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东油国与中国的关系展望 -- 陈经

共:💬73 🌺33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内部数据?

公开数据(主要指海关统计上的数字)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在冷战解体后一个特定的年份之前,石油进口来源地,往往第一是尼日利亚,第二是安哥拉第三是苏丹,第四是沙特第五是俄罗斯。其中,1、2、3位置在上面说的时间段中是个经常调换的,但是次序始终在前三。而后两者,也经常进前五在前三之外,偶尔还会被几个其他产油小国来替代。···恩,前面说的特定的年份就是2003年。

内部数据跟海关统计出入很大或者中国与尼日利亚的数据是不出现在公开统计途径的话另计。

西非所的说法外链出处

中国石油进口过去从阿拉伯产油国直接进口的数量不多,1992年进口阿拉伯原油月均只有7万桶。经双方努力,阿拉伯原油现已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重要来源。据海关统计,199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565.21万吨,其中721.13万吨来自阿拉伯国家,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46.07%;1994年进口原油 1234.59万吨,其中485.75万吨来自阿拉伯国家,占39。35%。

阿曼是阿拉伯国家中向中国出口原油最多的国家,1993年向中国供应原油406.09万吨,占其原油出口量的10.43%,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25.94%61994年向中国供油336.74万吨,占其原油出口量的9.98%,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27.28%。其次是也门,1993年向中国出口原油165.54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0.58%;1994年向中国出口原油 125.82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0.19%。中国还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比亚、科威特等国进口原油。中国直接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对双方都有利,不仅扩大了中国石油供应来源,增加贮各量,保障供给,缓解能源紧张状态,而且有助于扩大双方经贸往来,促进双方的贸易平衡。可以预期,中国迅速发展成为阿拉伯原油的最大买主之一,这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加强和发展。

97-02年海关数据的统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附中东地图一张以供参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副产品:印度在苏丹的行动,

(五)印苏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及意义苏丹地处进入非洲、中东以及亚欧大陆的门户区,拥有易于出入世界各地的交通条件,由于它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及在北非和中东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印度独立后,历届政府比较重视发展同苏丹的关系,其总统、总理对苏丹时有访问。两国民间交往也相当频繁,因为苏丹有不少的印侨。苏丹与印度隔印度洋相望,但相互间距离很近,都位于世界上繁忙和重要的“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石油航线上,双方间有极为便利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而且,印度洋上的石油航线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⑿。印度发展与苏丹石油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不仅为获得本国急需的石油资源,也不可否认为了实现其控制印度洋的宏图大志。正如某些有识之士所言,“能源外交不全是为了石油资源,否则印度不会把目光聚焦到遥远的库页岛和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苏丹等地,这正体现了能源外交的微妙性”⒀。

  总之,苏丹丰富的石油资源、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宽松的投资政策,以及地缘优势与意义等,都成为吸引印度进军苏丹石油业的重要原因。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导致的世界原油市场竞争的加剧,让印度石油公司进军海外,特别是像苏丹这样与印度地理上接近又有传统友谊关系的国家,成为印度政府和公司的首要考虑。

  印度投资苏丹石油业的现状

  2002年6月23日,印度决定向苏丹石油业

投资7·5亿美元的举动,拉开了印度进军苏丹石油业领域的序幕。同年10月,加拿大特里斯曼(Talis man)能源公司同意,将其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在苏丹穆格莱德盆地油田的部分股份出售给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的下属公司维德士(Vi desh)公司,维德士公司购买了泰勒斯门能源公司价值7·5亿美元的股份,约占泰勒斯门公司股份的25%⒁。

  印度所投资的油田年产量为1200万吨,相当于印度最大的油田孟买高地(Bombay Hi gh)油田的年产量,且印度每年可以从中分享到300万吨的石油⒂。苏丹政府还热切希望印度能参与苏丹红海沿岸及西北地区大油田开采权的竞标。苏丹驻印度大使阿卜达勒·马莫德·阿卜达勒·哈里姆·穆罕默德说,苏丹地区是最安全的地区,他们希望看到印度公司能逐步加大投资,并在石油生产和提炼方面独立投资 ⒃。

