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一下陈经新作的结论 -- 达雅

共:💬307 🌺1098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陈经与小猪论战思考(外)台湾版的“潜伏”?

陈经与小猪论战思考(外)台湾版的“潜伏”?

写正式文章,又累又不讨好,自己也是越写越烦,来一篇八卦一点的文章调剂调剂。

查资料的时候,林毅夫的WIKI简直让我笑喷了,形象最健康的主流经济学家,难道是台湾来的“余则成”?

1. 林毅夫繁体WIKI

林毅夫1952年10月15日生于台湾宜兰县,原名林正义。幼时家境贫苦,母亲以洗衣谋生。林正义在宜兰中学初中部毕业后,获保送就读宜兰高中。1971年大学联考后,录取台湾大学农学院农业工程系水利组[1]。

在就学台湾大学期间,林正义热衷学生运动。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时,林正义担任台湾大学一年级学生代表会的主席,他曾经在学生代表会的聚会时发动「校园绝食」[2],并在「反对共匪混入联合国」的座谈会上号召在联大开会前发动全国示威大游行,以表达国人抗议,但林正义的建议未获各界回响[3]。林毅夫盲目投入学生运动却未能考虑自身学业能力,在大学第一个学期的成绩不佳,微积分期末考只考4分(总分100分),而濒临退学[4]。

毒舌点评:网上有人评价,“愤青与汉奸之间没有距离”,看来在台湾也一样,台愤与台“奸”之间也没有距离。两岸果然是同文同种的。

2. 林毅夫繁体WIKI

1971年冬,大一上学期结束,新生赴成功岭寒训。濒临退学的林正义在成功岭受训到第四、五周时,向部队班长、排长报告,决定要投笔从戎,不回台大念书。当时台大学生追求赴美留学者 众,而像林正义决定从军的行动,刚好是台湾国军召募新血广为宣传的好题材,林正义被军方接纳,军方并运用宣传媒体将他塑造成明星一般的样板人物。例如,当时的参谋总长赖明汤,在林正义自动请缨转从军时,「赖名汤总长在听完林正义的心声以后,深受感动告诉在场的人,这就是中国一定强的铁证,因为我们国家像这样有热血的年青人非常多」[5]。此外,在林正义投笔从戎的两天后,大同工学院化学系的的陶立民也向成功岭寒训班主任表示要转读陆军官校,当时媒体就将陶立民的行为视为「响应林正义的行动」[6]。之后,赖明汤又在1972年3月4日,代表救国团团主任蒋经国,颁发「优秀青年奖章」给林正义[7]。

林正义因数理程度较差,有自知之明,刻意不选中正理工学院就读,而是特别向参谋总长赖名汤请求转到陆军军官学校(承袭原黄埔军校)。1975年,林正义以第二名的成绩在陆军官校第44期毕业[8]。毕业后,林正义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并与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云英结婚,一年后生子[9]。

在林正义求学过程中,蒋经国已经升任行政院院长。因林正义具本省籍又是名校台大肄业,符合蒋经国的擢用台籍人士的政治策略,所以一直受到蒋经国的关心。蒋经国嘱咐心腹学生、当时的总政战部主任王升,必须特别照顾林正义,毕业之后,林正义不必立刻下野战部队带兵,而可以军职身分及国防公费的特权进入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就读。

毒舌点评:又没有杀父之仇,又没有夺妻之恨,人家蒋经国先生也就是稍微关照了一下,难道关照错了吗?

