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战争评论】从刘邓到祁山 -- 纵谈攻势防御 -- 萨苏

共:💬49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首先必须从战略上看问题--陈毅

陈毅于一九四八年八月上旬,在河南省宝丰县召开的中原野战军第一、

三、四、九纵队团以上干部整军会议上的报告记录稿的节录。

=================================================================

=================================================================

(一九四八年八月)

毛主席讲:"军事上的胜利是大革命胜利的标帜。"

这一标帜是很显著的,这是头旗。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大革命的先导,

是第一位的。

毛主席特别指出这个胜利的重要意义。对于军事的胜利,我们的同志每

每只看到缴获了多少枪炮,虏获了多少人马,甚至一些高级干部、旅长、师

长,一直到纵队司令员,往往拿缴获多少来判断胜利的大小。毛主席讲:缴

获多少,这是战役问题、战术问题。自然,我们党不能俘虏和缴获大批敌人、

马匹、武器,便不能壮大自己。可是如果死看这一点就以为满足,不去解决

战略问题,也还是要失败的。项羽七十二仗仗无不胜,每仗俘虏人家的兵,

最后一仗失败了,就整个垮了。因为楚霸王缺乏战略指导,把他的大兵团摆

在荥阳,与汉高祖对立,牛牴角,打得汉高祖没有办法过荥阳河,不能超过

伏牛山。可是汉高祖比项羽厉害,他实施战略迂回,收复邯郸,打到济南、

临淄,韩信大军南下,项羽的屁股徐州没有保住,灵壁核下一仗大败,项羽

全军覆没,落得乌江自杀。蒋介石恐怕连项羽这点自杀的决心也没有(全场

大笑)。

毛主席讲:我们歼灭了敌人一百二十万,两年我们可能歼灭敌人二百五

十万(昨天广播为二百七十二万)。这是我们伟大的胜利。可是只注意这点

不行,更要注意到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能否在战争中掌握主动,包括吃饭

问题,战争在哪里打,把战争引向什么方向的问题,几百万的军队要吃饭、

屙屎、洗澡、睡门板,牲口要吃草,这样一个巨大的无可避免的消费放到敌

人区域,敌人就受不了。如果把这一战争重负长期放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受

不了。如果不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只注意在我们区域里消灭敌人,俘虏敌人,

最后还是要失败。战略问题最重要的是双方吃饭、屙屎、洗澡和牲口吃草等

问题。这一个问题解决的好,在蒋区吃的多,在我区吃的少,战争持久下去

一定能胜利。毛主席特别提出,战略问题着重于对人民负担、军队取给于前

方与后方支援的综合研究。大部取给于前方,敌人吃亏大,我们就一定能胜

利。一切靠后方供给,后方就来不及负担了,虽然前方天天打胜仗,还是要

罢战谈和;人家不和,你就支持不了。所以毛主席讲:人民解放军最大的胜

利是去年转入进攻。去年七、八、九三个月,刘邓大军走前头,转入大别山,

其次陈谢[1]转入豫西,陈粟[2]转入豫皖苏,这是带决定意义的步骤,改变

了整个战争形势,扭转了战局。这是战略的胜利,我们全党干部一定要认识

这一问题。

蒋介石这个人懂得战略。毛主席讲:蒋介石不是完全不懂战略的,多少

懂得一点。蒋介石的方针是无论如何把战争摆到解放区,保证吃饭、筹草、

抓壮丁、搞鹿砦一切都出在解放区。毛主席讲:蒋介石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是

使他的管区不受战争影响,或付出的很少,这样支持三、五年,则不愁解放

区不垮。小米没有了,壮丁没有了,到那时党性再强也要受影响,只能去打

游击。我们一百多万军队,蒋介石二、三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吃他

三年五载,双方五、六百万人,光屙屎一天也要屙五、六百万堆。你能俘虏,

可是俘虏也要吃,俘虏过来的第一天马上就要解决伙食问题。所以去年我们

