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用经济学方法比较民主和专制的优劣 -- 机会主义者

共:💬38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错,制度经济学其实只是个构想

其实制度的确立。是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宗教思想等诸多因素纠合,广泛博弈产生的结果。由于大多数群众都是假定为自私的,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注定一个制度的确立,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就是必须满足大多数短视的人的要求,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短期利益(当俄国革命时,当时苏维埃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打退敌人的进攻,恢复生产,满足人民要求面包的愿望)。所以往往确立下来的制度不是最能反映成本收益最优化的制度,而是在其周围不断摇摆震荡的较次的产物。就算能按照少数精英的设想确立一个较优化的制度,但只要这些精英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往往都会或多或少的在制度中掺入反映个人愿望的因子,所以也不是一个最优的制度。

但是民主的制度较专制的制度往往较为稳定,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制度确立是要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感,这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须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既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又不会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此他对一个体系的判断就排除了价值判断。也就是真,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碜匀ㄍ?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俭、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从这个观点来看,民主相较专制而言更易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同感,从而维持民众对于制度的宗教般的信仰。专制在某些最初可以通过暴力或许诺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仰,但专制制度的政策很难维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无法获得民众的持续的认同,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如民族主义或宗教来维系制度的合理性,但是这些方式都属于短期行为,在长期都有可能失效,因此专制的制度都是不太容易稳定的。

有空我会写一篇关于制度如何定价的东西,或许可以解释制度确立过程的模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