)间接判断温度,误差很大(中国考古一度试图用碳14搞夏商周断代工程,闹了很多笑话--假如95%置信区间大于等于1000年,还断代干么子?)。

中国的信史可追溯至841 BC共和元年(罗马建城和希腊第一届奥林匹克差不多都是这个时代,但没有可靠历史记载),中国人的历史癖延续至今日,每年都有历史记载。竺可桢凭借当时人类直接观察,辅之以考古发现,相对要精确不少。

因而,拿西方的科学依据断定地球变暖有可能太早了一点。

2.人类活动对局部环境的影响大还是全球温度变化影响大。

人类活动对局部气候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历史上的记载很多,近期观察也不少。比如,前几年黑龙江填湿地垦田对农业小气候的影响再明显不过;再者,东南亚砍伐雨林种植棕榈油普遍造成当地雨量减少,旱季延长。

但上升到全球领域,全球气温受人类多大影响是颇难判断的。我相信肯定有影响,但影响多大很难说。是工业活动影响大还是农业畜牧业活动影响大也很难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