3. 林毅夫繁体WIKI

1978年夏,林正义以林正谊为名字,毕业于政大企管所。下部队后,林正义因与部队长官同名而自行改名为「林正谊」。同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签订建交公报,确定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同时美国将与中华民国断交。同年12月的中共十一大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击溃以华国锋为主的「凡是派」,掌握了政权,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开始转变。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金门持续20年的「单打双不打」炮击。两岸之间由国共两党30年的军事对峙,逐渐转化成统独之间的政治对峙。

1979年2月16日,林正谊成为金门防卫司令部284师马山连连长,上尉阶级。马山位于金门主岛的东北角,距中国大陆的解放军据点角屿仅约2公里,是国军前线的最前哨,可以掌握福建白河口、小嶝角、刀屿、大伯屿、小伯屿等一线解放军的动态。马山还设有对大陆心战喊话的播音站,因此马山连连长经常要向到前线视察的长官和外宾们简报,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连长,由此也可见蒋经国对林正谊这位台籍青年的提携眷顾之隆[10]。

1979年5月16日夜,从台湾探家回到金门约一周后,林正谊身上携带军籍证明及机密资料,以两个篮球作为浮具,从金门泅海约2公里,叛逃到中共解放军驻守的厦门。

毒舌点评:这个时机掌握的真好,那边刚刚“断交”,这边就巴巴的过来了。

4. 林毅夫繁体WIKI

中华民国军方方面,5月18日18时晚餐时,马山连连长林正谊缺席;19时,士兵找林正谊看电视[来源请求],仍找不到人。连上开始紧张,士兵四处寻找,直到半夜仍不见人,遂向师部报告。师部全面清查后发现,不仅连长失踪,连旗和防卫作战机密数据也不见了。全师一万多人立刻全体动员展开搜寻,照明弹从凌晨打到天亮,50机枪与105榴炮不断射击海面可疑漂浮物,但打到的都是浮木。5月19日开始,金门防卫司令部举行全岛「雷霆演习」,10万官兵与5万平民,每人手臂上绑上一样的白臂章识别,手持木棍翻遍岛上每寸土地。但找了好几天都全无结果,军方分析他是带着篮球浮具从海上潜逃的[10]。

毒舌点评:我一直也怀疑,什么人能突破两条严密的封锁线?感情是一边放水, “开枪为你送行”,顺便通知对岸,我们这边有人过来了,你们这边不要开枪,要好好接待啊。

5. 林毅夫百度百科

投奔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 对于林毅夫的“弃暗投明”,当初许多人并不了解。林毅夫最初想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可是,校方以其“来历不明”将之拒之门外。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非常流畅的优势,很快即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毒舌点评:中国人民大学,难道是想打入“人民”内部?

6. 林毅夫百度百科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惟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

毒舌点评: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7. 林毅夫百度百科

  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一天,舒尔茨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

  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是许多经济学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自然欣喜若狂。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林毅夫申请了全额奖学金。

毒舌点评:

舒尔茨难道懂中文,知道翻译的好坏?

请懂行的人求证一下,

因为英语好,可以被推荐进芝加哥大学经济系?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有几个学生,是自己给推荐进来的?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提供过多少全额奖学金?

连续几个极小概率事件,砸到同一个人的头上,不买彩票真是可惜了。

8. 林毅夫百度百科

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3年后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毒舌点评:鼓掌,终于步入政坛了。

9. 林毅夫百度百科

1990年,林毅夫关于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 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

毒舌点评:每个人的第一本著作,往往反映的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这个议题,真是有趣。

林先生既然这么不认同TG,还巴巴的赶过来投奔,动机何在?曲线投机?亦或别有目的?

10. 林毅夫繁体WIKI

1993年,林毅夫升任北京大学教授。1994年8月林毅夫与易纲、海闻、张维迎、张帆和余明德等6人在北京大学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出任主任,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也一直是中国政府决策部门重要的智库之一。

林毅夫简体WIKI

 “从1994年成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以后,国内主要政策的制定与讨论我们都参与了,包括电信改革、加入WTO、金融改革、农村发展、社保体系、农民工、粮食问题,等等。由于研究中心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独树一帜,一直都是比较受重视的声音,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成为改革的主要内涵。”

毒舌点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集体大亮相,不知道有多少馊主意,是从这个智库出来的?不知道猪总理的不得人心的改革,是否是从这个智库里获取的营养?