  之后,印度维德士公司在苏丹开始竞标更多的石油开采区和开采权。引人注目的是,印度还想获得穆格莱德盆地油田区的另两处(5A 和5B区)的石油开采权。5A 区包括未开发的塔尔·加斯(Thar Jath)油田,探明油储量约1·491亿桶。可是,让印度失望的是,马来西亚的皮特罗纳斯·卡里加里(Petronas Cari gali )海外石油公司已购买其68·87%的股份。另外,印度购买5B 区石油开采权股份的尝试仍在努力中。印度维德士公司非常感兴趣向苏丹政府划定的15个石油勘探与开采区进行投资,该公司已有超过10个区的石油可开采权 ⒄。印度已向苏丹喀土穆炼油厂进行投资,把业务从石油开采扩展到了石油冶炼部门

  苏丹政府也很希望与印度公司在石油开采、提炼、加工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利用印度的技术和印度专家的意见提高自己的石油产量,提升自己在世界石油领域中的地位。双方已进行高级别的外交谈判,并在谈判中特别强调,要落实2000年4月在喀土穆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为了表示诚意,苏丹愿意为印度商品开放市场,并努力扩大与印度的经济贸易数额。印度与苏丹已经签署两国间的《引渡条约》和《科学与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并打算将合作范围扩展到农业领域。在 2001年7月7日的双边会议中,双方共同谴责了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并在人权、国际关系及联合国安理会作用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2002年5月3~6日,一个由10人组成的印度工业联合小组(CII)访问了苏丹。在印度代表中,多数是大石油公司的首席顾问或印度政府中专事石油业务管理的行政官员。苏丹工业与投资机构也组成专门的接待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科技部门和外贸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印度代表团的接待工作。苏丹政府对印度代表团接待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苏丹对与印度在石油业领域进行合作是比较积极的。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年5月下旬,第一批来自苏丹的原油到达门格洛尔(Managa—lore)港口。目前,印度油气需求量的50%需要进口,而且其消费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进口量将进一步上升⒅。因此,从目前印苏关系的走势来看,双方在石油业领域中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由于苏丹国内的政治问题及在国际上面临的一些掣肘因素,印度投资苏丹与投资越南、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投资苏丹石油业的风险则要更大一些。因此,印度进军苏丹石油业的决定也遭到国内一些人士的质疑和非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针对苏丹石油业的投资决定与举措赢得了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肯定。他们认为,考虑到印度目前的石油状况和石油安全,印度在苏丹的适当冒险是必要的,由于人权或恐怖问题而放弃在苏丹石油业的投资将是很大的错误⒆。喀土穆大学经济社会研究学院教授C·巴尔·克瑞什纳(C.Bal Krishna)也认为,向苏丹石油业投资的决定给印度走向非洲提供重要的机遇,因为对印度来说,为了支撑持续增长的经济,除了冒险外别无选择。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苏印关系一直比较密切,但近年来印度对发展与苏丹的关系未予以重视,印度在苏丹也未能获得其应有的地位,而投资苏丹石油项目的决定是印度在战略要塞地的苏丹重新确立印度地位和加强印度影响力的开始。他们认为,出于印度发展与非洲长期友好关系的考虑,印度不仅要把目光放在南非身上,还要关注地缘政治比较重要的苏丹,因为虽然加强与苏丹的经贸关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印度应逐渐学会区别开“烟与火”,应学会对苏丹在印度外交中价值的独立判断,而不单单跟着超级大国走。印度应认真思考如何扩大在苏丹的影响和存在⒇。通过投资苏丹石油业以获取石油资源,并实现与苏丹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目标,已成为印度舆论界的共识。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