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They 1 -- 苹果核的复仇

共:💬43 🌺1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They10

黄笛远喝了一口茶,加快了阅读速度。调查报告一如空军的严谨作风,不但文字详尽准确,每篇调查报告后面还附有一张航迹图。他仔细想了想,这样当小说看这些资料,看到最后除了发一些感慨和惊讶,数十年后在养老院当谈资外,起不了任何作用,也不符合他的研究风格。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来把这些资料进行数据归类分析,才能起作用。因此他立刻打电话请示了一下钱军。

钱军对黄笛远的要求迅速给予了肯定,不过他很委婉的告诉黄笛远,现在人手紧缺,恐怕现在抽不出人来帮他建立这个小型数据库。这点黄笛远倒是不用人帮手,因为在他大学期间,寒暑假在一家网络公司打工。里面的师傅曾经教他怎么建立Foxpro数据库,虽然是最简单的应用,但是分析这些不是很复杂的数据,已经足够了。接着钱军打了电话给资料室,给了黄笛远足够的权限用来调阅资料,好让他专心干活。

黄笛远最怕的就是资料录入,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打字。如果是和某个美貌的妙龄女郎聊天,那么在键盘上敲一个晚上,都不会觉得累。而现在,五十年代的还没有搞完,他就开始头晕眼花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他身上再一次得到了奇妙的印证。他甚至开始有些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不过学者对于科学和真相的探究,还是战胜了疲倦。

资料室提供每天最新的日报和晚报,让地下的人们不至于和地面世界脱节。黄笛远自从发现了这点,每天都要抽两个小时过来看看报纸。他曾经向方蔚蓝抱怨为什么不订阅一些电影游戏动漫杂志,至少他可以知道他错过了那些电影和剧集。官方自然对他的抱怨不屑一顾,科技情报室,这是资料室的正式名称,是不会对什么娱乐界的消息感兴趣的。

当黄笛远第三次在资料室阅读区睡着的时候,方蔚蓝终于忍不住忍不住问他为什么每天带着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出现在资料室,即使是最忙的研发部门的人员,也不至于像他那个样子。从制度上讲,方蔚蓝是严重违反了纪律,作为一个外围人员是严禁打听其他部门的研究内容。黄笛远倒也没有介意,毕竟他在这里的时间并不长,保密单位的纪律对他来说还没有到那种深入骨髓的程度。对他而言,只有到了地面上,和外面的人谈论一零四的情况,那才算泄密。在下面,都是自己人,怎么会泄密呢。常年在学校那种讲究学术自由,资料公开的单位学习工作的他是很缺乏那种意识的人。

黄笛远向方蔚蓝大大地倒了一番苦水,这阵子长时间使用键盘使得他的手腕子经常疼痛,他认为这样下去,非引起腱鞘炎不成,而且那些资料,还有足足二十年份的没有输入……人一般碰到困难,都会找人倾诉一下。这个地底,除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钱军,和他说话最多的就是方蔚蓝了。他现在已经熟悉了方蔚蓝那张有着胎记的脸,反而觉得看着挺顺眼的。因此他很认真的把她当成了呀一个朋友。

方蔚蓝听完黄笛远的唠叨,忍不住笑了出来。虽然不是那种前仰后合,张牙舞爪的样子,但也足以使黄笛远觉得莫名其妙,他甚至感到受到了一点侮辱。于是,他站起身要走,方蔚蓝却一把把黄笛远按住。

“你是觉得打字打得太慢,东西又太多?”方蔚蓝依旧带着笑容。

“我想刚才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那,如果所有的资料,都变成电子版的,会不会方便很多。”

“那当然,只要复制黏贴一下就可以了。难道你想帮我搞?”

“我可没有接触那种级别文件的资格。”

“那你笑什么。”

“因为你可以啊”

“……………… 我都这样了,你还笑。”

“你听说过OCR文字识别软件?”