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包袱放

到"蒋委员长"头上。战争是一个皮球,他踢过来,我踢过去,最后踢到他

头上。战略上如果不考虑战争消耗,不考虑几百万人的吃饭穿衣,就不是战

略家。这是古今中外没有人讲过的,毛主席讲了这句话。去年转入进攻,毛

主席讲话非常谨慎。去年八、九月中央只讲"反攻",不讲"进攻"。反攻

的意思是反到什么地方不一定,反不过去再回来(全场大笑)。毛主席讲得

非常谨慎,量力而行,毫不吹牛。一到十一月,大别山的部队统统解决了棉

衣问题,刘邓一个电报,棉衣可以解决,大别山巩固了。毛主席说可以叫"进

攻",不是"自卫战争"了,而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战争的进攻。

反攻是带有自卫的性质,人家打进解放区,你反出去,你们都是军事家,都

能了解反出去太远了还要糟糕。毛主席曾估计到进入大别山有各种困难,甚

至于估计到打不好再回来,不能死在外面。试一下,胜利了,站住了脚。这

是战略上的胜利,毛主席在给刘邓的作战指示中曾讲过:"蒋介石的反革命

战略方针是要把全国战争的负担加到解放区身上,达到彻底破坏解放区的反

革命计划。我们的战略就是要尽量破坏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把战争引向蒋管

区,使蒋介石担负全部战争负担,达到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别山的行动取得

了伟大的胜利。"毛主席报告[3]第一段里讲:"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间人

民解放军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破坏了蒋介石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

企图彻底破坏解放区的反革命计划。现在战争主要地不是在解放区里进行,

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里进行了,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

里了。"把战争的车轮扭转过来,以蒋介石的人力物力支援战争,用蒋介石

的骨头熬油,把我们解放区的力量培养起来,支援前线。这是战略上的胜利,

再加上战役上战术上的胜利,一定能打胜。毛主席特别强调战略。去年冬季

我在陕北时毛主席谈了这些问题,今年五月又叫我去一次,又是淡战略问题,

这是古今中外未有过的军事学。这一战略上的解释是任何书本上也未讲过

的。我们对于军事上的胜利,首先要从战略估计起,其次才是战役与战术的

胜利。如果战略上失败,战役战术的胜利不能改变战争局势。华野的部队打

一次胜仗,枪搞得多,弹药搞得多,全军就高兴狂欢,有的通讯员打马游街,

第二天战场上枪炮齐鸣,掉手表的,换钢笔的,哈哈大笑,快乐得很。但是

打一仗如果没有搞到东西,仗打得苦,这就骂娘发脾气,抱怨上级,"你是

嫡系,我是非嫡系"。这些都不是从战略上看问题。还有打钳制的打得多,

补充不大,队伍苦了些,就影响情绪。自然我们领导上要负责,在分配任务

时应尽量照顾。但有时也很难,敌人恰恰从这方面来,你的部队离得近,只

有用你的部队去抵住敌人。我们今后要注意对钳制部队的补充表扬。毛主席

特别奖励我们:"你们是主力部队,主力部队就要吃苦。"(大笑)挺进中

原当然是主力的事,不能拿二、三等的部队。你既然是主力,就应该跑去受

困难;你主力受不住,二、三等的队伍一去就完了。(大笑)

将来挺进大江以南还是要主力去。如果拿晋冀鲁豫的二、三等部队进入

大别山,当然要拖垮,不会保持现在的样子。所以李先念同志[4]在中央会议

上讲:有些同志说这样好的部队这样拖太可惜。毛主席马上讲:就是要你们

拖,你们拖还能拖出来,人家拖就拖垮了。主力比较老,配备比较强,你们

要负担主要的任务。挺进敌后,转变战略,更要使用这些部队去。国民党为

什么不拿一个部队挺进太行?军事上是相对的,对我有利,对敌人就有害。

我们可以挺进到大别山搞他一个大转身,使蒋介石作战略上的撤退,几百万

军队向后转,真是转不过来。既然我们能这样,国民党军队为什么不这样?

