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瞎说秦桧 -- 席琳

共:💬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黄朴民: 也谈岳飞之死

关于南宋爱国名将岳飞被冤杀的原因,一般都认为是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宋高宗赵构以及秦桧之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为了满足金朝方面“必杀飞,始可和”的蛮横要求,赵构、秦桧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砍向战功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这个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似乎并不全面。

岳飞的悲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另有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是他无意中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出于公心仗义执言而触犯赵构本人的利益,从而使其对岳飞产生猜忌、嫉恨,种下冤杀功臣的祸根。

当时赵构因无自己的子嗣而立太祖后裔赵??(即后来的宋孝宗)为太子。金人方面为了挑动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表示要送钦宗之子赵靖回临安,企图在南宋皇位继承问题上煽动不和,制造风波。岳飞对赵?⒌娜似纺芰τ兴?了解,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所以主张维持赵?⒌募坛腥说匚唬?拒迎赵靖。为了表达自己的这个主张,他决定给赵构上奏章。这时,有位名叫薛弼的大臣建议他放弃这种做法。他向岳飞指出,朝廷对武将存有戒心,虽说你是出于公心提自己的看法,但客观上却会使朝廷对你产生猜忌,所以还是不去捅这个马蜂窝为好。然而岳飞认为自己完全是出于公心言事,是为朝廷的前途着想,尽忠尽职,并无不可。于是仍坚持在上朝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薛弼所料。当岳飞对赵构谈及拒迎赵靖、仍立赵?⑽?太子的意见时,赵构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忍住怒气听完岳飞的陈述后,当即给予岳飞以严重警告:你的意见虽说是出于忠心,但武臣不得干预朝政,乃是祖宗定制,今后决不允许你再在这类问题上发表看法。说完便拂袖离去。事后赵构又让薛弼转达他对岳飞的警告:不得妄议朝政。同时派宰相赵鼎多次向岳飞传达类似的训诫。大概从这个时候起,赵构对岳飞的猜忌之心急剧膨胀起来,认定岳飞头上长有反骨,绝对不可信任。这样的误解日复一日加深,到最后终于通过“和战”争论事件的渠道全面爆发出来。

二是封建官场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险恶氛围,导致岳飞成为宵小之徒蓄意陷害的对象,终于酿成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冤狱”。

从史实记载来看,张俊在岳飞冤狱中的确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是他秉承赵构、秦桧的旨意,有意自解兵权,出任虚职枢密使,从而胁迫岳飞解除兵权,出任无实权的枢密副使,使其“痛饮黄龙”、收复中原的凌云壮志付诸东流。是他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弥天大谎,使赵构之流找到借口,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是他处心积虑要把岳家军彻底摧毁,要置岳飞于死地,而暗中在岳飞的部将中物色能告发岳飞的奸徒,推出贪昧良心的副统制王俊、都统制王贵充当首告,帮助其炮制《告首状》,诬告岳飞最倚重的部将张宪要领兵到襄阳谋反,并把岳飞牵涉于其中。也是他故意昧着良心判定王俊《告首状》中所述一切属实,逼张宪自诬“欲劫诸军为乱”,并亲自伪造所谓的张宪“口供”,将张宪、岳云一同押解到临安的大理狱中,接着又向岳飞本人伸出魔掌,将捏造的案情上达“天听”,终于酿成惨绝人寰的冤狱悲剧。

正因为张俊秉承赵构等人的罪恶旨意,鞍前马后来回奔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前期工作,一手策划了所谓“岳飞伙同其子岳云、部将张宪阴谋叛逆”案件,赵构、秦桧才能顺水推舟,制造出英雄蒙难、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奇冤”。由此可见,张俊是赵构、秦桧迫害忠臣、自毁长城的罪恶行径中的主要帮凶,说他是岳飞冤案的“始作俑者”并不为过!

张俊诬陷迫害岳飞,这固然有他品质卑劣的因素,但真正的病根还是应该到中国传统政治中去寻找。中国传统政治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提倡普遍平庸,反对个别冒尖,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谗必随之”,指的正是这种现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