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届团中央高层领导转岗去向回顾 -- 神仙驴

共:💬107 🌺3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刚查了下60后的副省,这三种人也是非常得多啊。

152位60后副省部级官员中(可能有少量遗漏):

30个为非常严格意义上的三种人

(出身不是这三类的,即使后来长期担任此类职务也不记入,比如赵勇等;或者这三类任职时间不够长,或断断续续的,也不记入,比如公保扎西。这些人我把他们归作非严格意义的,简称“半个”)

17个“半个”

(像张晓兰这种,虽然后来进了团中央,但时间不长,而且出身是地方的人,通通不计入。)

另外学校和研究所里搞实际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比如那些校长出身的,或者类似夏勇这样的学者,也全部不计。

剩下的人中,有8人在企业,而且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没有任何正式的官僚系统的经历,如今到了副省之后,再转比较困难了。另外十来个企业出身的就比较聪明,正副厅级时就转掉了。(所以说人才大量流散到私人单位,倒也未必。)

而学者型官员在这里面的比重也很高,足有39人。这批人毕竟是搞研究出身的,所以严格一点,不计入三种人的范畴了。但这批人中,大多数得有高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党员,加上工作经历相当单一,所任职也有不少是人大和政协,或是校长。因此这些人计入分母也没有必要。他们将来的发展也多是副职为主,有他们自己的空间,与主流官僚系统构不成竞争关系。当然这批人中像夏勇、丁薛祥、李兆前之类的干部必须去掉,他们还是很有前途的。

所以目前在企业有8人+学者39人,再加上四五个称不上学者,但经历类似的“花瓶”型,如吉狄马加、徐冠巨等。学者之中目前已经拥有实权或将来可能会有高位的,宽泛点算,大概会有7、8个;企业这里算他有3、4个。减掉这些人后,我们再凑个好点的数字,结果算作42人好了(非实权或非体制内型)。

这样一来,(30+17)/(152-42)=43%,三种人的比例已经超过四成了,而且随着年龄降低,这个比例还有增长的趋势。倘若像网上那样,把任职经历中有过团的,或者当个两年秘书,或在各级办公厅干过的都算进去,那么分子肯定突破70。这还没有将学者计入分子分母。

所以说,这三种人的增加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确实在于制度原因。自从干部开始搞梯队建设以后,要想在一个个级别的储备干部中占先,自然得走这些途径了。

团不说了,而且也绝不仅仅是个转岗机制。除了赵勇这种虽然干了十几年团但也勉强可以称为转岗的人外,也有部分干部可是彻底的团出身,最初7、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完全是在团内的家伙,例如尔肯江这样变态的23年。

秘书则是始终不可避免的,早期也一直有。

学校这里倒不全是派系平衡的原因,除了那些学者的专业因素外,关键还是级别上升得飞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