国民党地主阶级的军队是没有我们这样的阶级觉悟的力量的。傅作义试过一

次,挺进河间,把我们的孙毅[5]同志搞得恼火,但是当他们察觉我方有备时,

还是赶快回头。美蒋顾问为什么不能来这一手?这是因为他们部队的素质不

行,干部的素质不行,军队反人民的性质,确定了不能干这一手,如果他把

十万人开进太行山,那就会被消灭得更快。毛主席反复他讲,第二年的胜利

是战略的胜利,因此有很多战役的胜利。反过来了解是不对的。战争第一年

敌人疯狂进攻,敌人各路大举进攻,我们解放区不能当面迎敌,被迫撤退,

在不断撤退中争取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一个旅、一个师、一个军地歼灭敌人。

战争第一年的形势我们是以退为进,以撤退地方换取歼灭敌人,达到转入全

面进攻。蒋介石进到济宁、兖州、泰安、新乡,西北一直进到绥德、葭县[6]

都是在黄河岸上。我们战略撤退的终点也是黄河。蒋介石的战略进攻的最高

点是达到黄河南岸。这是第一年的战争形势。一到第二年七月鲁西南战役消

灭敌人九个半旅。在此前后,东面打盂良崮[7],西面打刘戡[8],敌人进攻

达到了顶点,蒋介石拿出吃奶的力量也不能再进了。我们也不能再退了,再

退解放区将受更大破坏。去年七、八月无论如何要战略反攻,敌人的兵团都

摆在黄河南岸,他的屁股后面很宽。我们反攻,敌人被迫来一个大转身,但

是来不及,造成很大的失败。犹如关公与黄忠打,关公退两步来一个拖刀之

计把黄忠捉了。蒋介石是中了毛主席的拖刀之计,战略上陷于混乱,手忙脚

乱,南京、武汉发生问题,他就顾不上整沂蒙山区了,整个战争发生了带有

决定意义的变化。

毛主席的指导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是有重要意义的。你们第一次进入鲁

西南消灭整三师,正在向豫皖苏转进,看到不对又转回去。因为那时我们整

个野战军的序列还没有编成,进入敌后作战是很危险的,有被歼灭的危险。

山东军队进入淮北很不利,水太大,不得不撤回。第二年转入进攻当然也有

些困难,如政治上没有准备,没有研究政策,装备没有减轻,一个命令就走,

会都没有开好。陈粟部队更是没有准备,部队拖得很苦。这些困难毛主席与

中央早已估计到了。毛主席曾估计到我们到新地区后,新兵没有补充,伤员

无法安置,弹药没有补充,枪打不叫,炮打不响,他们相信这些局部的代价

一定要付,但是也估计这一代价可以收回,以这些具体的削弱换得战略上的

绝大胜利,所得大大超过所失,所以坚决进军向南。刘邓是第一个出来,陈

谢兵团是第二,我们是第三。陈粟兵团在渤海曾要求一个礼拜的时间作些准

备工作,中央不准,连电要我们赶快过河。到聊城后,我们要求停三天解决

给养问题和弹药问题,并安置一下伤病员,中央急电催我们过河,留人办这

些事情,当时真是"火烧屁股追得紧"。现在我们才懂得了,这是事关战争

成败。我们的队伍拖垮一点,这些困难是局部的;这等于我们野战所付伤亡

一样。我们野战消灭敌人要付伤亡,大家认为是应该的,而对这样一个战略

收获付出代价难道就不能理解了?我们现在还要准备下一次战略进展,还有

一次、两次的挺进,我们各级干部要和毛主席的思想一致才能领导这一工作。

我们过去对于这个问题不了解,讲些怪话,是因为我们幼稚,这样一个大的

原则问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快了解的。