黄笛远摇摇头。

方蔚蓝觉得很惊讶,毕竟这种技术十来年前就有了“很简单,就是把资料用扫描仪把资料扫进电脑,通过OCR软件,把图片文件转化为文本文件。一般一本不算很厚的书,半天就可以搞完,而这些设备,我们这里都有。”

“不早说!!”黄笛远一下子从椅子里跳了出来,他一把抱住方蔚蓝“你真是我的救命王菩萨。”方蔚蓝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这样,脸一下子就羞得通红,这是她成年以来,第一次被被一个异性这样抱住。于是,她一把推开了他,黄笛远这才发现,自己的行为过于唐突了,他还没有来得及为他的荒唐道歉,方蔚蓝已经钻进隔壁的工作室,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在OCR软件的帮助下,黄笛远就完成了剩下的资料录入工作。而方蔚蓝却没有再露面,只有那个老头,资料室的一把手,如同一尊菩萨一般端坐在办公桌后面,老头对于工作以外的事情,一贯是不闻不问,黄笛远看到那副沉静似水的表情就吓得不敢向他打听方蔚蓝了。资料室刚刚泛起的一点涟漪迅速消退了下去,恢复一如既往的平静。

有了数据库工作效率立刻就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本来无序散乱的资料,开始渐渐显露出一些奇特的端倪。从一九五六十二月十四日,空三师中队长胡柴军中尉驾驶米格十七战斗机第一次在杭州上空遭遇不明飞行物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海航六师十六团飞行员张东和他的搭档李北航驾驶歼轰七在黄海上空被不明飞行物追逐为止。记录在案的一共有一百八十七次遭遇。其中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出没最为频繁,一共九十六起,而另一次出现高峰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一共五十四起。

其中六七十年代的遭遇事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八九十年代则主要在东部沿海,东北边境地区也占了一定的比例。黄笛远利用库存的历史气象资料和通过网络查阅美军的高空侦察机对中国大陆的飞行任务记录,排除了其中的十七起可能因为气象愿意而误判的遭遇事件。

看来那些喜欢开大盘子的,和美国佬一样,很关注我们国家战略武器的开发试验,黄笛远想,难道“火星人”和美帝是穿一条裤子的?不一定,这段时间他检索过相当多的文献,全部都是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美国内华达州沙漠地带的五十一号地区,海军的中国湖靶场经常有军方和民间的目击报告,而苏联的莫斯科上空,新地岛核武器靶场,摩尔曼斯克红旗北方舰队母港也是不明飞行物频繁光临的地方。这些UFO的飞行员们看来并非是嫌贫爱富,而是一视同仁。

而出现在八九十年代的遭遇报告,大多出现在长江口,黄海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这里向来是京畿要地。每次警戒雷达发现目标,总是直接上报空司和总参作战部,而起飞拦截的飞机数量批次远远比南方和内地的要多。然而每次都被耍得团团转,其中有三次因为需要跟随而高速爬升,结果超过升限而失速。有五次因为开加力时间过长燃料消耗过多险些不能返场。

在众多的遭遇目击记录里,只有两次引起了黄笛远的重点关注。其中一份是空三十六师在日喀则驻训的遭遇调查报告,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其他一百八十六次遭遇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这次的遭遇使得一些人的命运出现了重大变故。

这是一九七四年九月一日的事情,也是整个七十年代发生的倒数第三次遭遇事件。黄笛远找出了这篇调查报告。一如当时所有的政府文件和出版物,除标左上角标着“机密”,标题是空三十六师飞行事故调查报告外,最显眼的就是用加粗的黑体字印刷的最高指示:蒋介石是人民的好教员,一个412反革命政变,让共产党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从而走上了武装革命的正确道路。

下面是事故经过:“空军航空兵三十六师一零八团二大队4259号杜十六飞机失踪调查报告。

空三十六师一零八团杜十六轰炸机两架 机号 4256 4259和空二十三师轰五型飞机三架机号38311 38313 38317于九月十五日分别由陕西武工场站和陕西临潼场站转场至西藏日喀则场站驻训。”想想看当时边境并不是很太平,空军也需要经常去那边熟悉一下战场,顺便“威慑”一下那些不老实的邻居。

那天天气很好,晴 地面温度十五度 地面风向127度 风力 三级 能见度良好 少云 云低高3100米,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日子。

上午九点三十分,机组就到了机场。作为杜十六飞机第一次进藏执行轮训任务,机组的配备实力是很强的,机长:团长杜长海,副驾驶:团技术检查主任:李长庚 第一领航员:团领航主任 机械师兼第二领航员:卞虎 尾炮射击员:傅鸣 尾舱无线电通讯员:通讯股长刘东方。基本上一零八团的飞行尖子都集中在这架飞机上了。不过在听取气象报告后,飞机没有立即起飞,这是因为飞机的无线电出了一点小故障,一个旋钮接触不良。

