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近代纪事】一言难尽张少帅 -- 萨苏

共:💬30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近代纪事】一言难尽张少帅

在这儿谈张学良,有康军长在,只有中炮的份儿,豁着让老康对咱放排子枪,先扔出来再说。

在下以为,张学良将军一生的闪光点是西安事变,而张本人作为军事将领,始终认为是一个发挥不稳定的人物,好的时候,比如巨流河对郭松龄,比如黄河岸边对北伐军的鏖战都打得很好。巨流河之战阿康兄叙述过不少,咱嘴不大就不多说了,而黄河一战是1927年,面对北伐军大军进逼,奉军招架不住,张拿烟枪顶着这帮老兵油子的葫芦头,黄河南岸背水为阵,硬是顶住北伐军的攻击,迫使南方部队退回攻击线 -- 敌强我弱士气不振,黄河上只一线铁桥,按部下的意见仓促撤退奉军就全扔到黄河里了,这说明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

但是他作为军事将领也多有不足之处,前期完全依赖郭松龄,那种信赖不是朋友间的,的确如很多人所说,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所以早期张学良的军事指挥,90%归功郭松龄不为过也。郭松龄之前,张打个土匪都一筹莫展。郭松龄对张学良的影响之大,超出一般的想象,甚至西安事变,某仍然依稀可以看到郭松龄的影子。在涿州和傅作义的战斗是张学良最丢人的一战,拥十倍的兵力,张动用了飞机,坦克,大炮,甚至毒气,亲自上阵,好几个月硬是拿不下傅作义的一帮醋兵,据说当时张请记者团来看他破城,第一发炮弹从城北打过去,竟然落在城南奉军准备攻城的队伍里;接着放毒气正赶上风向改变,记者们眼泪鼻涕齐出,真正“战果辉煌”... 此后和陈诚在津浦线上,和红军在陕北,也是打的落花流水。

某以为张将军本人和他的传统形象并不完全一致。张他的性格主线洒脱而不很成熟,其内心初衷并不中意于军事生涯,不堪重负但是在某一时段仿佛睡狮骤醒,闪过鲜明的关东汉子气质,这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矛盾,使他一生心态起伏不定,变化无常,组成张将军富有魅力,而又令他痛苦万分的性格。在他固有的性格之上,不时演出叛逆“出格”的好戏,

张戒烟的时候曾经于精神,肉体双重崩溃下吐露真言,他不能完全适应军事指挥的压力,和上官云相那种不打仗就躁得慌的性格正好相反,他在军事上的闪光之处,往往如灵光乍现,一瞬既逝。-- 其实在其他方面也有这个特点,比如杀杨宇霆,也或可归于这种灵光的闪现。九一八,特别是锦州的不抵抗,作为前线指挥官,张的软弱退让无法辞其咎,在长城作战,即便单靠东北军也未必会打成热河的迅速失利,但张犹豫不决,对解决汤玉麟难下决心,使他痛失千古。其实后来英勇抗战的中央军十七军,也没有什么比东北军更好的武器,被称为“南方草鞋兵”,却能够在古北口和日军打得难解难分。

虽然称为少帅,他内心的勇气不足显然是军事将领的一个大忌。人家说少爷带了兵,就改名少帅了,这话刻薄,可是看看小张在津浦线上让陈诚打的少爷脾气大发作,气急败坏写信过去要手枪决斗,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张曾经为部属责怪对东北军负责不够,而张则在自述中称东北军是他的“包袱”。他对于责任二字素来有所畏怯,所以早年依靠父亲张作霖,青年依靠半师半友的郭松龄,中年钦仰蒋介石,晚年则对赵四小姐和宋美龄深深情意(温柔乡是英雄冢,唉),依赖二字,是张将军在自立之中不自觉寻找的一重保护吧。而西安事变,却一反其一贯性格,先是起兵捉蒋,为天下所不能为,而后负荆请罪,担无人能扛的道义十字架,沧海横流,正是英雄本色,张雨帅的儿子忽然显示了猛虎之子的本来面目。

张将军作为一名军人,以他的军事素养和一贯的表现,在抗战中不见得会取得比唐生智,黄祺祥高很多的成就,从过去的战例上看,他还没有这两位的武勋呢,但是也不可否认他可能在某个时候如猛虎骤醒,突然打出一道杀手锏的可能。

可惜,历史不能倒回去重演,张将军再也没有机会证明这一点了。

一言难尽张少帅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