11. WIKI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994年,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光华教育基金会订立合作协议,改名为光华管理学院.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担任院长。2005年4月,厉以宁教授为名誉院长;2006年9月8日,张维迎教授为院长。

林毅夫与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大师,特别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建立并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邀请了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兹等10位诺奖得主前来北大演讲……

毒舌点评:成为一个知名的经济学院,有两条路,一条是有学术成就;另一条路就是有N多诺奖得主,肯帮你来抬轿子。靠着这些无私奉献的抬轿子的诺奖得主,北大光华学院从此奠定了在国内的地位。

林毅夫与光华管理学院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只能从光华学院成立的日期与他重回北大的日期,台湾基金的背景,促成张维迎进入光华管理学院等等,怀疑林毅夫在促成北大光华学院的过程中,有可能是背后的推手。需要有知情者查证。

坦率承认,这一环,目前看证据还不够过硬。

12. WIKI光华教育基金会 (Kwang-Hua Education Foundation)

  光华教育基金会由润泰集团出资设立。本着「润泽社会,泰安民生」之理念,润泰集团在企业取得成就之时,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回馈社会。先后设立了财团法人纪念尹珣若先生教育基金会、财团法人尹书田纪念医院、光华教育基金会、光华科技基金会等。

1989年,光华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大学设立光华奖学金。除光华奖学金外,光华教育基金会自1995年起长期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2009年4月,光华教育基金会捐赠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光华医学院,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出席捐赠仪式。

毒舌点评:基金会后面的财团,才是问题的关键

13. 百度:台湾前十大的企业: 润泰集团(Ruentex Group)

润泰集团(Ruentex Group)创始于1943年在上海成立,1945年开始从大陆迁移至台湾。由纺织事业开始经营,拓展到建筑开发、金融保险、流通事业、医疗服务及教育等多角化发展。目前以外资形式在中国有诸多投资项目

润泰,(有营建,,百货服务,电子业)在去年因房地产热络,加以多年前投资的土地因高铁捷运经过而暴涨,本业润泰建设)大幅营利,带动集团其他分公司股价大幅上扬,使润泰爬上台湾百货服务业(大润发卖场)第一名!

毒舌点评:前十大的企业,多年前投资的土地因高铁捷运经过而暴涨。呵呵,祖上积德,不知道做了什么好事情,从台湾当局手里,获得这么多的利益输送?

14. 光华管理学院成就

光华管理学院著名学生包括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等。

网友 菠萝水 提供了一个链接:

总理办公室主任"送温暖"

  反对征税"劫富济贫"的言论,以及所谓"厉以宁家族暴富"的风波,令"厉股份"近年饱受压力。不过,十二月三日对于"厉股份"和主流经济学家,都是吐气扬眉的一天。

  这一天,北大为厉以宁庆祝七十五岁华诞,参加者除了北大高层以及主流经济学家张维迎、刘伟、钱颖一,还有厉以宁的多位驰骋在政坛的得意门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北京市副市长陆昊、中国银行总裁李礼辉、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也来祝寿。

  不过,最令"厉股份"感到欣慰的,可能是一个名叫丘小雄的副部级官员也出席了。丘小雄现任总理办公室主任,是温家宝总理的"大管家",在这个寒冬里来为他祝寿,当然让他感到融融的暖意。

   据北大网站报道,丘小雄、李源潮等官员和学者,"总结了厉教授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诸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厉以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容并包的 学术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表达了崇敬和赞扬之情。"听到"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的赞许,目睹桃李满官场,厉以宁应该会感到这个冬天不太冷。

毒舌点评:桃李满天下,这么多的大人物。佩服,佩服。

15. 毒舌感想

某一个台湾来客,即不认同TG的政治制度,又不认同TG的做法(参看其著作:1959-61年大饥荒),不畏艰险,来到大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个台湾来客,替台湾基金牵线搭桥,请来N多诺奖得主,打造中国最知名经济学院。在后面默默奉献,不求名,不求利,那是什么精神?

这所受台湾基金影响的经济学院,培养出这么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居然还有几乎成为储君的小强同志,这个成就,也太让人震惊和震撼了。

声明:本文纯属八卦,我查资料,不小心做了点笔记,如有雷同,纯属百度Wiki造成的意外。

通宝推:谷品三斋,曾自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