负责机务维护的是机务大队的大队长姜小光亲自带队,他是一个憨厚的山东汉子。对于工作却一点不马虎,甚至让下属觉得精细到了苛刻的地步。任何在地面上的小故障到了天上都会造成致命祸害,这是他信守的格言,而他也从没有放一架有问题的飞机上天过。

飞行员们在休息室里一边复习研究了几百遍的航图,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吃着小点心。 虽然是首次高原高海拔飞行,但是对于这些身经百战的老飞来说,今天的课目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普通的熟悉一下训练空域而已。兰州军区空军工程部和成都军区工兵团在距离机场三百公里的地方修了一个轰炸练习靶场,他们今天就是去这个靶场上空转一圈而已。航线上的天气也好得要命,与其说是飞行训练,还不如说是兜风。

上午十一点十分,姜小光报告故障已经全部排除完毕,可以起飞了。杜长海在检查单上签了字。机组全体登机做起飞前的准备。

十一点二十一分,杜长海报告指挥塔飞机起飞前检查完毕请求开车滑出,塔台立刻就同意的请求。两台PD3M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发出吼叫。杜长海松开刹车,这架四十五吨重的战机缓缓地从停机坪沿着滑行道滑向跑道尽头。

在跑道尽头的起飞线,杜长海再次呼叫:“塔台,4256准备好,请求起飞。”

塔台:“4256,这是塔台,地面风幺两洞 可以起飞”

“明白,4256可以起飞”

杜长海将发动机节流阀推到了尽头,发动机的功率达到了顶峰。4256号杜十六轰炸机如同被抽了一鞭子的骏马,高速滑跑起来,很快,机头一昂就钻进了蓝天里。

飞行航线是取三百五十度出航,然后转弯至第一个检查点后爬升到九千米后航向转为一百七十度,经过靶场上空时进行模拟投弹训练,最后的航向八十度返回机场上空加入三边着陆。飞机没有带弹,机内只加了一半的油,所以飞机显得比较轻巧。

虽然任务很简单,不过一旦起飞,还是没有人敢马虎。首先高原的气象只是书面资料,59年反叛乱的时候杜四轰炸机虽然进藏执行过平叛任务,不过他们只在拉萨以东以及藏东南飞行。而现在是在拉萨西南的崇山峻岭中飞行,有时候杜长海觉得那些雪山甚至比飞机还要高。其次,自六二年边境反击战以来,中印边境一直处在准战时状态,在战区飞行总比在内地飞行危险得多,鬼知道会出现什么特殊情况。虽然下面有很多雷达盯着这片空域,不过谁都知道雷达不是万能,水平高超的飞行员低空飞行完全可以躲开雷达监视。

李长庚不断地报出飞机的航向,位置,再过几分钟就要进入轰炸航线。只要在靶场上空通场一次,做一次模拟投弹,那么今天的任务就算结束了。高空的气流也很平缓,杜长海没费什么功夫就稳住了飞机。他开始根据李长庚报告的位置修正航线。对于靶场,他们只知道一个坐标,谁也没有见过这个靶场什么样子。听说陆军派了一个步兵班专门看守这个靶场,他倒是很想向这些陆军士兵致敬,因为在这个方圆百里渺无人烟的地方驻守着,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看到了,靶场,前方二十千米”李长庚报告道。

杜长海一看,那是一片人工平整出来的空地,大约有上千平方米,场地中央是用浅色石头围成的一个直径大约一百米的圈。圈中央垒着一个石头堆砌的小小金字塔,这就是他们的靶心。

杜长海稍稍推了一下操作盘,把飞行高度下降到三千米。李长庚开始在瞄准镜里对准靶圈中央的靶心,只要十字线和靶心的塔尖重合,他按动投弹按钮,那么他们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

飞机相当平稳的通过了靶心,李长庚也顺利的把假想中的“四吨航空炸弹”精确地投向了靶场。他看到当飞机临近靶场的时候,一群穿着陆军军装的人从隐蔽部钻了出来,朝他们拼命的挥手。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不过李长庚理解这些驻扎在深山里的士兵的心情。所以他也朝那些士兵挥了挥手,经管那些地面上的陆军士兵并看不见。

完成了训练任务,整个机组都轻松了不少,至多还有半个小时,他们就可以在机场着陆。然后去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然而,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奇怪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因为4256号飞机从雷达显示屏上消失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