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理解》的再说——(注:语言哲学范畴) -- 涉雪之狐

共:💬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理解》的再说——(注:语言哲学范畴)

其实这文章源于我一个朋友的问题,他也是这个论坛的常客,我叫他草人。

草人有个想法:

他认为——

1、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私人体验所得的感受,作为他言语行为中所使用的“语词”的语义。

2、每个人的私人体验所得的感受,是不同的。

3、所以——人在与他人交流时,即使他们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语言系统的符号。比如他们都说“人”这个词,但是——却可能是意义迥异的。

4、所以——草人疑问——我说的话,别人听了,别人真的理解了吗?

或许别人以为自己理解了,但他是真的理解了我所说的话了吗?

这就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语言分析哲学出现之前的哲学问题之一。

它产生的原因是——

笛卡尔的主体性确立以后,产生了认识论哲学。而认识论哲学的逻辑导致了一个“封闭的个人”世界,也就是说——个人的世界观想,与其他个人的世界观想之间联系的通道,是如何形成的?源于个人认知的感觉判断,如何形成了现有的——具有公共性的知识?

我和我的其他朋友,将这个问题简化成了——口袋与口袋里装了什么的问题。

我们假设——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是一个口袋。每一个词的意义,都是口袋里的内容。而口袋是打不开的,内容无法呈现于他人的直接视野之中。

那么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交流,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猜这些口袋里装了什么?

而这个行为——就是——一般人在日常语言范畴所称的“理解”。

一个人,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理解】了对方所说的话?

这其实是——对【理解】一词的详细解析。

我是这样想的——

1、两个人交流,使用同一个语言体系的符号系统。

2、每个人都有各自对这个语言体系中的每个符号的意义认知。这种认知,我可以认为——它源于——个人对这个词所意图指向的某个对象的感知感受。

这是最初的前提。

那么一个人如何能理解另一个人的话语呢?

很显然——对方的口袋是打不开的,他口袋里装了什么,这个人无法直接从对方所使用的语词符号这一个信息上得知。

但是——

对方的表达很显然是——以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表达——为特点。

也就是说——对方的语言表达完全可以看成——

对方在一次发言中,给出了“哪几个口袋”,而所给出的“这些口袋”,口袋之间的关系——对方是如何安排的?

而听者对说话人的言语进行【理解】这个行为——

我认为是一种比对。

听众有自己的“口袋关系安排”,他是拿自己的“口袋关系安排”来与说话的人的话语中的“口袋关系安排”进行结构性的比对。

而听众的口袋关系安排的依据,是以他个人对每个语词符号所标示的那个对象的感受——为依据,然后将每个口袋(语词)与其他口袋(语词)进行了关系安排(如我上贴的例子)

他通过——自己话语中语词之间的关系——与——他人话语中的语词之间的关系——的结构性的比对,来判断——对方的语词(口袋)的意义(装的东西)——是不是和自己口袋里的东西——一致。

这其实是——从对方的口袋的安排秩序来判断对方口袋里装了什么。

也就是说——

原本是内蕴于语词之中的意义,通过语言表达中的语词关系——而外显化了。

也就是说——

言语行为——并不直接传递——私人的感受意义,但传递——私人感受意义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符号关系。

符号关系的二人比对,如果相同,则意味着——二人获得了彼此理解(因为——只有口袋里装了相同的内容,口袋之间的关系才会一致,而通过关系,就可以以自己对语词的私人理解作为对方使用该语词时所欲表达的语义)

而如果不同,就意味着——需要进行二者各自话语结构的——彼此协调。

不同——表现为两个结果——1、不能互相理解,2、观点迥异。

而交流行为,讨论行为——是为了彼此协调,使话语中的语词结构关系能达成一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