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一) -- 忘情

共:💬174 🌺51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六)

忘情:【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一)

忘情:【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二)

忘情:【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三)

忘情:【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四)

忘情:【原创】从53式到03式----简评新中国班用枪械(五)

六、褒贬不一的新一代小口径枪械

从90年代开始,独立研制小口径枪族已是兵工战线和部队的强烈愿望。

在香港回归前夕,95式5.8MM枪族正式公开亮相并首先装备驻港部队。随后几年,新一代小口径枪械陆续亮相,其成员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狙击步枪、通用机枪、短突击步枪、折叠枪托步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这个系列终于使我军班用枪械拥有了可靠的面杀伤能力和夜战能力。

关于新一代小口径枪械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各方褒贬不一。细细分析,这里面既有设计上的问题,技术水平、材料水平、工艺水平上的问题,也有使用习惯的问题,当然也有战术思想上的问题。

关于以95式自动步枪为代表的新一代小口径枪械的诸多优点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各种宣传资料辅天盖地。但需要说明的是,其诸多优点中有许多是源自于5.8MM小口径枪弹自身的优越性,而并不是95式自动步枪在设计上有多优越。

对于95式的诸多批评中,有一些是由于95式的无托结构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瞄准基线高,头部暴露面积大,射手贴腮部位过于靠近抛壳窗,弹匣装填空间有限造成换弹匣不便等,这些都是无托结构的固有缺陷,在世界各国的无托步枪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一些则是使用习惯的问题,比如说觇孔式瞄准具系国产枪械中首次采用,用惯了缺口准星式的我军官兵一时不大适应。比如说95式无托枪下发部队后,部队在训练中仍按81式有托枪的训练习惯继续训练,由此产生一些适应性的问题。再比如左撇子不方便操作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军建国后历代班用枪械中都存在(建国前装备的万国牌杂械中又有哪一款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左右手操作问题呢?)。因为左撇子数量仅占10%左右,而且中国的父母一般都有矫正孩子左撇子的习惯,因此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突出。为了为数极少的使用者的习惯而更改枪械设计,增加枪械复杂程度的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关于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是受材料和加工水平的限制,比如说无法实现空仓挂机;无法批量生产透明的塑料弹匣;由于材料原因导致塑料弹匣过厚,其重量轻的优势几乎微乎其微;注塑成形的枪身表面质量不高;加装夜视仪后瞄准基线更高等等。

作为无托枪和折叠托步枪相比较,无托枪更适用于乘车作战的机械化步兵,但恰恰是机械化步兵因为乘载工具的原因所以对枪重并不敏感。而相对来说对枪长和枪重较为在意的空降兵却最终选择了03式有托步枪,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设计时过于追求轻、薄、短,为了缩短几十毫米长度,为了减轻几十克重量,为了夺取世界上“最轻、最短”的桂冠,为了以此证明该枪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牺牲战术技术性能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围绕着有托还是无托的争论,中国轻武器界在没有就此做充分的前期战术技术论证的情况下,为了97年香港回归,仓促决定在短时期内定型95式无托枪,以配合驻港部队进驻。这种浮燥的心态其实在其他武器系统中也存在。某高级将领的回忆中,因为八十年代驻港英军装备了孔雀级巡逻艇,所以我们就暗暗下决心要搞出一款性能超越它的艇型,在防务交接的时候压过它,以显泱泱中华国威。红箭级导弹艇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但是这级导弹艇虽然相比021、024级导弹艇性能有飞跃,但造价昂贵,总体性价比并不高。所以红箭级只装备驻港部队并兼作试验,90年代真正批量装备部队的还是性能稍低,但性价比高的红星级。在95枪族的研制过程中,中国轻武器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英军装备了SA80无托枪族,所以我们一定要压过它。据朵院士披露,上级只给了他两年时间完成这个武器系统。

在这种要求赶在特定时间节点前完成,并压过对方同类装备的思想下,95枪族作为一个大规模装备的武器系统,许多地方考虑不周。在无托结构早已出现且有大量试验枪型的情况下,美苏两个大国为什么一直不用无托结构?为什么只是象英、法、奥地利、南非、以色列、新加坡、克罗地亚这样的小国研制并装备无托枪?对于我军未来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来说,无托结构是否真正有利?很明显,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并未真正意义上严格论证,一切为了追求个别指标的先进,一切都要作为政治任务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95式枪族的先天不足。

事实证明,95枪族那个硕大的提把在部队训练中并无多大用处,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全枪的瞄准基线进一步提高。后果之二就是光学观瞄系统只能简单地架在大提把上,这就造成了装光学瞄具,尤其是装夜视瞄具后枪手的暴露面积进一步增大。而且由于这种结构所限,很难再加装其他的战术附件,无法象外军一些先进枪械那样拓展和完善枪械功效。95式轻机枪因为无托结构而迫不得已采用了偏置弹鼓,不仅非常别扭,而且持续射击时重心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射弹散布。

无托结构的天然优势就是全枪长度减小,其长度和有托结构的短突击型相比并不逊色。在此基础上研制的短突击型无托枪长度的进一步缩短幅度非常有限,但由此却带来外弹道性能急剧降低,似乎有得不偿失之嫌。

小口径弹带来的优点是很多的,但它也并不能满足所有枪种的战术技术需求。在新一代小口径枪械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的前期论证工作做的并不充分,步子迈得过大了一些,不仅步枪、班用机构实现了小口径化,而且把狙击步枪和通用机枪也统一到5.8MM这个口径上。名义上口径是统一了,但实际上为了满足具体需求,5.8MM口径仍分为轻弹和重弹两个弹种,虽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互相代用,但付出的代价较大。尤其是狙击步枪小口径化带来的有效射程和杀伤威力的不足,通用机枪小口径化带来压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不是枪械比别人轻几十克,百余克的优点所能弥补的。

我军在大量装备95式无托枪后,针对部队的强烈反应,有关方面一面持续改进,并且朵院士今年上半年公开声称95改进型已经全部消除了95式的缺陷,即将在国庆阅兵时亮相,但另一方面却另起炉灶,推出了03式折叠托步枪,但与87式相比,其进步程度有限。尤其是在03式上仍没有配套解决班用机枪的问题。据朵院士声称,03式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因为时间紧,因此只能先完成无托型再继续研制有托型。但时至今日,在近期我军新式武器集中曝光的大背景下,作为普及装备的95改进型却仍然难觅芳踪。再联想到当年95式刚出来时,朵院士认为空仓挂机没有必要,今年又改口承认当年是因为材料不过关而无法实现空仓挂机,前后对比,让人不禁对中国轻武器界的虚浮大摇其头,也对官方宣传中的95改型不敢抱以太大的期望。

这一切导致了目前我军新一代小口径枪械成员众多,但仅仅是步枪、短突击步枪和班用机枪通用程度高一些,而通用机枪、狙击步枪和有托步枪则空有枪族之名,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枪族。

枪械研制前的战术技术论证工作极为重要,前期工作如果做得不扎实,后期发现问题再采取补救措施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在和平时期,论证不够充分也许付出的只是经济代价,但如果在战时,则还要额外付出许多人的鲜血和生命作代价。作为班用枪械来说,其装备量大,使用环境千差万别,在技术指标、战术思想、勤务保障性能、材料、工艺、可靠性、价格等方面都要进行通盘考虑,不求单项指标世界第一,但求综合性能最好,最适宜自己的需求及立足于自己的生产力水平。片面追求单项指标或者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皆是不可取的。

(完)

通宝推:呆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