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半原创】朋党论 -- 华恩

共:💬26 🌺42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看出楼主是什么观点,我说说我的观点

这篇说辞恰恰深刻地反映了儒家哲学的问题所在:道与利不同。以道为朋,则为君子之党,否则是小人之党。

道是什么呢?或曰: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更深层次的说法是仁义,儒家学者认为所谓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多半是由仁义导出来的——尽管逻辑上肯定不通,但是我们姑且这样认为。那么仁义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行仁义呢?仁义是爱,忠恕,其实都不过是对别人好罢了。

以本人对论语的粗浅理解,我觉得老夫子在劝人行仁义的时候,无不是用功利作为说教的依据的,尽管他反对大家功利地行事。还是孟夫子直白,一句话就说穿了行仁义的原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夫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但是人们经过了足够多的血与火,以牺牲无数生命积累的知识到了一个质变的时刻。人类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后,终于可以在哲学上获得一种新的认识了——行仁义这种长远的功利所获得利益远远大于恃强凌弱这种短视的功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行仁义的王道来代替丛林法则了。于是老夫子横空出世,带领一群贤人弟子为世人竖起了一杆高高飘扬的仁义大旗,并终于在400年后取得了垄断性的思想统治地位。这件事的意义无论从任何角度评价其重要性都不能低估,因为这是人类哲学历史上的最伟大的突破之一。

只可惜,后世的儒者为了崇高自己的理论——一如现代共产主义者的做法,把儒家仁义的功利基础给生吞活剥了,于是本来是对“丛林法则”之类功利辩证而出的“仁义”功利,就成了绝对的真理,不再需要其功利的逻辑背景和命题成立所需的客观条件。再加上统治者为其所需而进行的改造,仁义已经不再是仁义本身,而是变成了集权统治的道德基础。一个如此伟大的哲学很不幸地成为维护残暴和愚昧统治的帮凶。正因为孟夫子如此直白地说明了仁义的功利基础,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很头疼亚圣的学说,因此长期对其不予承认。

那么说仁义所代表的道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所采取的行动,因为如果获得了最多数人的支持那么你的力量往往也就最强大,因此我们不能弱肉强食,要按大家普遍接受的原则去公平地做事,这就是所谓仁义的道。道与利不同吗?道其实是利的一种,是更长远的利,更准确地说是人类智能所及能够判断出来的以自身能力能够获得的最大的利益。而这样的理智分析之后,行仁义往往能够获得最大的利,这就是真实的道。既然最大的利益受人类智力水平的限制,那么哪种利是最大的利,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只有靠各自遵循自己利益判断,并经过不断地博弈,最后大多数人达成对最大利益比较统一的认识,这就是我们的道。这个过程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道就是利,每个朋党都以维护自己的利的博弈来形成这个国家统治集团的利,如果他们博弈得出来的利能代表国家大部分人的利,他们的统治就可以维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