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对历史的认识 -- 深夜腌的萝卜丝

共:💬559 🌺1506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什么是资本?

我又翻了翻《资本论》,发现在《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章中提到: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但除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形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在运动中通过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

……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可以看出,在《资本论》中,资本的定义是以流通本身为目的的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增值。那么,资本家的定义是什么呢?

  作为这一运动(指资本的流通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价值增殖——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

可以看出,金融资本家和股民就是《资本论》定义的资本家。接着,《资本论》讨论剩余价值的出现:

一个货币额和另一个货币额只能有量的区别。因此,G—W—G过程所以有内容,不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而只是因为它们有量的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例如,用100镑买的棉花卖100镑+10镑,即110镑。因此,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后面的内容就是追究剩余价值是在哪个环节中被创造出来的。在追究中,《资本论》提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差别:

  为卖而买,或者说得完整些,为了贵卖而买,即G—W—G',似乎只是一种资本即商人资本所特有的形式。但产业资本也是这样一种货币,它转化为商品,然后通过商品的出售再转化为更多的货币。在买和卖的间歇,即在流通领域以外发生的行为,丝毫不会改变这种运动形式。最后,在生息资本的场合,G—W—G'的流通简化地表现为没有中介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简练的形式,G—G',表现为等于更多货币的货币,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可以看出,《资本论》虽然承认产业资本在买和卖的间隙中的行为与金融资本有所不同,但是,认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看法对产业资本是正确的,但是,对产业资本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产业资本家不仅参与资本运动,也参与生产的组织,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家身负双重角色——资本家和生产组织者/管理者。

在后面的部分里,《资本论》继续分析,最后发现剩余价值不是在资本的流通运动中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被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然后,《资本论》在后续章节中详述人类劳动的特殊性——我已在前面的讨论中引用过。

综上所述:

1、以流通本身为目的的货币是资本。资本在流通中增值。增值中的剩余价值不是在资本流通中被创造的,而是被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

2、对资本的流通运动进行有意识的承担的货币所有者是资本家。通常意义上的金融资本家和股民才完全符合这个定义。通常意义上的产业资本家并不是纯粹的资本家、还负担有生产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大量的产业资本家已经和正在变成纯粹的资本家。

3、结合《资本论》和前文的讨论得出一个判断——纯粹资本家不创造剩余价值。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