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致高戈里gaogeli,并请潘涌一阅。 -- 雪琴

共:💬49 🌺3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致高戈里gaogeli,并请潘涌一阅。

阅读过你的许多研究文章,也购买并读过你的书,神交已久。

今日又阅读了你的文章:论毛泽东“目光远大”——兼论毛刘分歧

对下面这一段,很有感觉,一种特殊的感觉。

“1944年,美国国务院代表谢伟思:

都说毛泽东目光远大

1944年7月22日,绰号“迪克西使团”的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观察组中美国国务院代表约翰斯图亚特谢伟思后来回忆:“毛泽东是一位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当他向他所接触的中国朋友打听,为什么毛泽东能够成为共产党内公认的领袖时,回答都是一样的:“他目光远大。”

(摘自2002年4月1日《环球时报》第十四版《配合美军登陆,讨论中国未来》。转引自李肖伟:《超堡队B-29 IN CHINA——美军陆军第二十航空队赴华作战史料集(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47页)”

八卦一点花絮,看看究竟为什么“美国国务院代表”谢伟思“所接触的中国朋友”会认为毛的“目光远大。”

潘涌可能知道。

1944年美国“迪克西使团”到达延安,其时代背景是,德、意将败,美国已经开始考虑将战争的重点转向日本,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牺牲惨重,而国军作战严重消极(与1937年-1940年的国军相比),战斗力严重衰颓(也是与1937年-1940年的国军相比),甚至在中国的广大的东南沿海,没有占据适合大规模登陆的地域。出于美国的利益,美国军方有些人将目光转向延安。

中共内部有一部分人,此时对美国寄予相当的希望,希望能够获得美国、美军的支持,希望在战后,中国能够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

毛是持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这段时间的对美工作,是毛直接指挥的。所以,当时毛对“迪克西使团”非常热情,说了许多话、写了许多文字,也做了许多事情。直到现在,网上还有许多关于此事的争论。这是众所周知的。

毛说的这许多话、写的这许多文字、做的这许多事情,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使谢伟思等人认识到,中国还有另外的一股势力,一股不容忽视的、进步的(以谢伟思等人的立场)势力。在“失去中国”之后,特别在麦卡锡时代,这些人被打成“国务院的中国帮”,被认为对“失去中国”负有责任,统统受到打击、迫害,三十年后才逐渐抬头,但,或死、或老,已无可再用。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不为众所周知的,有一件事,针对“迪克西使团”的到来,延安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用“千里眼”、“顺风耳”关心“美国朋友们”,听、看、猜、算。延安当时的能力低微,但,人家就是有这种眼光。

如果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对毛在党内、军内、国内、国际,意味着什么?大家想一想,就能明白。但是,就是这样,毛还要搞自己的一套。

这个小组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一直在听、看、猜、算。

也是在美国“失去中国”之后,这个小组的任务变成:第一仗已经打胜了,应即整顿队伍打第二仗,争取全胜。

这是老大亲自布置的。对此,周还加以周到的、详细的阐述。

现在,这个小组有中国最好的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最好的眼睛、耳朵、算盘。

尼、基访华时,这个小组受到老大、老二的高度关注。

不知道“美国国务院代表”谢伟思“所接触的中国朋友”中,有没有了解这个小组的,如果有,他们在讲到毛“目光远大”时,是一种什么心情?会不会偷偷地乐背过气去?

反观常某,与美合作那么紧密,甚至成立了“特种技术合作所”,有没有想过,自己再长一副眼睛、耳朵,再造一套算盘?有没有真的去长过、造过?长出来没有、造出来没有?

常某的子孙们,今天还在与美合作,有没有想过、长过、造过?

常某的徒子徒孙们,一个个看着都是道貌岸然,也许真是忠厚君子,真的能够“不让坐怀”,但是,我怎么看他们怎么一个个透着憨气、宝气、呆气。不似胡、温等人,一看就比较精悍。

跟老大,得跟对人。

你愿意跟那种老大?

通宝推:金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