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Contact 《接触未来》 -- 破铁头

共:💬34 🌺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萨根的风格算是科学浪漫主义吧

知识性很强,但也充满了浪漫主义,比如“宇宙中如果只有我们,岂不是是太浪费了”这样的名言。Contact中那些外星人和地球联系的方法都是他和其他科学家经过讨论的。比如说那个素数序列,如果只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常熟序列会怎么样?事实上脉冲星就是这么发现的,在历史上科学家还一度真以为发现了智慧信号,结果是自然现象。萨根把它改成素数序列了,可素数序列会不会也有可能由自然现象引起?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找到这样的信号的话,即便还是由自然现象引起的,那也一定非常有意思。

萨根参与了旅行者号上送给外星人的金唱片上的信息的选择工作,如果地球上有人能算是“星际交流专家”,他肯定能算上是一个。所以写这种东西也算“专业对口”。象他这样的来写科幻,是值得我们高兴的。阿西莫夫也是科学家出身,当然他是专业科幻了。相比之下,刘慈欣的作品,就浪漫有余,科学精神不足了。我不是说大刘的东西不好,我很喜欢看他的作品,象《全频带阻塞干扰》和《乡村教师》我都是看好几遍的。但是大刘似乎越来越沉迷于“宏大叙事”中,他科幻的“科学精神”部分似乎越来越玄乎了。

在我看来萨根的浪漫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坚持科学精神的浪漫主义。在他的《暗淡蓝点》中,介绍了人类探索星空和对外星文明的追寻的努力,但他也一直在强调,要讲求证据。一般的严肃科学普及总有太死板之嫌,和伪科学的斗争当然应该坚持,但是太严肃的面孔总有拒人于门外的倾向。当然这是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也就更显萨根的可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