当你们初出陇海消灭整三师时,我们部队走淮北不利,两淮失守,我们

就向中央提出一个建议:是否打出去,向四川,渡长江,中央说:"太早,

等一下,问题提的是适当的。"军事上,无论如何,战略意义很重要,必须

使全体战士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部队大部是北方人,要他到南方"蛮子"地

区是很不容易的,过黄河就是一个问题,比妈妈死了还大。我们的干部对于

这一问题也是不了解的,过去两年战争的胜利是从各个战役得来的,更重要

的是战略的胜利。昨天晚上,新华社广播两周年总结并提出第三年的任务,

第一条是把战争继续引向蒋区,深入蒋区消灭敌人,一句话就是要过长江。

我在华野作报告要继续把战争引向蒋区,一个调皮的战士马上说道:"首长,

你不要讲得那样弯弯扭扭,你就说过长江。"这个山东同志很痛快,实际上

就是过长江。现在的蒋区已经不是很远了,只剩下九个省,最南也不过镇南

关[9]。我们过去说抗战到底,"底"是指鸭绿江。华野部队有些人说怪话:

"胜利是哪一年啊?消灭一个二十五师,还有一个二十五师,消灭一个三十

师,又有一个三十师,究竟是什么时候完?"实际上再深也不过九个省,远

也不过九个省,并且不要省省都到,只要占了四川、湖南和两广的一部,蒋

介石的统治非结束不可。消灭蒋介石的残余,只要几个兵团就行,一纵的几

个同志昨天汇报中提到部队疲劳,装备减低百分之六十,三、四万人的纵队

现在只有万把人。这一定影响情绪,影响战斗力,这种编制许多仗不能随便

打。可是这一损失不是白费的,整个山东、华北、中原解放了。刘邓兵团一

个纵队损失三万人,但是地方武装有发展。我们损失几万人,换得整个山东、

华北、山西与中原解放,实际是再便宜没有的了。所以问题必须从战略上去

认识。我们现在准备下一次的战略展开,对于这一问题要很好的解释,不然

要引起混乱和逃亡。毛主席讲:为什么我们能打败蒋介石,取得全国的胜利,

就是去年战略的胜利。不管任何困难,我们拿出党最好的部队,如一、二、

三、四、六、九各个纵队,原先的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的一部,中野就是那

几个部队,拿出自己的血本去搞。这是相当冒险的,领导四万万五千万人民

的大革命没有这样大的决心是不行的。毛主席讲:假使我们不出去,刘邓打

了那样的胜仗仍旧撤过黄河,所有部队都可以得到补充,所有同志都会满意,

可是敌人也要继续过河;刘邓不出去,山东的部队也不能够出来。敌人仍在

山东打,冀鲁豫、豫北、鲁西南一直打到现在(十二月底),我们的解放区

一定要垮,山东一定不能支持。山东只有退到渤海区,山东的敌人就有可能

从济南打通津浦路。我相信我们野战军还可能打些胜仗,消灭他几个军,可

是这一、两个军的代价不能补偿战略的失败。我们的解放区是以山东、河北

平原与大行为基础的,山东一失,基础动摇,我们就只有东北了,战争就难

以支持。所以去年的战略进攻看来是有点"搬蛮"[10],可是这个"蛮"不

得不"搬"。那时,我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奇怪:与毛主席在一起多年,毛主

席向来是极关心部队的,只要你一讲部队困难,他就要你休息几天。这次就

不管,不准讲这些,并且追问不过河的是哪一个,"请立即查明予以处分,

报告本部为要。"

