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谈新儒家:从一个问题谈起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30 🌺6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一:终极关怀

有首小诗是这么写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诗就是说,生存价值很可贵,但它可以被超越,比如说是爱情,(当然也可能是权力,金钱等等),如果有一种价值最可贵的话,比如说自由,那么这些都可以放弃。

人生在世,有着很多种关怀,生存,金钱、地位、名声、权力、爱情等等等等。但所有日常关怀的对象都是有限的,具体的对象物,这些关怀都是可以超越和选择的,生存和爱情,你可以用爱情来超越生存,也可以选择生存而放弃爱情。生存或爱情都不是永恒和无限的,只有一种关怀你是永远无法超越的:就是对于关怀的关怀。海德格尔称之为“栖居”。就是在这个什么都能超越的世界中寻找一种无法被超越的,就是在一切的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

一个人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呢?比如说我,网络后这个实实在在的我,河友们可能都不认识我,如果要让河友们说出关于我的一件事,一件确实的事,一件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那么只会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一定会死。对于一个人来说,唯一能确定的只有这么一件事,就是死亡。死亡是人的必然,是人的有限,是人的不自在。而所谓了悟生死智慧指的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越,从有限走向无限,从不自在到自在的过程。对关怀的关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对死亡的关怀,这种关怀就成为人生存意义的最终决定者,这就是终极关怀。

终极关怀,在一些思想中视为“第一因”,基督教中的上帝,伊斯兰教中的安拉,佛教中的真如,新儒家中的“天理或者说性(注:不要想歪)”

回到前边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上帝?

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是个伪问题,是个陷阱。

在宗教语境中是不容许出现这些的问题。或者说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

举个例子,基督教神学语境中有关于上帝创世的说法,如果有好事之徒追问,上帝用什么东西创造了这世界呢?还可以接着问,这个什么东西又是用什么东西创造出来的呢?这么无穷无尽的追问下去,可真是没完没了。

正统基督教神学对此有解释,这个不用细说,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上帝不是“有”或者“无”,“有”“无”是对存在之物而言,“上帝”本身不是个存在之物,也就谈不上“有”或者“无”。“上帝”是什么呢?“上帝”就是存在本身。当我们在追问“上帝”为何没有对世上的丑恶视而不见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上帝”从“存在”降到“惩恶扬善的超人”的地位上。即使把上帝理解为一种“最高存在”,也是从“无限”变成了“有限”。

从“价值的根源”变成了“价值”,即使是最高价值,也是有限的价值。

说到这里,我停下来再确定一点,就是任何普世价值的学说,都有个“第一因”。而普世价值的“第一因”是先验的,确定的,是不容追问的。它不是某种最高的东西,而是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国内很多普世自由派学者都皈依基督教。

终极关怀是超越主体和客体的,是不能作为客体被人认知的。终极关怀超越了一切存在物,但是又存在于每个存在物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用某种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依赖的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理性的张扬,在科学精神的关照下,人们有一种希望和追求,就是希望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弄明白。当人们用理性的眼光打量“第一因”时,“终极关怀”的殿堂开始坍塌,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性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仰危机或者说价值危机。

应对信仰危机有很多种方案,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重建“第一因”,新儒家就是试图从儒家学说中提出“终极关怀”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儒家是儒家学说的宗教转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