这个官司直到现在还未打清。我这里必须说清楚,下一次的战略行动比

去年要好得多。今后过长江时,整个中原已经解放了,那么就坐稳了半边屁

股。华野进入淮北、安徽、江西;你们进入两湖、江汉[11],进入湘鄂西、

陕南[12],进人四川。这与去年突然跃进大别山是不同的。同时,两年来战

争情况也变了。去年华野部队执行这一战略行动时,也是有些怪议论。一个

同志跑来说:"我看很严重。最近这样搞法,历史的惩罚等待我们。共产党

的长征没有哪一次不失败,如井冈山突围,朱毛万里长征,徐海东从鄂豫皖

到陕北[13],李先念到陕南[14],都是不得了,基本上是脱离了党政军民

的帮助,孤*_ 军深入,焉得不败?这次为什么不在内线作战?内线作战伤兵

好安置,炮弹能补充,一个仗打不好跑到大别山,我看刘邓到大别山要。 倒

霉!现在把我们也送去,这一定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自然你说这个议论完

全没有道理也是不对的,但他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看到一年多来的战争变化。

实际上历史上的每次长汪都是最后没有办法了才突围,今天是我们解放军经

过一年的胜利之后最后主动地向敌人进攻。苏区长征是最后没有办法了,三

十六计走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是保存革命力量的办法。

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一个是胜利的局势,一个是失败的局势,过去的

长征一定要失利,这次就一定要胜利。

过去长征受到历史的处罚,这次进军须受到历史的奖励,因为现在与过

去基本上是不同的。过去蒋介石对付我们长征的队伍是前截后堵,拦腰一棒,

全国统一"围剿"我们;万里长征是万里长跑长追,追得你屁滚尿流,那是

敌人胜利的"围剿"。现在是蒋介石惨败以后,一路撤退,各路惨败。我们

一进入大别山,他必然要撤退;华野与陈谢部队加上去,敌人就一定失败。

那个同志和我谈到天亮时,他还是半信半疑,临走时说:"你信你的,我信

我的。"我们是充分估计了困难,五、六、七月粟兵团的一、四、六纵队准

备过江[15],像你们去年一样先到那边。我们充分估计了困难,并且困难不

会少,可是一定要估计到胜利,因为十万大军进入江南,中原敌人就顾不过

来了,他就不会去争鹿邑、南阳,他就要去衡州、浙赣路上布防,中原的大

城市就可以彻底收复了。经过了第二年的战争,敌人士气更低,因此过江的

困难比去年要少得多。这样的估计才是正确的。

注释:

[1]陈谢,指以陈赓为司令员、谢富治为政治委员的太岳兵团。[2] 陈粟,此处

指陈毅、粟裕率领挺进豫皖苏地区的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

[3]毛主席报告,指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李先念,当时是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5]孙毅,当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6]葭县,今佳县。

[7]东面打孟良崮,一九囚七年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

县东南之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等部三万二千余人,沉重地打击了

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8]西面打刘戡,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至三月三日,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宜

川县城及其西南的瓦子街地区发动宜川战役,歼灭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以下二

万九千余人。

[9]镇南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国境线上,一九五三年改名睦南关,

一九六五年又改名友谊关。

[10]搬蛮,西北土话,蛮干的意思。

[11]两湖、江仅,指湖北、湖南和江(长江)汉(水)平原。

[12]湘鄂西、陕南,指湖南、湖北西部和陕西南部地区。*_

[13]徐海东从鄂豫皖到陕北,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担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的徐

海东与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率部长征,两个月后进入陕南,任中共鄂豫陕

省委代理书记。一九三五年七月,为接应已到川北松潘地区的中共中央,率部西进

甘肃,于九月到达陕北。

[14]李先念到陕南,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集中三十余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

区,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根据中共

中央指示,指挥中原突围,并带领主力一部转移到陕南。

[15]粟兵团的一、四、六纵队准备过江,一九四八年一月,中央军委为迅速改

变中原战局,指示粟裕率领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的华东野战军

第一兵团,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渡长江甫进,执行宽大机动的战略任务,创建闽浙赣

根据地,以吸引中原地区之敌军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该

兵团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故简称"粟兵团",渡江后称东南野战军第

一兵团。经粟裕建议后,五月初,中央军委采纳粟裕的建议,决定该兵团暂不

向江南作战略机动,先加入中原作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